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坐蔸通常是指水稻秧苗靠近根部的茎杆生长缓慢,茎叶变黄矮小,根系无新生根,无法分孽的现象。水稻插秧后返青期至分孽期发生坐蔸情况较多,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坐蔸产生的原因主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气影响,例如江西、湖南等地栽种早稻出现倒春寒天气。这种天气由于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气温下降,水温降低,栽种后的水稻根系受到低温伤害后,根系受沤后出现软绵甚至腐烂,从长不出新根来,接近根部的叶片发黄,茎叶变得干枯。
二是稻田里中微量元素缺少。这种情况主要是土壤里缺乏锌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水稻缺磷缺钾根系生长不良,叶片失绿。缺锌则水稻秧苗心叶卷曲,抽不出,叶片呈红色。
三是稻田缺肥且长期积水。人有高矮胖瘦之分,地有肥沃贫瘠之分。面黄肌瘦之人,经过合营养搭配调理,便能长的强壮结实;贫瘠的土壤经过合理均衡施肥、排水灌溉,便会便得肥沃,长出饱满丰收的庄稼。稻田内涝严重又缺少肥料,稻谷移栽后就相当于人在生长发育时缺乏营,自然不会分孽,也不会去高,变得纤细,又黄又干枯。
在防止水稻生蔸上,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留意天气预报,避开倒春害天气插秧。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提前或者推后插秧。提前插秧可使稻苗提早缓苗,若在缓苗后遇上寒冷天气,可在稻田喷洒防冻剂用以保温,防止低温引起稻苗坐蔸。
二,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施肥,均衡营养供给。这种施肥方法相当于人生病后,大夫看病,先找病因,再对症下药。测土配方施肥,稻田缺什么中微量元素就补施什么肥料。只有营养供给均衡后,水稻才不会因为缺元素而生蔸。
三,要适当排水晒田。水稻生长虽然离不开水,但是过过多的水分会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对肥料的吸收。适当排水晒田能够利用太阳光来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效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防止水稻坐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