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40公斤,总产80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 00公斤,总产70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对境内山区、丘陵、荒滩进行复垦,开挖河塘。并对汇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及综合治理,使水害变为利。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占可耕地面积的96%,实行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和山区开发精品园建设。孔村镇按照平原综合开发“四高八化”的建设标准,造就了一批优质工程。整个工程涉及孔村镇5个行政村, 完成改造中低产田600公顷。发展低压管道面积600公顷,铺设PV C塑料管道3.2万米,新打机井3眼,配套机井7眼,建设桥涵建筑物166座,修建道路77公里,疏控排水沟97.76公里,建设林网面积600公顷,植树6万株,秸杆还田333.3公顷。红提产业结构调整333.3公顷。共完成石方70.97万方,山区开发种植了红荷包杏、日本甜柿、金太阳杏、冬枣等优质果木近10万株,建设精品园66.67公顷。2000年,被评为济南市农田综合开发先进集体。 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22021吨。
1990年以来,大力发展高产田,开发低产田,现耕地面积223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60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3592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67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025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135公顷,棉花播种面积107公顷,蔬菜459公顷,总产达34623吨。两年来实有果园面积(含菜果、葡萄等) 746公顷,果品产量达270吨,桑园面积达48公顷, 香椿芽产量达200吨。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0年肉猪出栏2.81万头, 羊当年存栏2.48万只,家禽当年存养21.05万只,肉类总产量3589吨,禽蛋总产量2569吨。
1997年,孔村镇经多方考察,引进红提、青提、黑提葡萄并栽培成功。为确保红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孔村镇注册成立了“济南红提开发公司”,按照“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动作机制,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了服务网络,成立了红提协会,现已发展会员2000多个。经过5年的发展,面积达15000亩。1999年,省市专家对孔村镇的红提葡萄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孔村红提在全国占三个第一:连片规模最大,管理最好,效益最高。孔村镇也因此被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命名为“中国红提第一镇”,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果菜国外种苗引进推广示范基地” 。2001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果王大赛中,红提葡萄被评为“中国果王”;8月,孔村牌红提葡萄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为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孔村镇制定了“东进西扩,北上南下”的发展战略,在新疆等西北省区建立了5万亩优质红提生产基地, 与全国各大中城市果品市场建立了业务关系, 市场占有量逐年扩大, 同时,为打造国产名牌,孔村镇红提正式注册“孔村”商标,并获得国家“绿办”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2012年7月份,在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鸡腿菇生产基地——平阴县孔村镇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一串灯泡发着柔和的黄晕的光,从洞顶向里延伸。地上堆满营养袋,一簇簇雪白鲜嫩的鸡腿菇长得正旺。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土洞风光的美景,享受到“仙洞采珍品”的愉悦,还能品尝到别样“鸡腿”盛宴。几年间,30个村建成冬暖式食用菌大棚1596个,土洞近3000条。一大批食用菌经纪人也应运而生。
在培养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进程中,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北毛峪、李沟、大荆山、安子山、孔庄等15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的基地,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村联户联保小额贷款,保证正常农业生产。截止到2011年,基地内拥有食用菌生产土洞3000条,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万吨,产值近1.5亿元。
孔村的食用菌分别注册“孔村”和“腾龙山”两个商标,并进行了有机认证,先后成立了“平阴县孔村镇食用菌协会”、“平阴菌发蘑菇专业合作社”,引进建立了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近500万元的济南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抓好市场的调研、无公害生产资料的统供、菌种的供给、栽培技术培训等;生产过程中,定期发放生产技术明白纸,并邀请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设立了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热线;产后搞好销售服务,协调规范广大生产户,保证了食用菌生产户的整体利益。孔村镇的食用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初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孔村镇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腿菇生产第一镇,在全国鸡腿菇市场也是一枝独秀。。 建国前,仅有少数红炉、白铁、砖瓦窑、白灰窑等零星私营手工业。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全部停办。1962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了农具修配厂、打井队、 石料站、榨油厂、砖厂等小型企业,全镇从业人员超过300人,固定资产50万元,1978年后又办起了面粉厂、印刷厂、建材厂、塑料厂、粮油加工厂、运输队,蒋沟村、太平村建起了砖厂,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00多人,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25万元。1985年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联户和个体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1988年碳素厂投产,随后一批为铝厂配套服务的企业脱颖而出,有水箱厂、铸钢厂、铝带材公司、炭块厂、焙烧公司、氟化盐厂、装卸队。