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阴雨天,水稻如何防灾减灾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8:54:12
字号:

今年9月份以来,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1.3倍,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此次连续阴雨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对我省水稻生产后期田间管理、收获、仓储、收购带来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如下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持续阴雨天,水稻如何防灾减灾

一季中稻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早熟中稻基本收获完毕,重点是要做好处于收获期的迟熟中稻田间管理和收获。一是采取田间及时开沟排水。处于成熟收获期的水稻,一定要及时清理田沟,排干田间积水,做到“雨停田干、不留明水”,最大限度地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倒伏和穗芽发生。二是抢晴分类收获、干燥入库的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积极组织调度机械动力和人力,抢抓晴雨间隙,全力加快收获进度。三是分类收获。对于倒伏后出现霉变或穗发芽的田块,应和正常成熟水稻分类收获,避免影响稻谷质量。四是收获后的稻谷要立即抓紧时间利用烘干设备烘干或晾晒,以阻止发芽,降低灾害损失。

双季晚稻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双季晚稻正处于灌浆后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千粒重,同时,要防止“寒露风”危害和青枯病发生。一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湿交替灌溉,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灌浆。二是根据天气预报,若有“寒露风”来临,要提前2-3天对稻田灌深水,以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缓降温程度,降低“寒露风”的危害。同时,避免在雨过天晴后温度很快上升时马上排水,防止青枯病发生。三是叶面喷施翠姆磷钾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强水稻抗低温能力,并促进灌浆结实。

加强农业灾害保险评估。对受灾严重的稻田,应积极主动联系农业保险机构,做好农业灾害程度评估工作,适当分级,分类评估,通过灾害保险降低稻农因灾损失。

强化后期低温阴雨天气的预防。近年来,水稻生育后期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现象已呈常态发生。建议广大稻农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双向调整播期,避开和降低灾害性天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的影响;购置粮食烘干设备,及时收获烘干入库。

种水稻会遇到什么灾害

局部做法

一、蔬菜

1.疏通田间沟道。有些蔬菜基地的地势低,雨后有内涝,需要电排站统一排水才能将水排出,广大菜农要及时疏通田间沟道,便于退水。

2.抢收存园菜。豇豆、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不耐涝渍,长时间浸泡后往往发生植株枯死,使成品蔬菜失去食用价值,在植株枯萎之前将蔬菜采收,及时销售。

3.对存园蔬菜追肥。菜田浸泡后,蔬菜的许多肥料被雨水带走,有可能造成欠肥,使叶片黄化。洪水消退天气转晴后,要及时追施尿素,配合追施适量的磷钾肥。注意不要近根埋施,应距植株10-15厘米处兑水淋施,以免发生肥害。

4.全面防病。大雨及洪涝之后,蔬菜的病害较多,主要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应加强防治。丝瓜、苦瓜等蔬菜可叶面喷施甲霜灵、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防病药剂。辣椒、茄子、豇豆等蔬菜,除了进行叶面喷药防病之外,还要用杀毒矾、代森锰锌、敌克松等灌根,防止死苗。

5.播种速生叶菜。7月上中旬,可以播种的速生叶菜主要有小白菜、苋菜、空心菜等,播种后应覆盖草苫、遮阳网、黑色薄膜等,加强保湿和降温,利于出苗。

6.播种秋延后蔬菜。根据我市近几年的栽培经验,7月上中旬可以播种秋延后辣椒,品种可以选用天超一号、丰抗21、青翠、湘研15号、永利119等,以穴盘育苗或营养钵育苗较好,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还可以播种秋豇豆、秋黄瓜、秋京豆、秋茄子等。

7.播种早秋蔬菜。7月中旬可以播种的早秋蔬菜主要有早花菜、早萝卜、早白菜、早莴笋、早芹菜等,其中早莴笋、早芹菜应低温催芽后播种,可以在冰箱的冷藏室中5-10℃下交替催芽1-2天再播种,使出苗更快、更齐。

二、水稻

1.已经被水淹过,目前田中还有薄层水的早稻,要将田间水放干,保持根系活力,利于后期灌浆成熟和机械收割。

2.被水淹过顶超过3天,目前还被水淹的早稻,要做好改种准备。鉴于目前市场上可做晚稻栽培的种子严重缺乏,建议改种玉米或大豆。改种的田块要待渍水排干后,晴天抢墒直播。玉米种选用郑单958、福单2号等澧县大面种植的品种,每亩1.25—1.5kg,大豆选用“湘春豆”系列,亩用3—4kg。

3.被水淹过的一季稻,田间保持一薄层水。若被淹时间较长,表现出稻株长势较弱的,将田间水降至一薄层,对其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每亩1包10克兑水1桶),提高生长活力,辅以病虫害防治。

