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氨化饲料,是指利用液氨、氨水或尿素水溶液处理过的秸秆饲料。秸秆饲料的氨化处理,实质上也是一种碱化处理,可使秸秆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30%左右。不仅如此,还可使秸秆饲料的含氮量增加0.8%~1%,使粗蛋白质含量增加5%~8%。因此,进行秸秆饲料的氨化处理也是解决羊等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不足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秸秆饲料氨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根据所用氨源的不同分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氨水法:一般在100千克秸秆中浇入20%的氨水12千克,其液温不低于20℃氨化可用袋装法,即把按比例拌好的秸秆装入不漏气的塑料袋内,按实装满后扎紧袋口即可。也可用池子(青贮池也行)边拌边装,装完踩实后用塑料布盖住,上面压好盖严,决不能让漏气。经过一定时间(冬季60天,夏季20~30天)即可启封。取出后让其自然通风12~24小时,待氨味消失后再喂羊。
第二种叫纯氨法或液氨法:即在地面上铺上一层边长3.4米的正方形塑料薄膜(膜厚不小于0.2毫米),然后把铡碎(成捆也可)的秸秆放在塑料薄膜上堆成长、宽、高各为2米的垛(薄膜四周留约70厘米宽的边,以便封口),再用较大的另一塑料膜罩在垛上,其各边和垫底的塑料膜四周对齐褶叠封严,用重物(例如沙袋)把褶叠部分压紧密封,仅在任意一侧留一个孔,按每百千克风干秸秆2.5~3千克的用量将纯氨缓缓注入孔内(不得有漏),通氨后立即封口,一般冬季密封8周,夏季密封4周即可喂用。若秸秆比较干燥,则应在堆垛的同时,按每百千克秆喷入30~40千克的水,使其湿润。如果堆垛较大,例如达到4米×4米×4米时,则应在垛的一侧中间位置到中心位置埋入一根周围带漏孔的管子,使管的一端通至垛外,将塑料膜罩在垛上后,从此管口输进一定的纯氨,再封口存放。在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液氨会对人造成伤害,必须用固定专用容器装运,存放注意避火,用时要注意对于工作人员的防护。
第三种是尿素法:先将尿素(每百千克秸秆用3.2~4.3千克尿素)溶于(30~40千克)水中,然后将水喷洒到粉碎好的秸秆中(若是鲜秸秆,则用饱和尿素水溶液喷入),边喷边拌,踩实密封于塑料袋或地窖中。氨化时间与氨水法及纯氨法相同。为提高氨化效果,按每百千克秸秆再在水中溶进生石灰2~3千克效果更好。
各种作物秸秆均可以氨化方法进行处理。氨化秸秆制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密封是否良好,一定要严防氨气外逸,否则就会导致秸秆霉烂。
青秸秆和干秸秆都可以做氨化的。不过推荐您用生物处理法来发酵秸秆,比如用农盛乐秸秆发酵剂发酵秸秆的效果就很不错。
氨化秸秆的缺点:1、加工氨化秸秆的化学化学调制剂-氨的利用率较低,仅50%左右,其余的氨在打开氨化窖池后放入空气中,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2、饲喂家畜的种类有一定的局限性,氨化秸秆只适用于反刍家畜牛、羊等,不适宜饲喂单胃家畜马、驴、骡等。
3、单一饲喂氨化秸秆,未搭配其他饲料或营养添加剂,家畜易出现营养缺乏症状。
使用农盛乐秸秆发酵剂发酵秸秆的优点有:
1、 成本低、效益高。每吨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只需用2公斤农盛乐饲料发酵液,而每吨秸秆氨化处理需用30-50公斤尿素,其处理成本降低了60-80%,解决了畜牧业与种植业争化肥的矛盾。
2、提高秸秆消化率与利用率。据试验,麦秸秆微贮饲料的干物质体内消化率提高了24.14 %;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了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了29.4%,代谢能为8.73兆焦耳/公斤。
3、适口性好,采食量高。由于微贮饲料具有酸香味,刺激了畜禽的食欲,从而提高了采食量、牛羊的采食速度可提高20-40%,采食量可增加20-40%。
