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100元以内一斤的茶是什么感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8:31:49
字号:

喝100元以内一斤的茶中什么感觉?

喝100元以内一斤的茶是什么感觉?

很正常,我天天喝的都是100元以内的茶,我觉得也挺好喝。

再说句实话,既然你给我500元一斤的茶,我也喝不出来好与坏!

喝茶,可以 养生 保健、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消食利尿。根据茶品的不同,对人身体的好处也是不一样的。

我是从2011年开始喝茶的,我这人属于易上火体质,刚开始喝茶时我喝的是地主赵给的“普洱茶”,泡出来茶的颜色是深红色,看着很漂亮,口感也挺好。可我这个经常喝酒易上火的人,喝一天普洱茶,下午下班时嗓子会比较干,和没有喝水一样。后来才知道,常喝普洱茶会有点上火,之后就再也没有喝过普洱茶。

2012年春节前,森哥给我几包铁观音茶。总觉得茶品过于清淡,不太适合我的口味。喝过一段时间铁观音后,也不再喝了。

因为我易上火,2013年春节我买了二两“大苦丁”。买这个茶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下火。但说实话,这个茶真的太苦了,如果不是为了下火,我可不喝这个茶。

之后还喝过茉莉花、菊花、小苦丁、龙井等茶叶,都觉得不是很好喝。

最终,我的口味定格在“信阳毛尖”上,觉得毛尖真好喝。

毛类茶的档次、种类也很多,前几天河南电视台说的比较多的是“明前毛尖”多好多好,可是一看价格,也非常非常的好,不是常人能喝的起。

在我喝毛尖茶这六、七年里,有时毛尖是朋友送的,朋友送给我的毛尖茶我不知道价格。家里没茶时,我也到超市里买过。超市卖的毛尖茶种类也很多,我都是买30元左右一包的,大约四两左右。后来开始在网上买毛尖茶,网上买的毛尖茶比超市的价格低,但是比超市买的口感好。每次在网上买毛尖茶,我都是选60元左右半斤的毛尖茶(能喝半年左右,我喜欢清淡口味的茶,所以比较省茶叶),一斤下来100元出头(我个人认为这个价位的毛类茶口感已经很不错了)。

记得2016年去地主赵家喝茶,一包铁观音10元,我们三人二、三个小时能喝五、六包,也就是60元左右。在喝茶的时候,我总感觉这样太浪费了,因为我实在品不出来这个茶有多么好喝!

总而言之,喝多少钱价位的茶与你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月入千万元,那你每个月喝茶可能都需要几万元。

可如果你月入几千元,那每个月100元的茶叶费都挺不错。

在我们河南省洛阳市,大众工薪阶层的月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这个阶段收入的家庭,能喝上100元一斤的茶叶都挺不错了(我个人认为100元一斤的茶叶口感挺好)!

我一直都是在推平价茶叶的,而且到现在为止都是拒绝普洱武夷这些频出天价的茶农茶商的,但是100一斤的茶叶来说,只是比全国平均价格高一些,要我推荐的话我推荐不出来。

以下是我以批发商的身份来说明一些茶叶购买中的问题,因为我是做龙井的,我举的例子都是以龙井来说。第一,对于不是专业做网商的批发商来说,快递费是不小的支出,十块;第二通用包装一斤茶叶8-10块的铁盒;第三,茶叶百分之十的利润。这样算下来的话七十多块的龙井属于多少等级的茶叶,春茶普通产地的价格头采一般四五百块,二三采两三百块,七十左右就谷雨以后得茶叶了,夏茶的中等茶叶,秋茶的话最好的秋茶批发价都要一百六七,七十的话是等级比较差了,还有一个捡漏的就是陈茶的处理茶。

不要想着把茶商都变成做好事的,商人都有利润,我上面的价格是市场上通用的一些市场信息,又想马儿不吃草又想马儿跑得快只会梦中有,或者别人的故事中有。

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茶也是很多人家庭必备的饮品。作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的饮品,茶作为天然饮料不仅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在世界各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茶又被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我和父亲都是喜欢以茶代水的人,基本上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饮品。每天早饭后抓把茶叶扔进茶壶,就这样通过不断续水,直到一壶茶淡而无味才丢弃,这样的喝茶习惯也已经保持了很多年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对茶没有太多的挑剔,我选茶的标准就这几点:

1.耐泡: 我比较喜欢喝浓茶,而且也不喜欢那么多的泡茶讲究,基本就是一把茶叶扔壶里,这样可以泡上个几泡,因此再好再贵的茶叶如果不耐泡我都不会选择。

2.有味: “茶无定味,适口者珍”,茶叶的品种和产地很多,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青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这六大类茶叶的味道各有千秋,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喝绿茶和花茶,因此对于茶叶的选择上我还是比较专一的。

