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产茶区域主要集中在沧源、双江、凤庆、云县等地,其中享誉世界的万亩古茶树群落位于双江勐库大雪山,大雪山是非常重要的产茶区域,大名鼎鼎的冰岛就位于大雪山东半山。
临沧是非常重要的普洱茶产茶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临沧茶和版纳茶相比,整体表现:苦弱涩强,在口感表现上稍硬,汤质刚强,口感较窄,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刺激性稍高。
临沧最出名的山头当属勐库十八寨,坊间有言: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
东半山:忙蚌、坝糯、那焦、邦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
西半山: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
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冰岛、昔归、坝糯等,各寨滋味均是各有千秋,文章会在下面做出一些解读。
冰岛老寨
冰岛之名,在普洱茶界真是至高无上的,除了老班章,似乎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冰岛到底是被炒作,还是真有神乎其神之味?
其实两方面都有,冰岛茶确实好喝,但炒作的水分也让它的价格名气膨胀了很多,先不说炒作是谁的过,我们只聊实实在在的茶山和茶。
冰岛村委会下辖五个村子:冰岛、地界、糯伍、南迫、坝歪,其中坝歪和糯伍位于东半山,其余三个寨子位于西半山。
先说冰岛老寨,这几年来,冰岛简直被神话了,冰岛茶比老班章茶还难买,最主要的原因是,冰岛老寨的茶树是真的少,小树茶都很少,更别提古树茶了。
冰岛老寨称得上古树茶的大概有一百多亩,而1949年以后新种植的小树茶有六七百亩,这个数字在众多茶山中简直不值一提,而且每年春茶开采,就有很多香港和广东的老板守候在茶树下等着买,这么点茶,还不够上山蹲守的茶人分,平时喝茶为乐的茶友更别提买冰岛茶有多难了,冰岛茶贵,物以稀为贵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冰岛茶为何能圈住这么多粉丝?因为真的好喝。冰岛茶的好喝,是老幼皆宜新旧都爱的适口。
冰岛古树茶,品饮时入口苦涩度非常低,前两泡可能会觉得平淡,但丰富的层次感也正是在这种递进中逐渐展现,茶汤咽下后,茶味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铺陈,堆砌成非常馥郁甘甜清冽的茶味,回甘生津绵润细腻持久,茶汤饱满度非常高,回甘尤其鲜爽怡人,至于大家最熟悉的冰糖香,在三四泡之后,喉咙部位会有清凉的回甜,甜味荡漾着冰糖的凉爽鲜甜,很舒适,而且出汤后的冷杯香非常高亢,也展现出极其高冷的冰糖甜香。
冰岛茶最难以言说的,是它入口时可能让人觉得淡,但绝不会有单薄感,而在两三泡之后,茶味浓郁汤质饱满,层次极其鲜明,有种不动声色占领口腔沁入感官的绵润,这种动人心魄的魅力,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市场上的冰岛茶,尤其古树茶十有八九都是假,想喝纯正冰岛茶的茶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 冰岛糯伍
在冰岛这一带,古茶树数量上不是很壮观,生长形态却非常抓人眼球,尤其是南迫、地界、糯伍这几个名声默默隐藏在冰岛背后的老寨子,历史非常悠久,古茶树枝干曲折遒劲,有种沧桑的韵味,形态堪称超凡脱俗,如果去到勐库西半山,一定要去走走这几个寨子,感受古茶树的历史风骨。
