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佳句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2:01:28
字号:

1. 描写中药的诗句

1、伏火炉中药未成唐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2、将寻洞中药唐钱起 《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3、食我山中药唐王季友 《寄韦子春(一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4、瘦滕谩卦瓢中药宋吕胜己 《满江红·墙下松筠》5、檐外竹、圃中药宋陈允平 《瑞鹤仙·故庐元负郭》6、栏中药旋添唐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7、始信e5a48de588b67a6431333363353865壶中药唐刘驾 《别道者》8、青草方中药唐黄滔 《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9、长生不待炉中药唐胡宿 《淮南王》10、车多病嫌中药唐徐铉 《题白鹤庙》11、炉中药熟分僧饭唐王正己 《赠廖融》12、坤中药元高道宽 《苏幕遮 原调误作浪淘沙,兹据律改》13、尽去囊中药宋陆游 《病后作》14、杯中药冷呼不醒宋陆游 《书病》15、未言乞得囊中药宋陆游 《自咏绝句》16、一针见血瓶中药当代启功 《就医》17、若为乞得壶中药宋胡仲弓 《题金粟洞》18、葫芦中药不容窥宋刘克庄 《村居书事四首》19、盘中药菜真僧舍宋王禹偁 《赠郝处士》20、炉中药熟分僧服宋王正已 《赠廖融》21、不须更煮囊中药宋项安世 《六叔母生日》22、圃中药千本宋熊禾 《题林氏药圃》23、车多病嫌中药唐徐铉 《题白鹤庙》24、万金炼就壶中药明张元凯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

中药佳句

2. 形容中药的句子

《满庭芳》南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北宋> 洪皓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3. 描写中草药的句子

第1句明清小说家冯梦龙的情书,更是巧妙地将中药与诗词联袂:“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

第2句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的,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苦上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然而就是有着这样可怖名声的中药——哪怕它曾经也是我所避犹不及的——如今却成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为珍贵的记忆。

第3句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第4句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以中药名填词一首,遥寄娇妻:“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从中可以找出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药,这些药名本身的语义共同构筑了词的内容,而且使之与词意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5句野马追的传说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

项梁、项羽、陈婴联合的义军,拥立楚怀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将军的坐骑患咳喘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怎么也治不好。

战况激烈,携之不能征战,杀之于心不忍。最后放入盱眙山中,让它自生自灭。

后来有一天,这位将军重返旧地,忽见一匹野马昂首长啸,奔腾而来,紧紧跟随。他停下一看,原来就是那匹丢弃的马,那时骨瘦如柴,如今腰肥体壮。

这是什么道理呢?访问当地老人,从一位采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产一种叫白鼓丁的草可以医治咳喘病。奥秘被揭示出来了,于是白鼓丁得了一个雅名叫“野马追”。

4. 《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

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

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

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

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

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

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

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

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中药白蜈蚣治什么病

拜月教圣湖底下的七叶明芝

晶莹的七叶明芝,馨香袭人。这种七叶明芝只生在极阴的地方,汲取着黄泉之水长大,不见日光,和冥灵为伍。灵鹫山虽然号称集天地之阴气,但也只有在圣湖底下才能寻到。然而,圣湖里阴灵密布,恶念充盈,采摘这种灵芝更是危险重重,几乎每一棵都要付出人命的代价。极阴之处凝聚月华成长出来的灵芝。药性不明,不过在疗伤上有相当疗效。此外,以此为食还可提高功力。这只是提升灵力的药,解不了血咒。 即便如此,也是至宝出自《彼岸花》 东海碧城山白云宫的青鸾花

青鸾花为碧城三宝之一,据说能解至阴之毒,天下仅此一株。向来培植于天心阁内。青鸾花被放在天心阁最高层,种在一个蓝田玉的盆子里。每日清早,由师傅亲自收集了承露上的露水,灌溉仙草。其实并不知道青鸾花的药力究竟有多神奇,但是江湖传言中,白云宫这株灵草,却几有起死回生之能。 瑶草乃是来自中州的仙草灵药,万金难求,号称可起死回生。原为中州苦艾,经慕容家秘方炼制过了,有克制云荒上百毒的效果。

“他将瑶草放在那笙的伤口处,拿出火石点火,灼烤着草叶的另一端——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那片枯黄的草叶仿佛活了起来,自动卷曲,紧密地贴在了那笙臂上不断流血的伤口处,整个草叶吸收了血,渐渐变成青色,随后又变成深蓝。

最后,只是一个瞬间,那片瑶草忽然间凭空燃起了火,在伤口上一烧而尽!