3.合适: 普通人喝茶除了味道以外,价钱也是挑选茶叶时特别看重的一项,有些茶叶的价格因为人为炒作而虚高,因此我从不跟风去喝流行的茶。比如以前的铁观音,后来的普洱茶和现在的白茶,这样的茶叶我觉得已经脱离了喝的本质,因此价钱太高我根本不选择。

我家里平时喝的口粮茶基本都是80左右一斤的绿茶,现在主要是喝日照绿茶,给我的感觉有如下几点:

1.散装量大: 现在很多售价昂贵的茶外包装可以说做的越来越精美,这些外包装其实也是价格的一部分,我一般就买普通袋装的绿茶,毕竟自己喝茶喝的是茶叶而不是外包装,因此一般百元以下的茶外包装比较简陋,但是价钱也实惠。

2.耐泡不涩: 茶叶好喝与否我的判断就是耐泡不涩,好的茶叶没有什么异味,喝起来顺滑有茶叶特有的香味,入口后没有涩口和发苦的感觉,喝过以后还有回甘的感觉,这对于我来说就是非常不错的茶叶。

3.有其特有的味道: 茶叶除了是为了补水以外,它本身独有的香味也是吸引人爱上它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论贵的茶还是便宜的茶,茶叶是否核自己的口味才是最重要的。我曾经喝过上千元一斤的普洱,给我感觉就是一股高粱花的味道,这个不合我的口味,自然不是我选择的对象。

好喝!

俺从来没有买过超一百元一斤的茶叶来吃,几十元一斤买过,再省一点就是向茶农讨点茶末子吃,一年下来也吃掉十来斤茶叶末子。

茶叶末子很好吃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沸水紫砂壶闷出味,好喝极了,要不,你也来上一口。

喝茶不比抽烟饮酒,茶的口感很明显,价格相差也非常之大。一旦喝惯了好茶,再喝差的就不顺口了,所以说好茶之人最好选择自已适应的档次,不要今天喝差,明天高兴又买点高档的。大杯泡茶相对用绿茶较好,乌龙茶适应泡工负茶。春茶味香,秋茶味浓,我就喜欢深秋之茶。有春天之生气,夏天阳光之爆洒,秋天雨露之灵气。

其实喝茶并不是喝价格,有时候几百几千的茶叶说不定喝下去对人没好处,因为越高的价格冒牌货造假的越多,也许你在茶山上买100左右的茶叶你在外面1000买不到这种茶,喝茶不说 养生 抗癌,纯属个人喜好,根据口味不同,所以各取所需,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茶,看价格的可能是泡一杯充面子而已,并不是喝茶吧

我是做茶叶的,也喜欢喝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这是我对茶叶的见解。

一种茶叶的好坏,不光取决于它的价格,还包括喝茶人的心情、水质、泡茶的技艺。具体的来说,同样的一种茶叶,采自同一个地方,做茶的人不同,可能做出来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喝同一种茶叶,心情好的时候喝的茶,有可能是甜美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是苦涩的,这也是茶区别于其他饮料的特性吧。水质对茶品质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泡茶的手法,也决定了茶的品质。影响茶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希望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慢慢体会。

茶不在贵贱,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喝茶也是与茶结缘,随心而动,爱茶品茶,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说实话,100元以内的茶,茶劲儿更足,我平常喝的就是100元以内的,我的家乡是河南信阳, 我们家乡盛产信阳毛尖,但是明前茶雨前茶一般较贵,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较奢侈,所以一般选择大叶(一芽2叶),这样的茶品质相对来说会差一些,卖相不好看,但是对于喜欢喝浓茶的朋友来说缺很合适,因为茶香更足,茶劲更大,一般可以泡3-4遍水.

我不知道内地茶叶的价格区间,但是我在台湾从事茶和酒的经营,我知道台湾高山茶的成本,其实100元以内真的绝对不可能。在市面上常见许多茶冠上高山茶的名号,如高山乌龙茶、高山金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许多刚入门的茶友会以为高山茶是专指某些地方所生产的茶,就如同台北的文山包种茶、鹿谷的冻顶乌龙茶,但其实,「高山茶」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并非专指某一地所制作的茶。

以海拔高度定义高山茶,是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人以海拔800公尺开始算起,但总体而言,仍以生长于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的茶叶称为高山茶。从产区海拔800公尺的冻顶乌龙茶到海拔2600公尺的大禹岭茶,都归类为高山茶。

高山茶受到欢迎主要的因素,要归功于台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台湾现有的高山茶园多是原本的林地、竹地开垦而来,多年的有机质堆积使得地力雄厚,能够提供充足的养份,成为种茶的最佳地点。

此外,高山种茶还有下列两项优势,一是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树芽中所含「儿茶素」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二是由于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过于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的优点。