糯伍老寨在2003年以前就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子,由于位置太偏僻,一直没有通电通路,政府组织过一次搬迁,许多人家都搬到了公路旁边,成为糯伍新寨,但古茶园在糯伍老寨周围,每年采茶的时候,拉祜族村民依旧回到老寨采茶。
糯伍老寨的茶,真的是非常之稀有了,即便是茶山已经被现代化气息渲染严重的今天,去糯伍老寨古茶园依然要爬三个小时的山路,糯伍老寨只有七八十亩古茶园,但树龄比较大,而且没有经过矮化,生态环境非常原始,真正的大自然的馈赠,是纯正的勐库大叶种味道。
糯伍老寨的茶,外形上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毫毛细密油润,非常黑亮,做成饼茶以后条索分明,色泽乌润,在阳光下尤其油亮,非常诱人。
糯伍老寨的古树春茶,在新茶时汤色就呈现明**,深邃透亮,茶汤有非常馥郁的花香味,浓而不艳是比较独特的地方,香气沉稳,冲泡时稳定性强耐泡度高,茶汤饱满丰润,韵味明快,苦化的快,回甘绵润。
糯伍老寨的茶,价格和冰岛不相上下,非常非常难得,且喝且珍惜。
地界这个寨子,就像深海里的宝石,知道的人不多,品质却很高。地界和糯伍差不多,都因为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曾经被政府组织搬迁,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树,品质不亚于冰岛,每年地界产的鲜叶,都是运到冰岛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实际上市场上所说的冰岛茶,大部分指的还是冰岛行政村下辖五个村寨产的茶,好在这几个寨子都没有砸了冰岛的招牌,可谓深藏功与名。
冰岛——南迫老寨: 南迫老寨距离冰岛老寨约五公里,没有大路能上去,走山路要一个多小时,闭塞程度可想而知,南迫老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通电,政府曾组织过一次搬迁,搬到冰岛老寨下方位置,后来有十多户人家觉得还是家乡好,又搬回去老寨居住,不过说起来,南迫老寨并不大,就算没搬迁的时候,这个历史超过五百年的拉祜族老寨也只有七十多户人家。
南迫老寨的古茶树资源比冰岛老寨要丰富很多,而且南迫老寨海拔高,地势急,生态环境非常原始,古树茶和森林古木混生,树龄大,保存的非常好,其中生长着一棵勐库茶王树,高三层楼,树围超过三米,非常壮观,这个地方因为是个搬迁寨,山高皇帝远,至今没通电修路,而且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也没经过人为矮化,这棵茶王树也就自由生长了,枝桠疏影横斜,藤蔓攀附在树干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南迫老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收茶确实非常不便,每年有很大一部分鲜叶都是由当地拉祜族运到冰岛老寨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其实不止南迫老寨,包括地界、糯伍的茶,很大一部分都是运到冰岛老寨当做冰岛茶卖,但是这几个寨子的茶品质都是非常高的,真假莫辨,要是能买到这几个寨子的冰岛茶,也算碰上良心卖家了。
南迫老寨的茶,喝起来非常清甜,微微清苦,回甘很好,绵润甘淳,花香沁人心脾,南茗佳人在2010年南迫老寨还不是很受关注的时候做过一款古树茶,量不多,口感非常好,特色比较鲜明,适合偏爱小清新的茶友。
冰岛坝歪
坝歪古树茶生长海拔1500米勐库东半山产茶区,属冰岛村委会,较冰岛村的其它茶区而言,由于坝歪山是目前勐库镇唯一不通公路茶山,所以当地的古树茶受其它茶种的影响最少。
坝歪山地理位置与冰岛寨茶山紧挨在一起,茶品与冰岛老寨相差不多,但由于冰岛老寨已名声在外,因此坝歪茶现在的价位比冰岛茶也就显得更有优势了!
同时由于坝歪茶山交通不变,因此茶叶都是在当地初制好后才下山,这造就了坝歪茶品质的纯正!
