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食品。最早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不过在先秦时期,就有《周礼·天官·膳夫》有“珍用八物”,而这里的“珍”做动词,意为烹饪,“八珍”则表示古代的八种烹饪方式,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
明代陶宗仪所撰《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所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所指。张九韶的《群书拾唾》也有所记载。
清代据载的“八珍”也是分门别类,有“参翅八珍”“山八珍”“水八珍”。“参翅八珍”主要以海产品更为着重,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馍);“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犴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在清代满汉全席的清单上标明的“四八珍”,即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禽八珍:红燕、飞龙(产于东北山林中的一种叫榛鸡的鸟)、鹌鹑、天鹅、鹧鸪、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猴头(菌)、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香菇中的一种)。另据旧时南货老人曰:“海味八样”、“动物八珍”。海味八样:鱼翅、海参、鱼肚、淡菜(干贻贝肉)、干贝(干扇贝肉)、鱼唇、鲍鱼、鱿鱼;动物八珍:熊掌、象鼻、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燕窝。
后来,民国时期又将八珍分为上、中、下八珍。 上八珍为:狸唇、燕窝、驼峰、熊掌、鹿筋、猴头、豹胎、哈土蟆;中八珍:鱼翅、果子狸、大乌参、广肚、鳖裙、鱼唇、鲥鱼、鲍鱼;下八珍:川竹苏、银耳、冬菇、猴头菇、干贝、鱼骨、鱼肠、乌鱼蛋。但八珍名单又因地域不同,品目又有所差异。
现代八珍。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现在已属于保护动物,国家明令禁止捕杀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鹅、猫头鹰、野骆驼、海豹、娃娃鱼等等。如今这些动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但当今的八珍应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在国家允许食用的动植物范围来定,而且需从“珍、稀、贵、美”的角度去评选。到底哪些原料应列入八珍之中,还有待于大家提出高见。
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
八珍原指八种珍贵的食物,后来指八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 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周代: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膋(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方法)
宋元明:云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清代: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者核心功效:
补气补血、活血化瘀
金盏花的简介
八珍汤,中医方剂名,别名八珍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功效作用
1、健胃消食。八珍汤本身就由八种中药熬制而成,而这些中药里含有的茯苓和党参能有效地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人消化的速度。所以,经常喝八珍汤是能有效地增强人的消化能力的。
2、补气补血。八珍汤的原材料中,当归和地黄本身就是当之无愧的补血圣药,再加上其它六味中药的辅助,八珍汤就能很有效地帮助人体恢复气血,补气养肾。特别适合那些因手术身体虚弱的的人,亦或是从小深灰就虚弱的人喝。
3、活血化瘀。八珍汤原材料中的川芎和当归,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止痛,同时也能帮助人体化解淤积在身体深处得瘀血。
适宜人群
手脚冰凉人群易疲劳人群
禁忌人群
脾胃不好者、感冒者、月经期
不宜同食
其他药材:八珍汤本身的药材就够多,如果乱加其它中药,很容易打破平衡。
食用方法
水煎服做汤剂
上_咀,每服9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