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两性花的植物是没有性染色体的。
对于植物来说,有性繁殖与性染色体的存在无关。在植物中,大多数没有性染色体。豌豆、玉米等没有性染色体(因为是雌雄同体的)。玉米由玉米种子繁殖,玉米种子种植在土壤中,自然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和所有种子植物相同玉米的生殖器官是花,所以可以说玉米是通过花来繁殖的,玉米是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在植物的最顶部,雌花在植株的中间,主要靠风来传播花粉,这样雌花才能受精,所以可以说玉米是用“风”,来繁殖。
扩展资料:
植物染色体的介绍如下:
DNA为生物的密码。像所有生物一样,玉米是通过DNA遗传来繁殖的,所以也可以说玉水稻是用DNA培育的。植物染色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染色体工程等领域。
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植物染色体技术有很多新进展,现作一概述。制片技术的进展从Belling(1921)提出染色体压片技术。
人民网-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
人民网-日本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
下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 &nb...
(1)途径1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品种A;途径3是将体细胞组织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2)通过途径2和3植物由细胞发育成了个体幼苗,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途径2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该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途径3中幼苗是将体细胞组织培养获得,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未改变,基因型仍为AaBb;品种A是AaBb基因型的植物自交而来,其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1/2×1/2=1/4.品种B属于二倍体,品种C属于四倍体,它们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4)浅绿色植株基因型为Aa,因此亲本中A基因频率为1/2;自交一代后,由于F1中aa个体被淘汰,因此剩余的有1/3AA、2/3Aa,A基因频率为2/3;F1植株再相互交配,后代中有4/9AA、4/9Aa、1/9aa,由于aa被淘汰,则剩余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3/4;这将逐代相互交配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大,最后接近1.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
(3)25%?B、C两品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或B、C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可以产生新基因(或可以产生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4)(3分)(注意:曲线、折线均可;起点为1/2;F1代为2/3;F2代为3/4;F3代为4/5;Fn趋近于1,但不为1.对两个点得(1分).)
(1)变异相对性状 (2)白花 (3)Bb×Bbbb (4)成对减少一半 |
试题分析:(1)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就是一组相对性状。 (2)如果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不容易表现出来,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相遇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后代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后代中白花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为bb,说明两个紫花中除了都含有一个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B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b,故两紫花的基因组成都为Bb。 (4)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