现在冰岛五寨的茶都打冰岛的名儿,五个寨子的口感还是稍有差别:
南迫:回甘相似冰岛,回甘快,但没有冰岛的鲜爽,口齿间留香没有冰岛持久
地界:留香像冰岛,但是回甘没有冰岛快,冰糖甜没有那么明显
坝歪:茶气像冰岛,不过坝歪的茶叶也分两种口感,坝歪老寨下面的香气好涩味稍微重点,老寨左边的有点偏甜,茶气稍微要弱点,感觉茶叶的水分太足了那种,喝着水甜水甜的
糯伍:茶气更平和一些,香气和冰岛有点不同,但是口感很好…
地界和南迫会比坝歪和糯伍茶价高,因为地界通车,南迫通车,茶商们更容易去到,坝歪和糯伍要走路上去,村民们上山去需要40-50分钟,要是城里的朋友去了可能要走上两小时左右…
昔归:
昔归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昔归古茶,忙麓茶,一个简单的茶,现在被搞得很复杂。
第一,树龄最老的,250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第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
忙麓山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昔归茶苦涩回甘。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茶气强劲。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代表﹚,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
口感饱满纯正和谐。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昔归茶,目前采摘面积至多在300亩,春茶产量最多在1.5-2吨,秋茶数量应该只有春茶三分之二。如果以大滇标准选择忙麓山的茶来做,预期总产量,应该在1吨以内。这样,按我们通常收茶的惯例,千万不能在一个地方收购超过20%的茶,否则,价格就会剧烈上升。所以,最佳收购量不宜突破200公斤,当然,如果放宽标准,非忙麓山的茶,那就会较多了。
勐库——大雪山:勐库大雪山位于东经99゜46—99゜49,北纬23゜40—23゜42。澜沧江和小黑江从山下流过。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这里生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约一万二千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群落所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野生古茶树为二级乔木层优势树种,其生长密度(包括自然繁衍的植株)平均为一个样方(62m2)19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古茶树群落属原生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在云南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云南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大雪山正山古树茶:大雪山位于云南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镇。“若论普洱茶,必言大叶种,勐库大叶茶,品种称英豪”;,云南双江勐库镇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勐库大叶种茶属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在茶业界享有较高的美誉度。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了第一批30个茶树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榜上有名。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至2750米,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茶叶研究所 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大雪山正山古茶、大雪山正山古树春茶饼均系选用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制成,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无毫。闻之有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性劲足霸道,存放时间短不宜多饮,特别适宜长期收藏贮存。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勐库懂过
懂过这个名字,很多茶友可能没听说过,认识懂过最大的难度来自于交通,懂过的位置真的很偏僻。
懂过位于邦马大雪山的一条小的延伸山脉上,面对着邦马大雪山,而且懂过周围有五六座山峰层层叠叠的阻隔着,还有两条河环绕其间,地理环境极其封闭,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总是缺少宣传,名气自然小。
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连成一片,单是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
懂过茶园面积合起来约有5700亩,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面积辽阔,郁郁葱葱延绵不绝,年产毛茶上百吨,在懂过,树龄数百年的、树围一百厘米以上的古树茶很多,良好的古树茶生长环境,深远的茶树栽培制作历史,以及原始的生态环境,都是造就懂过高品质好口感的关键因素。
懂过的古树茶,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是香气非常高亢,沉稳的果蜜香宛转悠扬如同草原牧歌,有种奔放张扬的活力;其次是茶味非常浓,苦涩均重,但属于很清爽的苦,而且化的很快,回甘生津几乎是迅猛刚劲的。懂过的茶,还有个特点,茶气足,体感强烈,在甘甜淳润方面,懂过不如 冰岛 昔归 ,但在刚劲的茶气方面,懂过有过之而无不及。
