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干燥,燥易伤肺,常食膏滋类补肺养阴方,可补益肺肾、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肝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肝的中药方
1、新肝方:马鞭草15克,枸杞子、泽泻、赤芍、白芍各9克,木香6克,龙胆草、生甘草各4.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每2周复查 肝功能 1次,连续观察至少4个月。在服药期间,除服用维生素及临时对症 用药 外,均不再加用其他方法治疗。
2、和肝胶囊:生三七130克,杭白芍、粉甘草各100克,青连翘60克,上肉桂(去粗皮)30克,薄荷、制斑蝥各25克,冰片20克,朱砂10克。研为细末混匀,分装在0号胶囊内,每粒净重0.5克,共分装100粒,每天服2次,每次3~4粒,饭后服。
3、清肝煎:茵陈45~60克,连翘、蒲公英各30~40克,郁金、丹参各10~25克,青黛6~10克。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 物品 ;动静结合,忌绝对卧床休息。
4、调肝降球合剂:柴胡5~10克,郁金、茯苓各10~30克,生黄芪、紫丹参各15~30克,炒白术10~15克,黄精、茵陈、秦艽各15克,炒赤芍,炒白芍、山楂、神曲各10克,青皮、陈皮各6~10克,甘草5克。每天1剂,水煎2次,于上午9点、下午3点各服1次,连服30天为1疗程。待其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改为2天服1剂,每天服1次,连服15剂为1个巩固疗程。每服药1个疗程,复查1次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值。
5、补肝降酶汤:柴胡、当归、泽泻、白芍各9克,黄精32克,丹参15~32克,郁金10克,焦山楂15克,五味子10~15克,田基黄32~45克。每天1剂,水煎服。
6、健脾解郁汤:党参、白术、丹参、板蓝根各15克,柴胡、郁金、白芍、陈皮、黄芪、茵陈各10克,半夏曲12克。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空腹分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观察2~3个疗程。
补肝的 食疗 法
一、黑枣
说起枣子,大家可能一下子就想起红枣,红枣性味甘平,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尤其适合女性。但是黑枣大家有没有吃过呢?据研究发现,红枣注重补血,但是黑枣注重 补肾 , 中医 有记载,黑枣味甘涩,性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中以含维生素C和钙质、铁质最多,有补益脾胃,养肾阴血的功效。想要养肾的MM可以多吃一点黑枣。
二、桑葚
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被称为?民间圣果?。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血 滋阴 、生津润燥和补肝益肾作用。
除此之外,桑葚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胡萝卜素等成分,对女士来说效果尤其突出,经常服用可以 美容 养颜 、延缓衰老。
三、葡萄
秋冬季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好时机,从 营养 价值来看,葡萄不仅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 医学 也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肾三经,多吃葡萄可以起到补气养血、滋肾宜肝的作用。大量医学研究证明,葡萄对 肾炎 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这里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葡萄种类和颜色极多,最能补肾的是黑葡萄。但是葡萄性偏凉,胃寒的人要小心,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四、黑加仑
黑加仑又叫黑醋栗、黑豆果、紫梅,黑加仑的营养价值极高,据科学家统计,每100克黑加仑当中含有181毫克的维生素C、322毫克的钾和多种钙、锌、磷、镁和铁等物质,具有降低 血脂 、养肾、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实在不失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果中圣品。
另外,黑加仑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有的 生物 类黄酮能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延缓衰老和防癌。
补肝的食疗法
枸杞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做法:枸杞子15~20克;粳米50克 白糖适量。将上3味放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用文火烧至沸腾,待米开花,汤稠时,停火焖5分钟即成。
枸杞粥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等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煳、腰酸腿软等。
白木耳粥润肺健脾
做法: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水发银耳备用,然后将白木耳和粳米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白木耳是秋季滋阴、润肺、生津的滋补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肾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内热燥咳、气阴两虚等。
土豆粥健脾,益气
做法:土豆100克,大米100克,土豆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取锅放入冷水、粳米,旺火煮沸; 加入土豆块,再改用小火煮成粥即可盛起食用。
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气调中的功效,此粥适用于胃燥、 胃痛 、 便秘 等。
黑芝麻粥补肝肾,润五脏
做法:黑芝麻淘净晒干,炒熟研细,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将熟的粥内,熬至粥稠食用。
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养五脏,润燥通便,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煤结、病后虚赢、须发早白、妇女 产后 乳少等。
菊花粥清肝火,明眼目
做法:菊花30克,粳米100克,将菊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
一、补心脏中药 当 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 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 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川 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二、补肾脏中药 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 龟 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 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少用) 杜 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少用) 三、补肝脏中药 沙 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 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四、补脾脏中药 白 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 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 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 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五、补肺脏中药 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 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 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六、补胃腑中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芡 实:能益精气,腰膝酸痛,皆主湿痹。 山 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 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半 夏:健脾燥湿,痰痿头疼,嗽吐堪入。 七、补胆囊中药 当 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胡 椒: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扑堪用。 八、补大肠中药 诃 子: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五倍子:疗齿疳疾,痔癣疮脓,兼除风热。 龙 骨: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砂 糖:润肺利中,多食损齿,湿热生虫。 石 蜜:入药炼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九、补小肠中药 牡 蛎:涩精止汗,崩带胁疼,老痰祛散。 石 斛: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善驱冷痹。 甘草梢: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十、补膀胱中药 龙 骨: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续 断: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 菖 蒲:开心通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益智仁:安神益气,遗浊遗精,呕逆皆治。 黄 芩:枯泻肺火,而清大肠,湿热皆可。 十一、补三焦中药 藿 香: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益 智:安神益气,遗浊遗精,呕逆皆治。 炙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 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桂 枝: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中医三人行所发图文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涉及治疗需要,请联系中医师诊治指导。 点赞也是一种支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