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癖的解释马癖的解释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52:09
字号:

马癖的词语解释是:爱马之癖。

马癖的解释马癖的解释是什么

马癖的词语解释是:爱马之癖。拼音是:mǎpǐ。结构是:马(独体结构)癖(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ㄇㄚˇㄆ一ˇ。

马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爱马之癖。《晋书·杜预传》:“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引预(杜预)常称济有马癖。”唐杜甫《骢马行》:“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_大宛种。”清吴伟业《过中峰礼苍公塔》诗之三:“昔时存马癖,近代薄诗才。”

二、网络解释

马癖“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预(杜预)常称济有马癖。”爱马之癖。

关于马癖的诗句

书生无马癖赵公马癖如邓公_臣马癖无与邻

关于马癖的成语

得马失马骑马找马盘龙之癖死马当活马医马马虎虎嗜痂之癖马去马归

关于马癖的词语

嗜痂之癖盘龙之癖积习成癖季常之癖嗜痂有癖烟霞成癖嗜痂成癖断袖之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马癖的详细信息

期待可能性,是指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可以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

如果有期待可能性,即能够期待行为人在行为时实施合法行为,行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法行为,即产生责任;如果无期待可能性,即行为人在行为时只能实施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期待其实施合法行为,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应当根据什么标准判断期待可能性是否存在,是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论的问题。对此,主要存在以下学说:

1、行为人标准说,即在行为时,该行为人能否作出其行为之外的适法行为的可能性。这是把行为人本身的情况作为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2、平均人标准说,即根据社会通常人的情况,将能否作出与行为人同样的行为,作为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3、国家标准说,即从国家法秩序的立场出发,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以此作为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扩展资料

现行刑法,虽无任何“期待可能性”的字样,却是包含了丰富的期待可能性思想。试以刑法规定分析如下。

刑法第14条、第15条关于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规定体现了有期待可能性的思想,换言之,刑法第14条、第15条以有期待可能性从积极的方面肯定了罪过的存在。与刑事司法中期待可能性是否存在尚须确认不同,刑事立法中的故意与过失体现了期待可能性思想。

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前提下,是否实施该行为具有可选择性;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将可能造成的结果或应当小心谨慎而不盲目自信从事,在是否尽适度注意或者小心谨慎从事方面也存在着行为的可选择性(以上情况若无行为可选择性,则成立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

法律期待行为人抑止危害社会的行为或尽适度注意或小心谨慎从事,行为人却违反此期待希望或放任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或由于疏忽大意或由于过于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可见,犯罪故意、犯罪过失都体现出了期待可能性思想。刑法第16条体现了无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以无期待可能性从消极的方面否定了罪过的存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期待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