懂过的茶,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整体滋味口感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名山头,但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很多茶人不愿意去到懂过收茶,所以市场上要想买到懂过的古树茶也并不容易,而且懂过的茶,难得还保持着比较高的性价比。
勐库大户赛
大户赛是勐库西半山海拔高度仅次于三家村的古茶园,大户赛的名气比小户赛豆腐寨要大,主要是因为邦马大雪山上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去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好的路线就是从大户赛去,自从这片野生古茶树群落被发现以后,大户赛就顺带成了专家学者的聚集地。
和大户赛距离最近的寨子是豆腐寨,相距约5公里,大户赛现在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主要是拉祜族和汉族,拉祜族集中在山坡下的平地,汉族集中在半山腰的梁子上,但最先在大户赛定居的是拉祜族和佤族,最少三百多年前,拉祜族就已经开始在大户赛种茶,现在大户赛树龄较大的超过两百年的古茶园大部分集中在拉祜族居住地周围。
1949年之后,大户赛曾大面积种植过茶树,到现在这批茶树也有五六十年,长势良好,这些新栽的茶园葱葱郁郁的连成片,横跨几个山头,非常壮观。
大户赛的古树茶做成毛茶后乌亮油润,色泽比较深,条索狭长,当地人称之为“大黑叶”,压制成饼非常漂亮。
大户赛的新茶,品饮时汤色明黄透亮,香气是清幽恬淡的花香和馥郁的果甜香,茶汤入口甜度明显,苦涩化的快,苦味较低,涩重于苦,回甘生津迅猛持久,饮过之后喉咙一段舒爽甘淳,韵味凛冽,沁人心脾,叶底黄绿色,柔软,韧性好。
勐库豆腐寨
豆腐寨和小户赛中间隔着一条河,两寨呈现对望之势,以前小户赛的人称豆腐寨为中户赛,根据地形蜿蜒向上,依次是小户赛、中户赛、大户赛,后中户赛改名豆腐寨,并沿用至今。
豆腐寨属于公弄村委会,是个纯粹的汉族寨,豆腐寨也是产茶大寨,现有七十多户人家,位于邦马大雪山上,虽然海拔不低,但地势较低,沿着大雪山往上,在豆腐寨上面还有两个寨子——五家村和三家村,三个寨子中间是连绵成片的古茶园。
豆腐寨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茶树围绕在房前屋后,房屋和古茶树交叉分布,景观秀丽别致,生态环境好。
豆腐寨的古树茶特点在大雪山派系中略显突出,首先是香气,大雪山的茶,比如大户赛小户赛三家村,都以果蜜香见长,豆腐寨的古树茶新茶时期展现出清新的花香,经过几年存储转化逐渐趋于果蜜香。
外形上来说,豆腐寨的茶条索黑亮肥壮,白毫尽显。香气非常高亢,洗茶时就能闻到很馥郁的花香,茶汤入口,苦味和甜味几乎同时显现,苦味化的非常快,一闪即逝,回甘生津明快鲜爽,两泡之后整个口腔都是甜润的,有舌底鸣泉之感。
豆腐寨的茶,还有一个特点,当年的新茶就展现出很好的茶汤厚度,这是非常少见的,茶汤在三四泡时有比较明显的粘稠感和饱满度。
近两三年,豆腐寨的古树茶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但往往是这种常见的山头,更不容易买到真的,真正的豆腐寨古树茶,入口即有惊艳感,香气劲扬,汤色清亮,一瞬间的苦味之后就是爆发出来的甘甜,饱满甘淳,触动人心。
若去到大雪山,一定不要错过豆腐寨的风光。
勐库小户赛
小户赛和公弄隔着一条沟壑,小户赛拥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并且保存的非常好,小户赛有两百多户人家,分为三个寨子一个汉族寨子,两个拉祜族寨,相隔不远,小户赛的人无论汉族还是拉祜族都会说两种语言,交流非常方便。
小户赛背靠邦马大雪山,从小户赛到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走两个小时,小户赛的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边,一进村寨就能看到长势旺盛的古茶树,房前屋后管理很方便。
小户赛古茶树的特点是树龄大,自然环境成长,生态原始,古茶树和森林混生,品饮时有独特的森林清香。
在口感上,小户赛的古树茶表现出馥郁的果蜜香,这也是大雪山古树茶的共同特点,外形上,小户赛古树茶叶片肥壮,梗圆,当年新茶汤色清亮嫩黄,有宝石的璀璨感。香气属于比较高亢明锐一类,从冷杯香到茶汤咽下后扑出来的香气都展现的清新热烈,而且口齿留香之感非常浓烈。茶汤入口苦弱,涩味比苦味微重但相比其它茶区要淡一些,苦味化的速度一般,回甘生津非常明快,回甘产生的甜味能够迅速稀释苦味,总体来说是偏水甜香扬一类的茶。
水路适中,稍偏细腻柔软,又不是特别明显,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是喉韵非常舒爽,尤其是鲜爽馥郁的果蜜香沿着喉咙奔流在呼吸间时,感觉心旷神怡,齿颊留香,而且回甘和喉韵非常持久,耐泡度也很高。
小户赛的古树茶,从新茶开始就展现出良好的品饮口感,在后期存储中也有很不错的表现,是真正的宜品宜藏。
勐库——公弄:公弄是勐库最古老的寨子,是茶祖濮人生活过的地方,最先发现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就是公弄人,公弄是个古老纯粹的布朗族寨子,他们千百年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之心,爱护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公弄也是茶树科研人员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是研究普洱茶茶种和驯化过程的最佳天然茶库。
在1950年以前,公弄就已经是勐库很有名的产茶大寨,至少有两千亩茶园,后来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古茶树砍了很多,新栽种了上千亩茶园,所以今天的公弄,古茶树多,但树龄达到三百年以上的就很少了。
公弄还是第一批制作红茶的寨子,公弄的红茶制作技术从凤庆引进,除了普洱茶,红茶也已经成为公弄的一张标签。
勐库东半山(东来、那赛、那焦、坝糯)
东来,实际上东来现在已经不是村委会,214国道修通以后,东来成了一个交通死角,愿意去收茶的人不多,我们都知道,交通闭塞往往意味着落后和原始,实际上东来的茶品质很高,而且古茶园面积不小。
从那赛开始往上,几乎都是藤条茶,东半山是藤条茶的天下,那赛三个寨子大部分是拉祜族,对茶树的管理非常细致认真,今天的那赛,古树茶数量不是很多,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栽种的两千多亩新茶树非常出名。
那焦的海拔很高,而且那焦一带村寨都沿着公路呈现密集型分布,公路两侧全是藤条茶,那焦七个寨子都产茶,古茶园零散分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树龄不是很大,超过两三百年的古茶树就比较少。
