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除了极少数的木本单子叶植物,例如龙舌兰科的朱蕉属,虎斑木属,虎尾兰属,王兰(丝兰)属甚至百合科的芦荟属等,具有形成层,但是其分裂方式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不同.双子叶植物之形成层在次级生长(secondary growth)时,向外分裂成次生韧皮部(secondary phloem),向内分裂成次生木质部(secondary xylem),但是上述这些少数的木本单子叶植物其形成层向外分裂成次生皮层(secondary cortex)属於薄壁细胞(parenchyma),向内则分裂成基本组织(conjunctive tissue)及次生维管束(secondary bundle),因此,基本上是不同的.
2. 双子叶植物的草本植物具有形成层,但是通常一年生的形成层不发达,尚来不及分裂生长即因开花结果即枯萎死亡,因此次级生长不明显,唯有「毛茛」(Ranunculus sp.)是一年生草本却不具形成层是特例.
3. 形成层衍生自原始形成层(procambium)
4. 水稻是单子叶草本植物,当然不具形成层.
作用形成层 又称维管形成层。一般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使茎或根不断加粗,形成层的细胞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基本都一样,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组织发达,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组织不发达,茎是中空的,如小麦、水稻。
其实小麦的茎最初是适应沼泽地生存的。但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可以在干旱地带生长。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竹子、芦苇、等等,茎的中间都是空的,这是因为:这些植物的茎中央的髓部很早就已萎缩消失了。那么,茎中空对植物有利吗?实践证明是有利的。因为:植物茎中的厚壁组织和维管束,就好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梁架,髓就好像是建筑物中的填充物。有了这些,就可以支持植物直立起来而不致倒伏。如果中间是实心的,势必会导致其重心位置提高,那就更容易折断倒伏。小麦的表皮机械组织已经相当发达,因此经过长期的进化,中空的特征还是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