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6:25
字号:

(一) 在全球经济社会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脱离全球环境。总的来看,我国粮食安全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 首先,解析近年来国际上粮食价格高涨的起因,除了长期积累的供需基本面因素外,气候因素、金融资本和信息操纵因素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在短期内凸显。 其次,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约束,决定全球长期存在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新增23亿,仅此一项就需要全球粮食供应量增加70%。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强劲增长,继而畜牧业的强劲增长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之后,这就导致饲料粮的需求量巨大。此外,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压力下,加强了生态系统对粮食生产服务的利用力度,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耗尽等,已经严重制约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总之,全球粮食供求难以长期平衡,粮食安全存在长期压力。 再次,国际粮食市场与资源调控能力建设进展缓慢,不利于全球粮食危机的预防与治理。特别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状况、国际贸易角色、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发展方针与战略重点不同,在面对全球价格急剧变动时,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容易加剧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因此,为避免全球粮食危机出现,迫切需要加速构建全球协调一致的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有效调控全球粮食市场与资源。 (二) 全球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有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影响,极端气候有在我国和其他主产国境内同时发生的概率,届时我国粮食国内短缺而且国际市场短缺同时发生,我国将面临最大的粮食危机;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已有研究指出国际粮价波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传导到国内,这会拉升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影响居民生活消费;三是国际粮价暴涨抑制中国饲料粮进口,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导致畜产品供给减少甚至短缺;四是全球粮食价格暴涨导致粮食生产所需投入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农民比较利益下降;五是存在全球资本在我国境内冲击粮食产品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环境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不会很大。就以上几大影响途径分析,这些影响发生的概率很小或者影响程度确实有限。比如,发生全球大范围极端气候灾害的概率很小。再如,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的价格传导只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走势,但是波动不会同幅度,毕竟我国粮食储备水平比国际安全水平高出一倍,而且我国国内粮食供给比较稳定。此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在国家给予粮食直补的情况下影响幅度有限;国际资本垄断我国粮食产业的可能性很微弱,不值得过分担忧,等等。 分析起来,我国粮食安全主要由内因决定。如,我国长期坚持的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土地资源约束;我国长期坚持的高库存粮食储备政策,有效避免了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和粮食危机;建国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粮食的流通安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程有效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具备足够的收入解决家庭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些前期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科技水平决定了未来我国在耕地面积不再增长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能否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决定了在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农业资源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利用,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从而决定粮食产量能否得到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供给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提高,确实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 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立足国内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内因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导因素,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必须依靠国内生产确保可以满足100%口粮需求,90%以上的全部粮食需求;全面保护耕地,守住农田,力争到2020年建设好10亿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培育粮食良种,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扶持优势粮食产区,培育种粮大户,激励农户种粮积极性,从而从内因上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其次,面向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要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通过国际贸易适度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以有效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积极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实施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积极在东道国传播粮食生产技术,有效协助东道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再次,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一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粮食安全相关协议和制度的起草、讨论和制定,实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序治理;二要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粮食资源与市场调控机制,确保各国在粮食危机预防和应对政策措施方面保持一致。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

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疫情也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各国国家为了控制国内的疫情,选择减少与外界的往来以减少疫情传播的途径,虽然疫情发生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但是现在国外的疫情还处于增长阶段,由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减少,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粮食安全,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土面积虽居世界第三,但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因此粮食产量也不算高,人均粮食产量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长期依赖进口,如果发生粮食危机,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首先就是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其次就是会影响其他行业,造成经济动荡,最严重的的后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首先就是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民以食为天,这是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作为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也是我们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保证,据调查显示,我们每天会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费掉,每年所浪费的粮食可以保证几千万人一年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不能实现温饱,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的粮食可能是他们几天的口粮,因此一旦出现粮食危机,会造成粮食供不应求,而市场调节的原因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将没有粮食可以购买。

其次就是会影响其他行业,造成经济动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农业,其他的行业也将不能保证,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的行业都要依靠农业,比如餐饮,除了基础的粮食,生活中吃的东西基本都来源于农业产品或加工品,一旦粮食出现危机,势必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工业可以让一个国家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确实这巨大发展的基础和命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控制了全人类,因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严重的的后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果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影响到各行各业,粮食危机是影响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此次疫情发源地武汉,政府也是第一时间想办法确保粮食和蔬菜的供应,这样才能让武汉人民在家中隔离而没有后顾之忧,如果发生粮食危机,在国家的领导和调控下,我们一定会度过危机,但是粮食安全的问题是一个长久的话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