部分村也先后办了铆焊厂、铸造厂、石子厂、家具厂、水泥制品厂、木材加工厂等。其中尹庄村建20多户白灰窑。全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走碳素强镇的路子,优化产业结构,深入企业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碳素制品为龙头,以铸钢、化工建筑、安装、运输装卸等骨干协调发展的企业格局, 碳素厂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新上的万吨阴极炭块生产线正在筹建施工阶段,炭块厂1998年研制开发的予焙阳极填补省内空白, 该厂的ISO9000质量认证已在进行内审。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个,从业人员1600人,产品主要有碳素、铸钢、氟化盐、木制家具等8大种类200个品种,年实现产值38000万元, 利税3500万元,现已基本形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红提富民、碳素强镇的经济建设的新格局。特色产业:孔村镇境内镇属企业主要产品有阳极糊、予焙阳极、阴极炭块、冰晶石等。
碳素产业迅速发展 孔村镇为全国的重点炭素生产基地之一,呈现出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大,产品质量高的三大特点。拥有4家炭素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4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国际先进的炭素制品技术检测中心,炭素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成为平阴县继玛钢公司之后的第二出口创汇大户。
(一)炭素企业发展情况:1989年,孔村镇投资兴建了第一家炭素企业---平阴县孔村镇炭素厂。建厂初期,固定资产600万元,企业职工186人,年产炭素制品8000吨,产值1200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镇先后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营炭素企业,分别是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平阴丰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阴龙山焙烧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镇炭素工业形成年产30万吨生产规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工业利税1.67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业园区情况:园区总面积1200亩,可以落户20家企业,现有企业8家,园区内有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水电配备齐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
(三)炭素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是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和阳极产品,产品品种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10月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生产炼钢用炭电极,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550万元,计划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二期3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6万吨炭电极,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 这样,孔村镇的炭素产品实现品种和用途的多样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力争全镇实现炭素产品40万吨,创汇4800万美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98亿元。
孔村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引导企业通过技改,提高热能效率,降低用气量,用好“加减法”,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达到了产能增加和能耗减少双赢局面。“以气换电”用“加”法,炭素企业间互利共赢。发展余热发电是孔村炭素企业的成功做法,海川炭素是全国第一家炭素余热利用的样板示范基地。炭素企业已有海川和澳海两家炭素企业建成了余热发电项目。2011年,为解决海川炭素余热发电热气供应量不足,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的问题,该镇正在积极协调万方炭素公司将多余热气供给海川炭素用来发电,再将电能供给万方公司,增加了对方供电量,达到双方互惠互利,减少全镇能源消耗的效果。
嫁接德国新技术用“减”法,大力度降低天然气消耗。天然气是孔村炭素企业的主要能源,2010年,6家炭素企业用气总量达8000万方,仅此一项支出高达2.3亿元。2011年以来,该镇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进行大力度技改,提高热能效率,降低用气量。2011年4月份,由澳海公司尝试性投资建设的德国技术生产线正式运营,使生产一吨炭素制品的天然气消耗量由70余方降到40余方。仅此一家炭素企业,年可降低天然气消耗近900万方,在全镇其它炭素企业推广后,年可降低天然气消耗3000多万方,相当于少用了36000吨标准煤的能耗 。 孔村位于南北交通要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较多,建国以前就形成集市,建国后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孔村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从业人员55人,年创产值2.3万元,利税0.3万元。 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第三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先后建起铝厂市场、 孔村市场,镇驻地改建商业街4条,肉类食品批发市场1处,建4个专业村和1处经济园区。 2000年, 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26个,从业人员1600人,年创产值173万元,利税15.7万元。
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平阴县城东南部,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中药材种植推广合作社、中药饮片加工厂,达到了“中药材种植示范+技术推广+采收加工+销售”的服务一条龙 。
