仙人衣是什么中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0:41:00
字号:

中文名称

仙人衣是什么中药

刺猬皮

别名

猬皮(《本经》),仙人衣(《山东中药》)。

来自何书

《本草原始》

出处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

植物形态

功用主治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备要》:"泻,凉血。"

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药材

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长约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或灰褐色不一。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为佳。

主产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吉林、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

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药理作用

炮制

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性味归经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

《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贮藏

选方

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方》)

②治肠风下血: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猬皮散)

③治痔: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本草衍义》)

④治肠痔下部如虫啮: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肛出: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

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神方》)

⑦治遗精:炒刺猬皮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⑧治前列腺炎、肾结石:猬皮2个,焙干研末。分40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顾虑。(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鼻衄: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圣惠方》塞鼻散)

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方》)

⑾治猘犬咬人:猬皮、头发等分。烧末,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补缺肘后方》)

 鹿角,中药名。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材鹿角的鉴别

 药材性状

 1、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有光泽。

 3、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饮片性状

 为卷曲状或平坦薄片,表面棕**或灰褐色,中部有细蜂窝状小孔,周边白色或灰白色,质细密,柔韧,气微腥,味微咸。鹿角粉呈粉末状,浅**或棕**。气微腥,味微咸。

中药材鹿角的选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时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

 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

 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钱。(《妇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11.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中药材鹿角的功效

 鹿角温肾、益精,强筋骨,可以行血消肿。主要治疗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带下、尿频、阴疽疮疡、乳痈、跌打瘀肿、筋骨疼痛等症状.

 对乳腺增生的影响

 小鼠体内注射鹿花盘或鹿花盘多肽,对雌二醇引起的小鼠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马鹿鹿角提取物皮下注射或灌胃对己烯雌酚引起的乳腺增生的大鼠血中催乳素身高有抑制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鹿角胶钙颗粒灌胃,可以降低为甲酸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和股骨钙、磷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

 抗炎作用

 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内服外敷均可。一般用量为5~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涂或锉末敷。

 鹿角胶粥

 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

 每日1~2次,3~5日为1疗程。

 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妇女子宫虚冷、不孕、崩漏、带下等。

 禁忌: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或感冒发热者忌服。适宜于冬季服用。

 参芪胶艾粥

 黄芪、党参各15克,鹿角胶、艾叶各6-10克,升麻3克,当归、砂糖各10克,粳米100克。

 将党参、黄芪、艾叶、升麻、当归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鹿角胶、砂糖煮粥。

 上、下午温热服食。

 补气摄血。适用于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不断,量多色淡红,质稀薄,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咣白。

 禁忌:阴虚火旺所致恶露不绝者忌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