高山茶生产上的困难,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种茶与制茶的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须现地现做,而高山地区午后经常性的起雾环境,时常影响制茶叶的成功率,所以顶级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脸色,这些都是高山茶的难得之处。所以100元绝对不可能买到。

不过,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价格贵的茶都是茶的嫩芽。对于有几十年茶龄的人根本过不了茶瘾,冲泡一两次就成白水了,我们习惯的是茶的苦涩味,所以喜欢粗茶。

茶叶,问哪一些茶叶比较好喝点的,附带价钱和个人建议,最好连泡法吧 个人比较喜欢味道浓一点的

几十块钱的茶叶能喝,正常情况下,茶叶的品质与价格呈正比,即品质越高,茶叶的价格越贵,但也有一些特例,如相对落后或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的炒青绿茶,其价格一般不高,茶叶品质适中,是可以用来冲泡饮用的。

但是对于金骏眉、龙井、普洱茶、白茶等品质较高、工艺讲究的茶叶来说,几十元则品质较差,不建议饮用,另外对于品质缺陷,或经过添加、染色、变质等低价茶,是坚决不能选择或饮用的。

总之一切并非绝对,主要依据茶叶的品质属性、市场情况、属性综合断定。

决定茶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以金骏眉为例,价格最贵是出产在武夷山核心产区的金骏眉,这些茶叶每年产量也极为稀少,一般在市面上很难见到。

由于稀少,且口感馥郁持久,且知名度较高、工艺复杂,因此价格自然居高不下,至于其他产区的仿制金骏眉,不管是在品相、口感、香气尚均达不到要求,因此价格较低。

其次,我们在选择茶叶时,也需要用心去挑选,几十元的茶叶并不是不能喝,也不是绝对能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一。四大名茶,口味都较浓

1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

3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鲜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二。下面是茶叶泡法:

茶的冲泡关系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好喝,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及艺术性。

(1)所谓”实用性”;就是依实际需求而言,可以是冲泡一杯”大碗茶”也可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

(2)科学性;就是了解各类茶叶的特性,以科学冲泡方式,使茶叶的品质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3)艺术性;选择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冲泡程序。

一、泡茶用水

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1)水要甘而洁;

(2)活而清鲜 古书{茶录}中记载”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

(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现代科技发达,卫生饮用水质标准也科学化

(1)感官指标:色度不能超过15度、浑浊度不能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异色及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正常PH值为6.5~8.5,总硬度不能高於25度。

(3)氟化物不能超过1.0毫克/升,氰化物不能超过0.05毫克/升。

(4)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在1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选择

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一般说来,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净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中国号称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

选择泡茶用水,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盐,这样硬水变成软水。平时用铝壶烧水,壶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

(A)水的硬度会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於5时,茶汤色泽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会自动氧化而损失。

(B)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属暂时硬水,部份地下水属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之软水。

二、泡茶器皿之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茶具之配套如下:

茶船:供放茶壶之用,有盘型与碗型,其功能一保护茶壶,二盛热水保温并供烫杯。

茶盅:又叫茶海,盛放茶汤之用。

茶荷:赏茶时盛茶用具。

茶巾:用来吸乾茶壶与茶杯、茶海外之茶水。

茶匙:舀茶叶。

杯托:放置茶杯。

评审茶叶用之器具:

评审盘:又名样茶盘,专供评审茶叶外型。

评审杯:用来泡茶与评审茶叶香气用。评审茶汤与滋味之用。

样茶秤:天枰。

计时器:计量茶叶冲泡使时间。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 :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 ! 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四、日常饮茶中的误区

饮茶有那么多人的喜爱,但是在日常的饮茶生活中也有一些饮茶方面的失误和不妥之处。这在报刊上时有文章提醒。从茶道的角度来讲,这些失误是完全与茶道原则不合拍的,我们应该注意力戒之。

一.用保温杯泡茶。保温杯虽能保温,但茶叶中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或长时间的恒温水中损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应首推陶器类,具有一定透气性,冬天保温,夏天不馊,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所以紫砂茶壶享有盛名。

二.用沸水冲泡。有些人喜欢用刚开的水冲泡茶叶,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三.爱饮头遍茶。有些人认为头遍茶浓,提神醒脑,所以爱喝头遍茶。殊不知,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四.过量饮茶。有的人对茶过于偏爱,过于相信茶的提神作用,所以喝茶没有限度。其实茶中的一些物质过量了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大量饮茶可增加铝元素的吸收量,损害大脑,诱发痴呆症。

五.饭后即饮茶。许多人都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认为可以帮助消化。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质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物质,使胃肠黏膜无法吸收,时间一长可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病。另外,鞣酸与荤食中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鞣酸蛋白质,使得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食物的消化和粪便在肠道内潴留的时间,不但容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有害人体健康。纠正的方法是进餐后一个半小时再饮茶

斑竹按你的喜好和能力选择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