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占地1200亩,位于平阴县孔村镇。基地以“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为基础,发展种植了丹参、桔梗等60多个品种、种植6千余亩,药农亩均收入3500余元。试验示范基地被市农业局认定为市级特色品牌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成功入选济南市重大科技专项。中药饮片加工厂占地16675平方米,加工车间2000多平方米,于2010年6月通过国家GMP认证,年产优质中药饮片5000吨。2010年11月建设了全市首家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建有信息系统、培训系统、试验示范系统、农产品保障系统“四大系统”,承载着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和农民技术员人才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功能,不仅为发展中药材原料生产奠定了基础,而且有效促进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带动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发展。现已培训2500余人次,发放6000余份技术材料,极大提高药农的种植技术。
公司先后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2007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担“玫瑰花与中药材间作试验”、“山东道地药材良种筛选及产业化研究”、“中药材标准示范田建设”等省市县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中药材新品种,对新品种进行试验对比和品种特性调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组装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培训、示范带动以及健全农技推广网络等措施,增强了农户对中药种植的技能,推进了中药产业化发展进程。
中药饮片经营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你问的是平阴县禾宝药材公司经理是谁吗?该药材公司经理是刘孟建。
根据天眼查资料,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营子村(济西工业园南区),是一家以从事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孟建。
自从XX年以来,我市药品经营企业相继通过了省局组织的药品gsp认证,企业在规范经营管理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企业在通过gsp认证以后,把精力转移到追求效益上,轻视了规范管理,出现滑坡的现象,个别企业还很严重。根据日常调查了解,目前我市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不执行。擅自减少质量管理环节,将制订的质量管理文件束之高阁,不严格执行已制订的质量管理文件,致使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能按要求在职在岗。gsp认证以后,有的企业人员进行了调整,尤其是质量管理岗位的主要人员调离了本企业,而企业并未及时聘任符合条件的人员接任此项工作。还有一些药品零售企业为了节约开支,gsp认证以后解聘了质量管理人员和处方审核员,药店内就一两个人正常卖药。
三、空调、温湿度计等设备基本没使用。企业在gsp认证时,按照要求购买有关陈列、储存和养护等相关设备,但等gsp认证现场检查结束后,这些设备基本成了摆设,根本没有使用过。只是在有执法人员来检查前编造记录应付了事。
四、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事项。有的药品批发企业擅自改变了仓库,认证前仓库面积不够,临时租仓库补充面积,认证后租的仓库就名存实亡了;有的药品零售企业认证后将仓库取消了;有的企业未经批准变更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还有的企业超经营范围经营生物制品。
五、不按规定购进药品。有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将一些生产企业业务人员销售的品种做为本企业的主营品种,这些药品利润大,但手续不齐全,有的业务人员同时经营两个以上药品生产企业的多个品种,有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局今年经过协查确认,已有多个这样的药品为假、冒药品。而有些药品经营企业为了逃避检查,对这些药品不建购进、验收记录,更不做首营品种审核。
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目前真正学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就是我们从事药品监管的工作人员,学药学专业技术的也不多,更何况是在企业,现在企业的药品管理人员大都是其他相关专业或者是初中、高中学历药师(中药师、主管药师)职称。
七、药品分类管理没有解决患者凭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和药物滥用问题。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一方面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剑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决策。但目前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还存在多方面问题难以解决:
(一)、处方来源不足,药品零售企业提供医生处方的真实性可疑。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医药合一,大部分是以药养医,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药品零售企业经营处方药根本没有处方来源,就是看到处方也确认不了处方的真实合法性。而平时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药品零售企业提供医生处方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中有大部分是伪造的。
(二)、广大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凭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的意识不强。由于我国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时间比较短,广大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和滥用药物危及健康的重要性,有病自己凭感觉确定买什么药,不知道自己有病需要经过医生确诊,按照医生处方使用药品,觉得找医生开处方麻烦。
(三)、有些药品零售企业设置的处方审核人员不能按要求在职在岗,有的处方审核人员把名章放在药店内,其他人员可随时在处方上加盖名章,处方审核人员不履行实际审核职责。
八、中药饮片经营管理问题严重。
(一)、中药饮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我市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的中药饮片全年共抽检118批次,不合格38批次,不合格率占32.2%,(全年所有药品共抽验812批次,不合格药品57批次,不合格率占7%)与其他不合格药品相比高很多。
(二)、中药饮片购进渠道混乱。由于我国对中药饮片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有少部分是批准文号管理,另外中药饮片需要打开包装,装在饮片斗内零散销售。中药饮片一旦装在饮片斗内,就不能确认其购进渠道,所以一些企业抓住这一缺陷,从非法渠道低价购进中药饮片。
(三)、缺少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经营中药饮片要求经营人员掌握中药专业知识,取得中药专业技术资格,而我市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人员很少。有的经营中药饮片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有中药专业技术职称,但没有学过中药专业,不能保证安全地经营中药饮片。
