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应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要点:选择优良品种及时孵化,及时驯化放水,及时放鸭。稻鸭共育一般应选择体型小、抗逆性强、生活力强、对野菜食欲强等功能强的小麻鸭和土鸭品种。养殖7-10天后,将水稻活苗移栽到水田中进行共育。放养密度为每公顷水田150-225个。新的水稻品种应选用植株等级高、茎粗叶直、分蘖能力强、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稻田养鸭是利用家养鸭子在稻田里不断捕食昆虫、吃杂草(步),培育和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可明显减少水稻病、虫、草和粪便的危害,是水稻的优质有机肥料,有利于健康生育,对水稻具有明显的省药工、降成本增肥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所产稻谷和鸭子产品均优质无污染。
由于鸭子排泄物的施肥作用,稻鸭共作的施肥量比非稻鸭共作可减少5%-10%。移(抛)栽期要保持薄水,根系返青后坚持浅水灌溉,水深以鸭脚刚好能踩到表土为宜,以后随着鸭子的生长可加深水层,鸭子出头后,干湿交替壮籽,收割前5-7天浇水。喷水稻前,将鸭子引到鸭舍内居住,安全期过后,将鸭子放养在田间。是水稻满穗期收鸭上岸,以防鸭子吃稻穗。
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的平均产量比常规水稻和晚稻高4.8%和10.2%。稻瘟病、粳稻和稻飞虱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明显下降,其中稻瘟病发病率下降14.7%,粳稻和稻飞虱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下降50%以上。众所周知,水稻田里面很容易长出杂草,如果让它们野蛮生长,就会造成稻田里,挤满了稻叶杂草争夺阳光,与稻根争夺营养,所以农民朋友一旦发现田里有杂草,还是用人工拔掉。或喷洒除草剂,夏天的稻田,天气炎热,人工除草又累又热,除草剂见效快,但对稻田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后稻田里留下残留物,在稻田里养鸭子的好处开始显现。
稻田放鸭的时间和数量是多少?
就水稻主要害虫而言,鸭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害虫,辅以高效的生物农药。但对三化螟造成的白穗危害,防治效果却不够理想。这是因为三化螟卵块产于植株叶片中上部,而此时水稻植株已较高,鸭子已经够不着,另外蚁螟孵化后,即蛀茎危害,造成枯心和白穗,鸭再有本事,也无能为力。但稻鸭共生防治三化螟虫危害的办法仍不能用化学农药喷洒,否则就失去了稻鸭共生生产无公害稻米的意义。目前比较好的办法是应用频振灯诱杀螟蛾,从而减轻落卵量。例如长沙市秀龙实业公司的示范基地,在早稻秧苗移栽前7天,或直播田鸭放养进去之前7天左右,喷好米得预防稻瘟病;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用12.5%纹霉清防治;在稻纵卷叶螟危害初期用千胜粉剂喷治。这些药剂对水稻和鸭的生育没有毒害。也有在4公顷稻田间设置1盏捕虫灯,以诱杀害虫蛾类。由于鸭在稻间不断采食和踩踏,田间杂草明显减少。对三叶期前的稗草,由于苗矮嫩,根未扎深,易被鸭踩入泥中或浮于水面而死亡。
移栽水稻后7~10天放鸭,机插水稻于插后15~18天放鸭,机直播稻于播后20~22天或秧苗3叶左右放鸭。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既要考虑稻田天然饲料能保证鸭的生育需要,又要考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放养密度过低,稻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除草、除虫效果一般;放养密度过高,水稻生长受到影响。一般以每亩放养15~20只鸭子,这种放养密度既有利于避免鸭子过于群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有利于鸭子分布到固定范围稻株间各个角落寻找食物,达到较均匀地控制田间杂草和害虫。放鸭前注射鸭瘟疫苗和禽流感疫苗。放鸭后为满足鸭子取食,每亩可放养绿萍100~200千克,放萍后每隔15天可追施畜禽粪水300~500千克/亩(忌施人粪尿)、过磷酸钙1、5~2、0千克/亩,以保证绿萍的生长量略大于鸭子的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