坝糯是东半山最大的寨子,现在有三百多户人家,汉族大约占85%,其余是拉祜族,在茶山上,我们见到过很多这种多民族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寨子,数百年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实在难能可贵。
坝糯是最著名的藤条茶产地,藤条茶面积也是双江第一,现在留下来的大约有1500亩,每年都供不应求。
坝糯是东半山海拔最高的寨子,站在坝糯,可以一览西半山的风光,坝糯虽然海拔高,但地势很平坦,呈阶梯状层层平铺,坝糯的梯田也是一道风光,如果有幸去到茶山,一定要去坝糯看看美丽无双的藤条茶和清新秀丽的高山梯田景致。
普洱茶的功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 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 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 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 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於乾燥处自然阴 乾。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 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 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 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 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 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 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 致 普洱茶的独特色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
《梵天卢丛录)(柴萼,著 於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 病,蒸制以竹篛成团裹,价等兼金。”普洱茶 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 有特殊的药用功效。对此,古籍早有记载。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云:“普洱茶性 温味香,产攸乐、革登……六茶山,以倚邦、 蛮砖茶味较盛。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 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 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其卷六<木 部)中又云:“普洱茶、茶膏能治百病,如肚 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 颖、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思茅 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 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 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昆明天然药物研究所国家级专家、教授梁明达、胡美英所 著一文《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中就例举 了这样的事实: “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云南省 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省份。思茅、临沧及西双 版纳等又是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地州……为何思 茅普洱等地恶性肿瘤较少?虽然涉及因素很多,但不能不 考虑到与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以及由此而出产的 特殊茶叶品种,以及广大人群长期饮用这种特殊的茶叶 等因素有关。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常年饮用这种茶,吸收 了茶叶的化学咸份进入体内,茶叶中的各种养料滋养了千百万人民,有效地预防及控制了癌症的发生频率。”
当然,这不是假设和联想,文中又称:“我们用体外培养的人 癌细胞,以绿茶的作用尤为明显……普洱茶杀灭癌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没有看到咖啡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 绿茶及红茶则可杀伤癌细胞……普洱茶杀灭癌细胞的作 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的百分之一的浓度亦有明显 的作用。在普洱茶作用后,癌细胞由多边形浓缩变圆,伪 足缩短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的能力,甚至脱落浮起丢 失,残留者亦变小变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凝结或消失, 核及集内出现空泡,核仁固缩或碎裂消失,染色体挛缩或 相互凝结。