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可谓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时书憧名供春者,因闲暇无事,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又经自己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制壶技艺日精,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 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形状古朴,奇拙,就模仿树瘿的造型,用手指捏为形,再用茶匙挖空内壁,做成几把树瘿壶。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壶,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为其起名曰:供春壶,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名家评供春其壶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历代以来,供春壶均为极其名贵之物,名闻遐迩,存世极少,历代藏壶名家竞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家当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四家之后制壶技艺最高者为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时朋之子),时人谓其制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 时大彬初仿供春制作大壶,后因人们品茗斗趣之需而改制小壶,并以柄上拇指为标志,流传之广,以致人人几案一具。清人陆绍曾见时大彬所造之壶,有名为六合一者,即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合之为一壶、离之乃为六,水注其中滴屑无漏,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至后来,时之弟子李仲芳与徐友泉也成为制壶名家。
明代的紫砂壶制作越发精巧绝伦。或像花果树木、缀以草虫,或似鸟兽虫鱼、各肖其形,或象商周鼎彝、古趣盎然,或似秀女寿翁、情态可掬……至今已成为各国公私收藏家作为艺术精品而竞相搜罗收藏,极为名贵罕见。
清代著名的制壶名家当推陈鸣远,他制壶技艺精湛,题材广泛,在壶的造型上更为古朴自然。
至清代中叶以后,文人墨客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书画名家,如近代的吴昌硕都亲自参与、共同设计,他们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为一体,装饰于壶壁,使紫砂壶不但成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且在自身的艺术内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优秀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恒久的艺术品。
紫砂壶的品类与式样
一把紫砂壶可分为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
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
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之分。
盖有嵌盖、压盖、截盖三种。
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之分;圈把又有与嘴对称式、倾斜式、三平式等。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品类都有一定名称,至今仍流行的还有数十种,如:洋桶、掇球、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
紫砂壶从造型上来区分,可分为:
(1)自然造型:以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而变形,如梅茶壶、莲子壶、葵花壶、柿子壶、竹形壶等,统称花货。
(2)几何造型:以不同的几何形体为艺术造型,如各式方形壶、圆形壶、直筒壶、双棱形壶等,统称光货。
(3)博古造型:取材古代文物的造型,如:仿青铜器、汉简、玉器、秦汉瓦当等造型的茶壶,形象质朴、雅致,古趣盎然。
(4)微型刻壶:因紫砂中存有石英砂粒,历代都有微型刻壶问世,且微刻技艺日益精臻。现今,在一把容量35O毫升的掇球壶上,琢刻茶圣陆羽七千余字《茶经》全文的紫砂壶业已成功。
紫砂壶在造型上方非一式,圆非一相,几近三千多种。在形体与线条的运用上变化无穷。通过壶线的运用,使原来的形体变得安稳、活泼、深厚,又富有轻巧感。紫砂壶的形体主要分高、矮两种,依茶性而设,高壶彻红茶,香浓醇厚;矮壶泡绿茶,色、香、味皆蕴。
新紫砂壶变旧法
日常用紫砂壶饮茶者都有同感,即同样的茶叶,放在刚买回的新紫砂壶中沏泡,与放在用旧的紫砂壶中沏泡,茶的香味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其外观愈光滑美观,同时紫砂泥的质地也随之变软,紫砂泥特有的气孔群全部打开而易于吸收茶香(此时即使以空壶注水,也略有茶味溢出),因紫砂陶土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气孔微细,气密度高,具较强的吸附力。而用新紫砂壶沏茶,因其质地较结实、紧密而坚硬,紫砂泥的气孔未能全部张开,而不易吸收茶香。
如要使新壶在短时间内发挥茶叶的香气,可试用如下方法来促进泥质变软:
(l)将新壶先用温水内外冲洗干净;
(2)锅中放冷水,将新壶放入蒸煮一小时;
(3)将壶从蒸锅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4)再次放入原锅中用同一锅水蒸煮一小时,晾凉后沏茶。
经上法蒸制的新紫砂壶,其泥质较前变软,气孔群基本张开而较易吸收茶味,这样泡出的茶汤就能发出较好的茶香。
紫砂壶 || 薄胎?厚胎?哪个更好?