九、生物制品经营存在管理问题。生物制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都有特殊要求,只有达到这些规定的要求,才能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而目前有些生物制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物制品运输、储存过程中没有建立“冷链”系统。大部分生物制品都需要在2-10度的低温冷藏环境,而目前市场上经营的生物制品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运输工具运到我市,有的甚至就存放在常温仓库内直到使用。这样的药品质量不敢说一定保证安全。
(二)、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不规范。药品经营企业对实施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认识不够,没有认识道生物制品批签发手续的重要性,经营过程中不主动向购进企业索要该批次药品的批签发手续,而普通群众大都不知道生物制品有批签发管理的规定,一旦在批签发手续上出现问题,患者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危害。
十、药品连锁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目前我市有5户药品连锁企业,都是开办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依托药品批发企业开办建立的小型企业。由于有的药品零售连锁门店是加盟连锁,药品连锁企业在管理上不规范,缺少经验,使个别加盟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私自购进药品,没有达到统一配送。今年我局已经查处过加盟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私自购进药品的违法行为。
十一、违法药品广告监督管理没有取得有效遏制。在大众媒体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行为,严重误导广大患者,对广大患者的经济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违法药品广告的发布形式有:1、发布禁止在大众媒体发布的广告;2、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的广告;3、广告中使用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4、夸大宣传药品商品名称;5、利用开药品推介会的形式违法宣传药品等。这些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药品,价格都很高,广告的发布媒体效益大,药品经营企业利润也大,我局没有处罚职能,所以发布违法药品广告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局共移送和上报省局公报的违法药品广告112起。
针对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觉得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监督管理。
一、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正确引导,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要帮助企业认清药品经营行业当前的形势,引导企业自律经营,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质量管理的自觉性,达到质量管理保持较高水平。要以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药品行业内和社会上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氛围,增强药品经营企业的自律意识。
二、加强对企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要监督企业内部的日常培训,培训要按要求有计划、有措施取得预定效果,不能走过场,敷衍了事;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有计划地请药学专业人员给质量管理人员、处方审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后经考试合格的上岗,考试不合格的暂停上岗,在此期间企业暂停相关经营业务,直到相关人员通过补考合格为止。
三、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并要对发现的'问题记录备案,以便下次再出现同一问题时进行处罚;通过加强专项整顿查处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加大gsp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的力度,全面检查企业实施gsp的各项规定。要高度重视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跟踪检查工作,组织全市gsp检查员进行集中学习,统一gsp检查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该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该不予通过的不予通过,同时可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在日常监管档案记录存在问题多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
四、药品监督检查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药品监督检查人员自身也要努力学习专业业务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同时药品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中常想着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检查工作要认真细心,多动脑筋,这样才不会让企业的违法行为逃脱处罚,给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五、加强对违反gsp认证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加大对gsp认证日常及追踪检查力度的同时,要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认证合格企业,应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监督检查人员要对企业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建档,对重犯的违法行为要从重处罚。
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本着为民、护民、利民的原则,加大监督检查的处理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较好地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管理行为,为创建和谐社会,保障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经营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