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DNA合成 减少,核分裂停止,这些变化均可证明癌细胞在茶的作用 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与此同时,据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 洱沱茶医治高血脂55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 治疗的31例相比,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它降低 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 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肥胖症患者,有百分之四十以 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病 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脂类化合物效果好的占 37%,效果中等的占33%,且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 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 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 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 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 托教授,在克雷泰伊的莫尔道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 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 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丁四分之一,而饮同样数量的其他 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变化。 奥尔赛营养生理研究所的吕冬教授,也从事同样的试验,他 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 殊成分”。
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著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 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 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 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 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 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 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 之为“宝利茶”。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可能是港人偏 嗜普洱茶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多数人嗜饮,其他的人多会附和 的,最近,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 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 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 茶,健美茶、窍窕茨、益寿茶等美称投放市场,甚为抢手。普洱茶 被称为“不可思议的万珉茶". 现在不少西欧国家把沱茶放在药店和百货商店的美容化枚 品中出售,还成为家庭摆设中的工艺品,在法国甚至这样的说 法:“你要外形美吗?那就得喝沱茶”。
从古老的关于普洱茶药用功效的记述到现代物理、化学研 究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不仅依赖于经验偏方及临床效果,而是从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深度进行机理的研 究.并从实验动物活体上取得可靠的结果+ 近年伊萘和夫、刘勤晋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对普洱茶特征香 气成分和滋味物质在制造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探索普洱茶 特殊风味和药理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普洱茶的药用功效, 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利用。今日 能在曰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享有 ”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和 "瘦身茶”之誉,实在是除了解遏与品茗之处,最意外的 收获了,而这也注定普洱茶将会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普洱茶是有分等级的。
选普洱茶首先要看外观,不管是茶饼、沱茶、砖茶,或其它各种外型的茶,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若一块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一片片茶叶形成的纹路),而显得碎与细,就是次级品制作的。
第二要看茶叶显现出来的颜色,是深或浅,光泽度如何。正宗的是猪肝色,陈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就有这样的黑中泛红的颜色。
第三看汤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的、发亮的,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汤发黑、发乌。
第四要闻气味。是否有清香味逸出,有没有回甘。陈茶则要看有没有一种特有的陈味,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
若可以试泡的话,还可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
还有以茶饼而言也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而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盖面茶”。
