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水稻的收获、脱粒也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办法。明代文献中说,割下的稻株,其茎秆中有相当营养的物质,还能继续往稻谷中输送,可以提高果实的饱满度。
历来打谷所用的工具因农家财力、规模大小而异。小规模的脱粒都用稻簟,这是用竹篾编制的长方形竹席。另一种普遍使用的打谷工具是连耞,古代单称柫。最早记载见诸《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耒耜枷芟。”
在以前,因为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带,稻田面积都不是很大,所以收割水稻都是人工收割的。如果田里的水不排干的话,人在里面收割稻谷非常的累不说,而且收回家的稻谷很难晒干。而且在后期田间管理上也要跟上节奏,特别是在临近收割期,此阶段是水稻能否丰收的关键时刻,做好了相关防护措施将守住了收成。当然水稻收割后,稻谷的晾晒储存,以及稻田的管理够正常的做送出稻田,就需要提前排水、散墒。
不同的地区排水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比如我们黑龙江地区,普遍都是在处暑节气,也就是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排水,部分田面相对高岗的地避开雨天,抢晴天收割,以利于稻谷储藏。天气晴好,利于稻谷收割和晾晒,在晴天下午收割稻谷,此时稻谷表层基本已经干,短时间内稻谷不易霉坏。田间泥土稍微开裂,是利于水稻根部吸收空气又硬杆,防止水稻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在南方,水稻都种两季,收割完早稻后,田间马上灌入一部分水,喷射除草剂,这样除草效果最十到十五天做好这些工作。第二点,适熟收割,人工收割撑握在田间有95%以上的水稻壳发黄,谷粒变硬,米粒呈透明状时开始收割。如果机械收割可以适当的晚几天也行。水稻的后期管理工作,主要是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水稻生产季节的丰产丰收。
因此,是一个水稻在收获前10多天,要注意最后一次的治虫,特别是单晚和晚稻,临收割前,褐飞虱发展速度迅猛,它们又隐敝在水稻茎管的下部,难以发现,难以消灭。至关重要而又辛苦细致的工作,其主要工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