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稻曲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对水稻的影响仅次于稻瘟病,排在第二位。
水稻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进而使叶片干枯。使水稻秕粒增多,出米率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种。
01.水稻纹枯病属于积年性病害。水稻纹枯病形成菌核,脱落后落入田中,是下季水稻主要菌源。头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儿,第二年易于感病。
物理防治对策:水耙地后,在稻田下风头打捞菌核,带出田外销毁。
02.水稻纹枯病菌萌发适应高温高湿的条件。28℃~32℃,湿度90%以上时发重最重。
物理防治对策:水稻田水层管理以浅湿为主,浅湿干相结合。
03.水稻生长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组织柔嫩易于发病。
物理防治对策:
物理防治对策:
1.合理密植。
2.氮肥施用不要过多过晚,增施磷钾肥。
3.分蘖末期控制无效分蘖,基本苗数达到预期及时晒田或者烤田。
水稻分蘖末期至始穗期,叶片紧簇,通风透光不良。这一时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高发期,要抓紧药物防治。特别是要保护好水稻植株上部的三个功能叶片不受严重感染。这三个功能叶片决定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分蘖末期至始穗期要喷施两到三次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的发生。
以前生产上常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有井岗霉素和多菌灵。井冈霉素主要起保护作用。
水稻纹枯病是从植株下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药剂很难喷施到植株下部。所以用井岗霉素防治时药剂需水量较大。生产上很难达到用水量要求。
水稻纹枯病对多菌灵已经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明显。
现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正在探索使用新型药剂。笔者推荐使用瑞士先正达公可生产的杀菌剂“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德国拜尔公司的杀菌剂“拿敌稳”(25%肟菌酯+50%戊唑醇)和国产杀菌剂“满穗”(24%噻呋酰氨)。
这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都达到90%以上(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为65%左右)。而且这三种药剂均能够兼防水稻其他多种病害。同时具有调节水稻生长的作用。防病的同时达到水稻增产的作用
水稻叶片与茎杆的夹角在15°到20°之间时叶片类型属于()。
A.挺叶
B.披叶
C.直叶
D.垂叶
正确答案: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