紫砂壶的开壶方法如下:
工具和材料:紫砂壶、锅、壶巾、清水、豆腐、甘蔗、茶叶。
1、首先彻底清理紫砂壶的污渍,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然后干净的壶巾沾清水细细擦净,然后待壶自然风干。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2、将壶捞出来后,待壶体及茶配件自然冷却至常温之后,将豆腐放进茶壶内,填装时稍微压紧,避免豆腐在水煮沸之后跑出壶体。填装完毕后,放入冷水内,加热至沸腾,大概煮1小时直至厨房内充满豆腐香气后,再等待约5~10分钟即可。
3、将豆腐煮好的紫砂壶捞出来,用清水洗净,自然冷却到常温。将甘蔗切开后,放在煲内,然后再煮1小时,直至空气弥漫甘蔗香味5~10分钟即可。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
4、确定你以后要用此茶壶泡的茶,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叶,重新在锅内加入冷水一同放上选定的茶叶和壶,再次煮沸,等空气弥漫茶叶香味后约10分钟,将壶捞出,用锅内的茶叶稍稍用力去摩擦壶体和壶盖数分钟,最后用温水把壶洗干净即可。
紫砂壶的分类
1、花货:即自然形,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圆雕装饰技法捏制茶壶,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以艺术手法设计成茶壶造型,诸如松树段壶、竹节壶、梅干壶、西瓜壶等,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明代供春树瘩壶是已知最早的花货紫砂壶。
2、光货:即几何形,特点是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光货又分为圈货、方货两大类。圈货,即茶壶的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如:圆壶、提梁壶、仿鼓壶、掇球壶等。
3、方货:这类壶艺要求口、盖、嘴、底、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该工艺手法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丰菊壶等。
紫砂薄胎壶与厚胎壶有什么区别?在实用和艺术价值欣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方器壶型适宜制作厚胎,薄胎少之又少?薄胎壶在冬季如何有效避免炸裂?到底哪个好?
广泛的看法是,厚胎壶使用起来不太容易惊裂,薄胎壶炸裂系数较高,所以普遍觉得厚胎壶更好,仅从胎壁厚薄来理解并且作为评判标准其实不太准确,为什么呢?
紫砂壶自身价值受高低,受泥料、工艺、器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者的优劣评比并不能仅以厚薄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综合衡量才是关键。
两者之间的不同
泥料紫砂壶制作最基本的部分,种类、纯度、泥性等都会对成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泥性为例,壶艺师会根据泥料特质运用不同的胎体技术制作, 紫泥和段泥,颜色看起来古朴稳重,大气有力,适合厚胎紫砂壶; 朱泥虽然稀少,成型率低,价格高,但是 朱泥的密度和气孔都较小,水分不易蒸发,非常适合薄胎壶 制作。
一把好的紫砂壶对作者的工艺水平要求较高,不管是厚胎、薄胎都要壶型端正、出水流畅。薄胎的泥片拍打工艺讲求的就是要比一般壶薄,考究壶艺师对于壶薄度的掌握,造型和厚胎壶一样,但是要给人“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之感。
值得强调的是:
厚胎紫砂壶烧制的窑温控制严格,过火微显爆裂痕迹,或起泡等缺陷,欠火则色泽灰浅暗沉,只要合理控制,很少有炸裂情况;但薄胎紫砂若在烧制时受热不均极易炸裂,要想制作出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更别提优劣之分。
厚胎紫砂壶在器型上有圆器、方器、筋纹器及花器,成型难度各不一,价格同样会有所差异;但是薄胎壶却只限于掇球壶、仿古壶、竹段壶、南瓜壶、供春壶等圆器和花器。 厚胎方器有“一方顶三圆”之说,但市场出品率远低于圆器,要制成薄胎则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在薄胎壶中方器是少之又少。
实用价值与艺术效果
厚胎与薄胎在实用功能上主要评比泡茶效果,根据壶型挑选合适的茶叶,则都能达到色、香、味俱佳的实用效果、护养成效明显。
但是厚胎紫砂壶的冷热急变能力略胜于薄胎壶,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北方冬季使用薄胎壶饮茶时必须要先温一下壶,否则温差大,容易炸裂。
厚胎紫砂壶(一般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不必多说,这里着重讲解薄胎壶。茶具多见薄胎瓷,薄胎紫砂少见,薄胎壶的出现将紫砂壶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薄胎壶的重量明显较轻,一款成品的紫砂薄胎壶,是紫砂壶中的珍品,技法运用要求高。如果在掌握薄胎的技术基础上讲究创新,艺术价值令人咂舌。
薄胎壶如何养护
新买回的薄胎制壶在护养方面要比厚胎紫砂更加用心:
首先,胎质薄的紫砂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谨慎小心,大意不得。
其次,冬天使用一定要提前温壶,避免因温差原因导致壶体惊裂。
最后,薄胎紫砂保养和厚胎保养一样,坚持“一壶侍一茶”、远离油污、及时清理、勤泡常喝,用完一定要存放到通风处,避免特别干燥和湿冷之处。
对于薄胎紫砂或者厚胎紫砂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养壶、玩壶、懂壶,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或薄或厚,或高或矮,都在于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