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风湿强筋骨 类 中药材》
( 43味 —— 透骨草、木防己 、 雷公藤 、 伸筋草 , 徐长卿、路路通 、 桑寄生、五加皮 、 香加皮、青风藤 、 鸡矢藤 、 木爪 、 小驳骨 、 蚕沙,狗脊,乌梢蛇,豨签草,老鹤草,鹿衔草,千斤拔,两头尖,海桐皮,油松节,臭梧桐 , 憽木 、 槲寄生、石楠叶、青羊参、石南藤、走马胎、千年健、海风藤 、 金铁锁、闹羊花、地枫皮、穿山龙、宽筋藤、寻骨风、络石藤、扶芳藤、牛大力 、 爬山虎、三分三)
《 透骨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 。
《 木防己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寒)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脾、肾、膀) ,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
《 雷公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凉)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
心) ,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消肿解毒、消炎止痛、杀虫) 。 特注 (有大毒)。
《 伸筋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
脾、肾) , 功效 (祛风寒、除湿、舒筋、活络、消肿) 。
《 徐长卿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胃) , 功效 (祛风、化湿、行气、通络) 。
《 路路通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活络、通经、利水) 。
《 桑寄生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安胎元) 。
《 五加皮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 。
《 香加皮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心、肾) ,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利小便) 。
《 青风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脾) ,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
《 鸡矢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肝、
脾、胃、肺) , 功效 (祛风、除湿、消食、导滞、活血、消肿、解毒、止痛) 。
《 木瓜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酸) , 入经 (肝、脾) , 功效 (化湿、舒筋、平肝、和胃) 。
《 小驳骨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瘀、止痛、续筋、接骨) 。
《 蚕沙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甘、辛) , 入经 (肝、脾、胃) , 功效 (祛风、除湿、化浊、和胃) 。
《 狗脊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腰膝、补肝肾) 。
《 乌梢蛇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甘) , 入经 (肝) ,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痉) 。
《 豨签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寒)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
《 老鹤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脾、肾) ,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 。
《 鹿衔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
《 千斤拔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甘、涩)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 。
《 两头尖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热) , 药味 (辛) , 入经 (脾) , 功效 (祛风湿、消痈肿) 。
《 海桐皮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脾) ,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
《 油松节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 臭梧桐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胃、大肠) , 功效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 。
《 憽木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甘) , 入经 (肝、脾、肾) , 功效 (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 。
《 槲寄生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安胎、下乳、降血压) 。
《 石楠叶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止痒) 。
《 青阳参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甘、辛) , 入经 (肝、心、脾) ,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
《 石南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脾) , 功效 (驱风寒、通经络、消肿、止痛) 。
《 走马胎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脾) ,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 。
《 千年健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肾) , 功效 (祛风湿、健筋骨) 。
《 海风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微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 ,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 金铁锁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 , 功效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
《 闹羊花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 , 入经 (肝) , 功效 (祛风、除湿、散瘀、定痛) 。
《 地枫皮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涩) , 入经 (肾、膀胱) , 功效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 特注 (有小毒)。
《 穿山龙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肺、肾) , 功效 (祛风、舒筋、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祛痰) 。
《 宽筋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凉) , 药味 (苦) , 入经 (肝) , 功效 (祛风、舒筋、活络、止痛) 。
《 寻骨风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苦、辛) , 入经 (肝、胃) , 功效 (祛风、通络、行气、止痛) 。
《 络石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微寒) , 药味 (苦) , 入经 (肝、心、肾) ,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
《 扶芳藤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微温) , 药味 (苦) , 入经 (肝、脾、肾) , 功效 (舒筋、活络、补肝肾、益气血) 。
《 牛大力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平) , 药味 (甘) , 入经 (脾、肺、肾) , 功效 (舒筋、活络、补脾、润肺) 。
《 爬山虎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辛、涩) , 入经 (无) , 功效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
《 三分三 》—— 药类 (祛风湿强筋骨) , 药性 (温) , 药味 (苦、辛) , 入经 (无)
, 功效 (祛风、除湿、解痉、镇痛) 。 特注 (有大毒)。
风湿病是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的时间漫长,而且发病的时候关节还会疼痛,非常难受,治疗过程也很长,中药祛风湿是很常见的一种治疗风湿的方法,那么中药怎么祛风湿呢?
1、中药外用祛风湿
(1)材料:透骨草18g,艾叶15g,桑枝15g。
(2)用法:将这三种药物一块装进棉布袋中,放进砂锅里加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开大火煮沸,改小火煮20分钟后关火,把药汤和棉布袋一块倒入一个不锈钢盆内,熏洗并浸泡患处20~30分钟,泡至全身温暖、鼻尖出汗为止,每天熏洗1~2次。泡完后可以将药汤留着,下次煮沸后继续使用。一副药可以连用3次。
(3)功效:透骨草有散寒除湿的作用,可以治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透骨草能温通肝经,肝主筋,因此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治疗筋骨屈伸不利。艾叶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寒湿和经络不通引起的各种痛症。桑枝有祛风通络、通利关节的作用,可以治疗风湿引起的四肢麻木、手足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
(4)注意事项:如果觉得熏洗太麻烦,就多准备1斤大盐。用药臼将以上药物捣成粗末,和大盐一块装进一个大点的棉布袋中,放到微波炉内加热。热透之后隔毛巾热敷患处,温度下降后去掉毛巾,直接用棉布袋接触皮肤。使用3~5次之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减少,需要在盐袋中重新添加药物。
这个方法只适用于青壮年人风湿病初起的阶段,对脚气、湿疹也有疗效。长年风湿、年老体弱的人肝、脾、肾亏虚比较严重,需要用食疗和内服的药剂来调补。
2、祛风湿中药汤
(1)防己黄芪汤
药材:防己一两(12g),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2)鸡鸣散
药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桔梗、生姜。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时和冷开水缓缓服下。
(3)独活寄生汤
药材:独活9克、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肉桂、牛膝、杜仲、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现多用党参)、茯苓、甘草各6克。
用法:用法:水煎服。
3、风湿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
首先,风湿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调节自己的身体,所以风湿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风湿患者适合以高纤维、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宜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过也可以适当的温补,但需要注意适量,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适当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食用。另外,风湿患者需要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2)注意保暖
对于风湿患者而言,保暖防寒的工作在一年四季都得注意,从而能帮助避免病情的复发。风湿患者需要注意防止受潮、受寒、淋雨,特别是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当季节更换天气突然寒冷的时候,要适时的添加衣物,就算是在炎热的夏天也得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空调或风扇吹;房间应该向阳、通风。总之,要避免湿邪之气再次侵犯身体,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3)注意运动
有些风湿患者具有关节疼痛的症状,所以风湿患者是不适合做一些剧烈的运动的,例如快跑等,因为这些运动会加重关节的负担,从而可能加重关节疼痛的症状。但是风湿患者适合步行、爬坡、骑自行车、体操、太极等非剧烈的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活动关节,从而可以帮助增强关节的功能。
(4)休息心态
风湿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身体处于那种过于劳累、疲劳的状态下,不然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另外,风湿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积极、平和的心态,不良的情绪或情绪波动太大的话,也是比较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