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学里,许多药材都有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海金沙,乍一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以及海边的细沙。但实际上海金沙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海金沙的“沙”现代被称作孢子,是蕨类植物。它是来自内陆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因为母体海金沙草喜欢潮湿炎热的气候,所以海金沙一般都长在山坡、丛林或是灌木丛中,在广东、浙江两省很常见。
海金沙是灌木丛里温柔的藤。温润翠绿的小羽叶,纤细的藤,攀缘而上。待爬到树枝的尽头,那藤就伸向空中。虽然空无所依,但也不掉落下来,而是在空中回旋着,像一首歌,唱着温柔的旋律。《本草纲目》记载,海金沙,俗名竹园荽,“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尺许。其叶细如园荽叶而甚薄,背面皆青,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如蒲黄粉,黄赤色。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方士采其草取汁,煮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