根据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判定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含添加剂;普洱茶饼的外形要平滑、整齐、厚薄匀称等。
目前,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同时判断上并不容易。原则上,普洱茶饼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做为判断年份的参考之一。有甘醇气味的应该有五到十年的陈放,气味平平不带杂味的有三到五年,带有生味与杂味的,就属于新饼了。最后,还可以看茶饼的松度,因为经过与空气长期接触的氧化后,茶饼会疏松一些。
普洱茶名品位于当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荣鼎盛时期,经营茶叶的商人开设制茶的商号、茶庄遍及各个茶山,创造出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手工艺达到了顶峰,制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由于品质超群,倍受欢迎,还获得了清朝皇宫赐扁嘉奖。
金瓜贡茶
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 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延。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其制作时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厂,原料及初制出自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福元昌圆茶
倚邦和易武两大茶山,曾演绎了清代普洱茶最为辉煌的篇章。创于光绪初年的“宋云号”、“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倚邦、易武两个茶山。其中“元昌号”设在易武的茶厂名为“福元昌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茶精制而成。现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 已历时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记》云:“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普洱茶王’之誉。
同庆号老圆茶
清代中、后期,倚邦茶山没落,易武茶区崛起,云集了云南当时众多茶商,他们设厂制茶,引进先进制茶工艺,以大叶茶种的阳春细嫩白尖制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个方面都一跃为古代西双版纳版纳六大茶山之冠。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厂制茶,在易武的制茶历史就达百余年。
同庆号圆茶分为内票和内飞两种,1920年以前是“龙马商标”,之后则是“双狮旗图”,两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为绝品。采用最好的竹箬包装,表面是浅金**,捆绑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颜色与竹箬相若。同庆号老圆茶的特点为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性的优美茶品,被视为国家级绝品,享有“普洱茶后”的美誉。
敬昌圆茶
清光绪年间,个体茶商纷纷介入普洱茶出口业务。制茶工艺与同庆号茶庄不相上下的敬昌号(后改为信昌号)茶庄,取曼洒最好优质的茶菁,以制“七子饼茶”为主,然后用牛帮或马帮运往老挝,再装船运往越南、傣国和香港等地销售。敬昌圆茶之所以价值连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质优异外,其制作工艺和包装也令人迷醉。敬昌圆茶,压制技术一 流,饼体丰满而富有韵致,饼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手触之养手,目测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叶叶清晰排列,优美之致。天下普洱茶无—能与其较量形式之美。其现存者大都为40年代的产品,每饼直径为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最为细滑者。
杨聘圆茶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却是倚邦茶山,以种植小叶茶而著称。杨聘号茶庄建于民国初年,以倚邦小叶种茶为原料,其所制“杨聘圆茶”现存较少,其饼身较小,直径约19公分,每饼重约280公克,每饼有一张5 X 6.8公分立式内飞,白底红字内文有“本号开设倚邦大街炼提透心净细尖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及“杨聘号”等字。据专家考证及品评、“杨聘圆茶”现存最陈者为60年左右,其茶汤清香,水薄微酸,是典型的倚邦小叶种的普洱茶品。
同心圆茶
同心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是同心号茶庄所制,同心号茶庄创办于1733年,原名为顺祥号,亦称中信行,设厂于易武镇。清朝时所产茶品目前已绝迹,现存均属1921—1949年间的圆饼茶。1921~]934年间所产的同心兴圆茶称之为“同兴早圆茶”。1935~1949年间的则称之为“同兴后期圆茶”,这一时间所产的同兴圆茶都各有少量,且又均为绝品。
无论早期还是后期,同兴圆茶的内正都有这样的文字“本号未办易武倚邦山松顶上白尖嫩茶”(曼松顶上茶园,在旧时就是高品质茶叶的代名词)。
192l年前后,同兴号茶庄产茶500担,是当时的茶叶豪门之一。设厂于易武,用倚邦之茶菁为源料。现有同兴圆茶,早期者陈期70多年,后期者亦有60余载。两者之间茶性相袭,是倚帮普洱茶的代表,又可显示出同兴号茶庄制茶技艺非凡。
同昌圆茶
同昌号茶庄始创于同治七年(1869年),该茶庄几度易主,茶品名有三种。最早原昌号圆茶已不复得,至今所存者皆为30年代后的标明“主人黄文兴”或“同昌黄记主人”之茶品。“同昌圆茶”品质最好,饼身厚实并呈深栗色,条索扁长,白毫粗硕,可明显看出梗叶一体的茶菁,自然美观,油面光泽极佳。同昌圆茶和同昌黄记圆茶使用的是易武茶菁,但据品茗大师们品鉴,应都为倚邦茶品。
鼎兴圆茶
