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茶叶虫害较多,目前茶叶内的残留农药大部分来自于喷洒,少量以根系从土壤吸收,主要留在茶叶内部。
制茶过程中,茶叶经过揉搓、翻炒等多道工序,多数残留农药可在此时随着汁液渗出而被去除;因为是泡茶,大部分农药不溶解于水,所以茶汤中含有量更是微乎其微;张一元销售经理透露,早春虫害少,春茶的残留农药相对最少。
朱仲海也向新浪财经指出,日本对茶叶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是一流的,但日本厚生省的技术人员也明白,茶叶是泡饮,并非直接食用,摄入人体内的农药极为有限。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举例说,用水溶解度最高的灭多威来进行风险评估,残留水平即使按报告所指的0.07mg/kg的15倍,其他指标也按较高限度计算,一个体重63公斤的消费者通过饮茶可能摄入的最大量,只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每天允许摄入量的1/150。
五、中国残留农药检测标准提高存在技术壁垒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残留农药的标准较低,不少农药以及其他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制剂并未被列入必检目录。既然中国对茶叶的残留标准过低,是否可提高标准,增加监测项目?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博文中指出,目前国内不施用农药的话,很多茶叶可能无法种植。国家标准低于欧盟标准,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消费者安全和茶农利益之间寻找的平衡点。不过从长远来说,应逐步淘汰和限制农药的使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朱仲海认为没有必要提高,根据他的了解,欧盟制订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官员也自认为苛刻,因为欧洲人受疯牛病影响深刻,过于敏感甚至神经质,但喝茶对人体有益,英国人均饮茶量比中国高很多,因此欧盟比中国对茶叶的研究还要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此前也公开表示,欧盟的标准是非常严格且近乎苛刻的,而且并不公正和科学,称得上是一种技术壁垒。“世界卫生组织方面认为,任何一种化合物的毒性大小都不一样,可摄入量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经过风险性评价,而欧盟定的标准则提出了零风险标准,不进行风险评价。”
茶叶农药残留危害
我国老百姓平均每天喝茶量为4—5克,农残摄入量不会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安全标准。同时,微量农残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此外,目前一般使用有机化学方法检测农药残留,然而大多数农药不溶于水,泡茶时农残溶出量最多是检测量的10%—20%,农药含量极低。一般有品牌、通过质量认证、标明生产日期的茶叶,其农残含量符合标准,可放心饮用。
如果很介意茶叶中农残的问题,建议大家在选茶和喝茶时花点心思。虽然茶叶的种类很多,但不同种类茶叶之间农残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别,关键是茶叶的生产季节,一般来说,当年5月底前采制的春茶农残很少。春茶生长期间茶树一般无病虫害,不用使用农药,不会对茶叶造成污染。购买时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和香气来鉴别春茶的真假。春茶的芽叶一般较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冲泡后,可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味持久,滋味醇厚,叶底柔软厚实。
喝茶时,对于春茶以外的茶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短时间“洗茶”。用少量开水浸泡茶叶30秒左右后,把水倒掉。除冲洗灰尘外,一小部分能在短时间内溶于水的农残会被滤去。二是不要一杯茶从早喝到晚。
一般的茶叶(乌龙茶除外)在经过3到4次冲泡后,往往不含茶汁也没有香气,但微量有害物质却在最后被泡出,因此不要反复冲泡一杯茶。
?残留农药的类型主要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食用少量的残留农药,人体自身会降解,不会突然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没有清洗干净带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危害主要有:一、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二、可能致癌;三、加重肝脏负担;四、导致胃肠道疾病等等。
所以,喝茶最好还是喝无农药残留的茶叶,不过,想要喝茶有益,茶叶品质也是要好的。建议你可以到待客九品预定茶叶,茶树下放养跑山鸡,虫害较少,严格控制质量。不过待客九品每年的茶产量较少,都是需要提前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