“哎呀!”那笙看到身体上起火,下意识的惊呼——然而话音未落,火光燃尽,瑶草化为灰烬而落。在瑶草烧过的地方,奇迹般地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

——那样严重的伤势,居然在瞬间就被弥合!出自《镜双城》”可见瑶草乃至宝。

“天阙蓝蝎,性寒毒,唯瑶草可救”

枯黄草。“慕容修将摘下一片剑状的叶子,放在杨公泉腿上伤口附近,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缕缕黑气仿佛浸入了草叶里,被草叶慢慢吸收,延展上去——而那枯黄的叶子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颜色先是变成嫩绿,然后变成深蓝,最后忽然化成了火,一燃而尽。” 踯躅花,南方山岭本是多见,然而大都色作嫣红。春季花开,满山红云。也偶见**、紫色,然而,浅碧色却是世所罕有——民间传说中,仅见于岭南大青山苍茫海一带,据说其 花性极阴,需长于幽处不能见阳光,极难成活,而种植者需为韶龄女子。

传闻中,浅碧踯躅花十年开一度,每次只开一花,结一籽后立刻枯死,需重头开始栽培十年才得继续开放。因为开放时均在满月之夜,故又名邀月草。

因为是一花一籽,所以数量稀少而且濒临灭绝,不见人世已有数十年。传说中,浅碧踯躅花凝聚月华,是绝世良药,几有起死回生之力。

虽然只是传闻,然而,已经让无数人对它梦寐以求。

在岭南一带,人们都将浅碧踯躅花视为至宝,不惜千金购求。南疆民间教派众多,巫蛊之道盛行,那些林立的大小教派,也将大都将其奉为神物,还往往都设有专人培植——因为拥有一朵踯躅花,就是任何教派值得夸耀的象征。

所以那些守护圣花的美丽女子,往往倾了一生的心力,只为看见所栽种的踯躅花能开一度,然而浅碧踯躅花何其难寻,即使寻得了,也极难养活,除了几个幸运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也看不到花开的一天。

那些女子,被称为司花女侍。出自《护花铃》

碧落救红尘,用的就是它。用前女友的遗物,来救未来女友. 出自《花镜》,产地青屿山崖下鬼神渊。

“那是一片石子,白色的,上面密密麻麻排着小孔——孩子的眼睛忽然顿了一下:奇怪…这个东西、不正是她在水底海蛇出没的甬道尽头,看见过的发光的东西么?

“她想问,可奇怪的是一吐出玉石子后,登时觉得胸腹间难受的要命。

“‘先含着,不能吐掉。’陡然,耳边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说话,‘孩子太小,七窍里的寒气没有褪尽,要借七明芝镇住才行。’”

形状为九曲七孔的玉石子,还有治眼疾的作用,但采集难度极大。

“七明芝,生于临水石崖间,叶有七孔,实坚如石,夜见其光。若食至七枚,则七孔洞然矣。”——引自清·陈淏子著《花镜·卷五·藤蔓类》(花镜七明芝后记) 一种珍贵的药材,可用于解毒。出自《镜·双城》,产地西昆仑慕士塔格峰。其实,雪婴子该是在云荒大陆。

“据说雪山坡上长着雪罂子,一棵抵万金,过来碰碰运气好了。”杨公泉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雪婴子的价值。

金色,还是人形的,宛如胖胖的婴儿。会动,淡金色的人形的块茎扭动着,蓦然发出一声婴儿般的叫喊。当药用的。保存方法,“把簪子刺进雪罂子块根——用金镇住了,它才不会逃到土里去”。

药效,炎汐受伤中了毒箭,奄奄一息,那笙给了他这个,“背后的伤口上火烧一般的刺痛已经消失了,全身裂开般的痛楚也开始缓解,雪罂子的药力居然那么迅速”

十巫的毒只有雪婴子可解。 祁连山的万年龙血赤寒珠

海外贵霜国的镇国之宝,一串十八子万年龙血赤寒珠。对常人来说,这大约不过是一颗普通珠子,但对祭司这样修习术法的人来说,龙血珠便是至高无上的法器罢。传说,若将此珠纳于口中吞吐呼吸,辅以术法修行,便能窥得天道,若见血 ,其毒又可屠尽神鬼仙三道,可谓万年难求。——这《博古志》上的传说。既是药,又是毒,威力无穷,而且性质特异,“龙血之毒,需要另一颗同样的龙血珠来解。” ——《药师秘藏》上说:天下十大剧毒中,鹤顶红、孔雀胆、墨蛛汁、腐肉膏、彩虹菌、碧蚕卵、蝮蛇涎、番木鳖、白薯芽九种,都还不是最厉害的毒物,最可怕的是七星海棠。那是先摧毁人的心脑,再摧毁人身体的毒——而且,至今完全没有解药!

但其实这世间还有唯一的一种解药,就是把毒从中毒者的身上引到自己的身上。

药性

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

药效

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

选方

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吞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 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0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