产于1940年勐海茶厂。鼎兴号茶庄专生产高级普洱茶品著称。现行世有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因内飞颜色的不同。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而紫圆则品质欠之。红与蓝,茶饼颜色较深,成暗红色,条索卷实,油面光泽,且饼身较薄,紫圆饼身颜色较淡,茶叶多为单叶老茶菁,油性少,条索揉卷较松,还参杂了许多黄薄之叶,且是普洱茶中饼身最厚者。鼎兴红、蓝圆茶内票的注册商标为“星月”图案,暑“本号选办正山细嫩雨前春尖芽茗加工揉造发行有防假冒特印为记”等字样。(“正山”本意是易武山,旧时易武茶山以产“阳春细嫩白尖”而出名。)
可以兴砖茶
可以兴砖茶庄1925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每年产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在更远的时间段上,勐海民间己开始书写砖茶史了。
鸿泰昌圆茶
鸿昌号茶庄初创于倚邦,是生产经营普洱茶的又一老字号,又是普洱茶外销的急先锋。在30年代,鸿泰号茶庄即在泰国设立了分公司,名为“鸿泰昌号”,后又在香港及南洋各地设立了代理公司,堪称普洱茶历史上的第一个宠大的“普洱帝国”。现存的绝品存期有70年之久,且品格直逼任何一种大叶茶种的普洱茶极品。鸿昌茶庄的总部一直设在倚邦。消失于人民公社成立之后。设在泰国的鸿昌号至今仍然存在着,以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茶菁制鸿泰昌普洱茶品,故“鸿泰昌圆茶”是“边境普洱”,即最为普通的普洱茶的代表,是一个孤悬海外的普洱茶王国。在海外,仍存在着一个中国人开设的普洱茶王国,这的确是一件有意味的普洱精神。
红印圆茶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其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且茶饼的外纸正面都印着“八中茶”中茶公司标志。在八个“中”字组成的圆圈内,有一红色“茶”字。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志者且又“茶”字为红色者,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是空前绝后。
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茶品品质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除了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中茶内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圆型饼茶,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红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得以在现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
绿印圆茶
绿印圆茶系勐海茶厂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勐海绿印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 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早期绿印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树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称之为“绿印尾”,在普洱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无纸绿印圆茶
勐海无纸绿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在50~60年代生产的普洱茶等系例产品。“无纸绿印圆茶”属后期绿印之一,是当今普洱茶界的收藏家们眼中的珍宝。该产品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的茶菁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因此又被称之为“绿印头”与“绿印尾”相对,品质各异,优者可与红印圆茶媲美。
红莲圆茶
“勐海红莲圆茶”是勐海茶厂所制的无纸绿印中的极品,以易武茶菁为原料,是三至五等较嫩者。该茶品水性厚滑,味道微甜,喉韵甘润,有兰香已至舌面生津之境,逐特将其命名为“红莲圆茶”。
红莲圆茶是以传统压模制造,茶身比一般茶饼宽大,但较薄,茶饼呈不规整圆形,有的甚至是椭圆,饼身有压模痕迹,茶叶条索细长,金色芽头掺夹其中,茶面呈灰绿色,但有油光。典型的无纸绿印茶面颜色,台湾品茗大师们视其为“绿印头”中最好的普洱茶品。
黄印圆茶与七子饼茶
“云南七子饼”,其实就是现代绿印普洱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厂50年代未所产的,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的“黄印圆茶”。黄印圆茶,由于毫头多,陈化后都转变为金**,是以茶饼呈**,故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圆圈中“茶”字为**,而内正标记为绿色“茶”字。
60年代以“黄印圆茶”之拼配工艺。勐海茶厂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在“七子饼”中,以勐海茶厂生产的“红带七子饼”和“黄印七子饼”最具代表性。“红带七子饼”产于70年代,以生茶制成,“蓝印七子饼”产于80年代,是轻度熟茶拼配。
“红带七子饼”,在港台及南洋的华人世界中,往往被视为“中秋团圆”的象惩,故国家园梦,一饼以系之,茶情、乡情、家园情,普洱茶是寄托。该产品品牌却是无价之宝,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外销出口免检产品。
勐海女儿茶
勐海现代女儿茶,香港茶商称之为“白针金莲”。该产品是勐海茶厂70年代所产。
白针极品,茶菁颜色为青栗色带金色芽子,有薄薄的白霜,闻有淡淡的荷香,以二三分轻微熟茶或生茶制成,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之一。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让其继续陈化的普洱茶极品。“现代女儿茶”是普洱散茶在当今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