4、秸秆来源广泛。麦秸、稻秸、青(干)玉米秸、土豆秧、树叶及干草等都可以用来做微贮原料。
5、制作季节长,与农业不争劳力,不论青的或干的秸秆都能发酵。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制作。北方地区冬季也可以在室内热炕上制作。
6、保存期长、不易发霉变质。可以作为牛羊常年基础饲料,随取随喂,不需晾晒和加工,饲喂方便。
7、无害无毒,长期饲用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8、增重快、产奶量高,据试验日产奶量可提高0.5公斤以上,羔羊日增量达150-200克以上,牛日增量达1.2公斤以上。
9、节约粮食,缩短育肥周期,提高饲料报酬。
发酵秸秆的详解解说:
1、农盛乐秸秆发酵剂的复活(如果购买原液可直接使用)。
农盛乐秸秆发酵剂一包,可以培育出十公斤秸秆发酵液,可处理麦秸、稻秸、干玉米秸秆4吨或青饲料5吨。在处理秸秆前先将1公斤红糖加10公斤水加热溶化,然后在水温40度以下放入农盛乐秸秆发酵剂进行活化发酵,发酵容器要求是可以密封的无菌桶。发酵时间30度左右时一周即可使用。
2、也可直接购买发酵液直接使用。
3、将培育好的秸秆发酵液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食盐水中拌匀(青玉米秸秆微贮不加食盐),食盐水和发酵液量的计算见下表:
秸秆种类 秸秆重量(kg) 发酵液(kg) 食盐(kg) 水(L) 贮料含水量(%)
麦稻秸秆 400 1 4-7 480-560 50-60
干玉米秸秆 400 1 2-3 320-400 50-60
青玉米 500 1 0 适量 60-70
注:青玉米(青饲料)本身含水量高,可用2-3kg水配制发酵液,配好后的发酵液达4-5公斤。
3、秸秆的切短。
羊用3-5厘米,牛用5-8厘米(较粗硬秸秆相对更短)。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窖(池)的利用率,保证制作质量。
4、装窖。
首先在窖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秸秆(青饲料可以铺50厘米),然后均匀喷洒秸秆发酵液(青饲料因配制的秸发酵液量少,宜用喷雾器,干秸秆可用洒水壶,压实后,再铺放20-30厘米秸秆,再喷洒EM原液,压实,直到高于窖口40厘米,再封口)。分层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排出秸秆中和空隙中的空气。给发酵菌繁殖造成厌氧条件。如果窖当天没装满,可盖上塑膜,第二天装窖时揭开塑膜继续工作。
5、封窖。
在秸秆分层压实直到高出窖口30-40厘米,再充分压实后,在最上面一层均匀洒上食盐,再压实后盖上塑膜。食盐的用量每平方米250克。其目的是确保微贮饲料上部不发生霉烂变质。在塑膜上面铺上20-30厘米厚的麦稻秸,再覆土15-20厘米,密封。
6、在微
贮麦稻时最好加入少量大麦粉或玉米粉、麸皮、米糠(1吨麦秸加入1-3公斤即可),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在发酵初期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提高微贮饲料质量。使用方法:铺一层秸秆撒一层,再喷洒农盛乐秸秆发酵液,可结合方法4一起作业。
7、水分控制。
微贮饲料的水分含量是否合适是决定微贮饲料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喷洒和压实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秸秆水分含量是否合适,各处是否均匀,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水分衔接,不得出现干层。 含水量的检查方法:抓起秸秆试样,用双手扭拧,若有水往下滴,其含水量达80%以上,若无水滴,松开手后看到手上水分很明显,含水量约60%左右,若手上有水分(反光),约为50-55%;感到手上潮湿约40-50%;不潮湿在40%以下。微贮饲料含水量要求在60-70%最为理想。
8、微贮后的管理。
秸秆微贮后,窖(池)内贮料慢慢下沉,应及时加盖土防止漏气。窖(池)的周围应挖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