4.晚稻秧田以旱育旱管为主,辅以病虫害防治。

三、棉花

1.清沟排渍。做到三沟配套,沟深贯通,确保迅速排干田间明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渍水对棉花根系的伤害。

2.扶苗培土。及时扶正棉苗,培土护根,洗叶清污,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根系活力。

3.追肥提苗。雨水过多特别是棉地过水,肥料严重流失,因此要迅速追肥。待棉花恢复正常生长后,每亩追施尿素10~25公斤和钾肥7~10公斤。对受灾较重,恢复较慢的棉花 ,要结合防虫治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和硼肥。

4.化学调控。棉株恢复正常生长后,要注意棉花旺长,用含有营养元素的调节剂进行调控。

5.病虫害防治。重点是棉花枯黄萎病、伏蚜、红蜘蛛、盲蝽象等。 

6.对于损坏严重的棉田及时套种改种玉米、荞麦、芝麻、大豆、绿豆等作物。

四、葡萄

1.清沟排水,除淤去杂。及时疏通排水沟渠、排干园内渍水、清除墒面淤泥、冲洗枝叶表面污物,促进根系恢复生长,避免死根烂根。

2.全园消毒。由于根部、枝叶受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感染和滋生如灰霉病、霜霉病、各种生理性病害等,须及时进行全园消毒,药剂可选用50%烯酰玛琳600~800倍加75%百菌清600~800倍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另外可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抗病能力。或选用代森锌、腈菌唑、退菌特以及针对各种生理缺素症的微量元素肥料。

3.及时采收销售。进入成熟期的葡萄,选择晴天上午阴凉的时段,及时采收销售,确保有产有收,减少损失。

4.修剪。及时疏剪病枝、病果,剪除死叶;对灾后露根、伤根造成大量落叶的植株,要进行疏枝回缩,促发新梢,并且要适当剪掉部分果实,减轻树体负担。

5.中耕松土。墒面淤泥除去之后,为促使根系迅速恢复代谢能力,增强根系活力,应对全园畦面进行浅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松土应本着松土要细、要浅。

6.及时追肥。及时进行叶面追肥,加强营养,促进恢复生长。叶面肥要以有机营养为主,如使用氨基酸类、黄腐酸类叶面肥。

整体做法1

1.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根据农作物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作层渍水排出去,减少田间积水时间。 2.及时整理田间植株 植株经过水淹和风吹,根系受到损伤,容易倒伏,排水后必须及时扶正、培直,并洗去表面的淤泥,以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 3.及时中耕松土 洪灾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严重失调,必须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 4.及时增施速效肥 农作物经过水淹,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进行叶面喷肥(如0.5%~1%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追肥,以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 5.及时防治病虫害 洪灾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农作物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适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调查和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 6.及时改种其他作物 因涝灾绝收的田块,要抓住季节,及时抢种速生蔬菜或其他生长期短的作物,最大限度地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改种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在水排出后,抓紧耕耙、蓄水保墒,为秋冬种植打好基础。

整体做法2

1、不论哪种作物和哪个生育期受淹,受淹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因此,要尽早排退洪水,缩短淹没时间,减轻危害。如遇烈日高温天气,排洪后水稻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水层,太阳落山后再排水露田,可避免爆晒,以利植株恢复生长;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

2、受洪涝灾害后,对于没顶受淹时间较长,作物植株已枯死,根已腐烂的,则应改种其它作物。如果排水后植株心叶为绿色,有白根,仍能萌发生长的,水稻应割顶,旱地作物应剪除干枯茎叶再生,加强水肥管理。

3、如发现有泥沙、漂浮杂物附着植株,要利用退水清洗植株,以减少植株压伤和苗叶腐烂。洪水排退后要及时扶正植株,让其尽快恢复生长。

4、增施化肥。洪水退后,一旦植株恢复生机,应及时增施化肥,以施速效氮肥(尿素)为主,并辅以磷钾肥。施肥量的多少应根据植株的受害程度、土壤肥力和作物生育期而定,原则上是分期薄施为宜。在水稻抽穗灌浆期,叶面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物质运转,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旱地作物在施肥的同时,应结合中耕、松土、培土,加强田间管理。

5、防治病虫害。雨水的冲刷和淹没,作物病害加重,特别是稻瘟病和纹枯病容易爆发成灾。因此,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和作物长势长相,选择合适的农药和剂量进行防治。

6、洪涝发生过后,要迅速疏通沟渠,合理开沟,尽快排涝去渍,使地表水、潜层水、地下水能及时迅速排泄出去,降低农田的地下水位,以利根系生长。

自然灾害:洪水、干旱等等

虫害: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恶苗病、害

霉病等。

人为灾害:施肥不当、滥捕虫害的天敌(青蛙、蛇、鸟等等)

希望能帮到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