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上三村位于哪个市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1:01:02
字号:

铺上三村

铺上三村位于哪个市

村居由来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县均为七十华里,故又称七十里铺或三七铺;简称铺镇、铺集。相传为古道之大镇,因多店铺而得名。1946年解放,属高密县辖,曾为镇公所驻地;1948年为胶河县政府驻地。

政区人口

村庄座落在镇驻地东北边,全村土地总面积1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00亩,水浇面积达到100%。铺上三村全村共有310户,总人口10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经济状况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00元,1978年经济总收入3000元,1975年9月,成立纸袋加工厂和砖瓦厂各一个,从业人员100人,收入达到10万元,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有三家私营业主利用村委大院,搞起服装加工、轻工纺织和木器加工,金天星减速机、盛泰减速机两厂产值已超千万,利税过百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调整了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菜蓝子工程,2002年全村发展蔬菜大棚850个,是青岛市区有名的芹菜、西红柿等种植基地,仅蔬菜一项为村民增加收入每年在250万元左右。1982年至1995年先后共打直径20米以上的大口井16个,累计投资40万元。1997年,共投资近10万元,铺设地下管道500米,满足了菜园的水浇问题。2002年经济总收入8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其中第三产业发展到30多个,私营业6家,产值达到3800万元,利税达到350万元。

村居建设1998年,铺设村文化大院门前道路,长600米,宽18米,总投资近20万元。几年来更新居住房屋,改善了住房环境和条件,新房达到81%,其中楼房十三栋。

社会事业1974年,建配电室,安装了30千瓦变压器一台,使全村80%农户通电。2005年,全村拥有电话260部,电视机300多台,机动车80多辆,各种摩托车140多辆,村庄规划有序,道路两边三季有花,四季长青,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连续十年被评为青岛市、胶州市“文明单位”。

联系电话86-0532-86252838

铺上三村附近有三妹琢遗址、少海风景区、三里河公园、胶州艾山风景区、麻湾渔乐园等旅游景点,有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北西红柿、柳沟小米、和睦屯西瓜等特产。

泊里镇的经济发展

1、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寿光蔬菜基地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营养丰富,目前寿光蔬菜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

 2、张北县蔬菜生产基地:张北县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每年蔬菜产量可达10亿公斤,种植品种达30多个大类120多个品种。

 3、云南元谋县蔬菜生产基地:元谋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产地,元谋蔬菜产业成为云南最大的冬早蔬菜主产区之一,元谋县蔬菜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国内157个大中城市。

时值初冬,来到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菜园村。按说正是冬闲时节,但看到的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白菜地里、新建的大棚里、村西新建的农贸市场上,村民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农民如何增收致富。基于此,联系菜园村的胶南市政协、泊里镇和菜园村两委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后一致决定,在发挥传统的蔬菜种植专业村的优势之上,由村集体、村民共同出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00亩的20个钢架结构微灌设施的冬暖式大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大棚,搞特色种植仅仅是菜园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项内容,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600万元。该村计划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5年内把菜园洼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成100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另外,引进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培育的2000棵大佛肚竹苗,建设了南竹北引示范基地,两年后可达到年产200-300万墩的规模,年可实现收入500万元以上;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引进了10万墩菲白、菲黄等铺地竹苗,建成了占地30亩的可用于城市绿化的竹苗繁育基地。

在大力发展富民经济的同时,该村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加快构建和谐村庄。通过村集体投入和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以路、沟、桥等为主的村庄大环境整治,努力改善生产发展条件。累计投入130多万元,硬化胡同24条、7.2万平方米。投入23万元,开挖田间排水沟1.7万米、建桥16座,对村西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投入16万元,开挖泄洪河1200多米,解决了村内泄水不畅的问题。

同时,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投资建设完善村文化大院,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建立村党员、干部联户制度,定期了解村民的困难、意见,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前进中的菜园村依靠上级支持,自身的基础优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努力,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行道路上。 为传统名产。泊里红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红白两种颜色,交叉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图案,在胶南西南部的泊里、琅琊、大场、海青、张家楼、藏南、大村、理务关等镇均有生产。

泊里红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村里的老席匠们讲,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后,流浪并寓居在泊里一带。闲暇无事时,

便将高粱秸劈成篾子,编成席子铺在炕上坐卧。乡人也学编起来,世代相袭,一直传承至今。孙膑也成为世代席匠心目中尊崇的祖师爷。

泊里红席四角端正、编道整齐、色彩艳丽、无毒无味且具有光滑柔软、结实耐用等特点,故深受民间喜爱。在泊里,“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炕上铺红席的习俗。泊里红席还是亲戚朋友间互相赠送的高档礼品。

泊里红席是青岛又一个民间工艺品代表,曾作为本地土特产品,进京参加过展览。1980年代,泊里镇建立了“红席专业批发市场”,成为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 该镇已引进内外资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资16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100.5%和94.2%。

泊里镇地处胶南市的西南部,全镇辖101个村,7.5万人口,总面积140平方公里,有近40公里的海岸线,是胶南市的第一农业大镇。近几年,虽然招商引资工作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又缺乏东部城区的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大的起色。面对干部群众畏难发愁的情绪,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广泛调查论证,提出了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发挥泊里区位、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抢抓青岛市建设滨海公路、规划重工业基地和“同三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等机遇,全力打好招商引资翻身仗。2007年年2月份开始,全镇上下集中财力、物力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改造。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集生态型、综合性、花园式于一体的“一心、两轴、三带、九组团”布局结构的现代化工贸区,成为胶南市西南部最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强磁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平台和对外开放的最佳窗口。

随着泊里镇硬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客户自发前来考察。8月份,韩国清源假发的老总来到泊里考察投资环境,在听到情况介绍后,经实地考察,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打动,当即决定把已落户外地的企业搬到这里来。在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已有13家中外企业入驻,总投资达到1.2亿元。

如果说投资环境的改善为泊里招商引资开了个好头,那么“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则为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地域、政策、机制、商情等优势,广泛推介泊里。党政主要负责人先后多次带队到韩国以及香港、深圳、厦门、海南等地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获取了一大批项目信息。8月份,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赴韩国汉城、釜山、仁川、大邱等四市招商,该镇引资的诚心和求发展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韩国客户的心,获取了11个在谈项目,大京网绳、永亚假发、方太服饰等韩国客户在他们回国后的第二周即来到泊里实地考察投资环境,永亚假发等韩国项目现已正式落户该镇。

在外出招商引资的同时,该镇还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开展网上招商,将各种招商项目和文件资料在网上发布,收到了较好效果。2月份福建一客户通过上网查阅该镇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4000多万元在该镇建立了6000多亩的杂色蛤基地。 青岛市董家口港区行政区划于泊里镇。董家口港区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港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29公里,泊位数112个,建成后总吞吐量将达到3.7亿吨。

董家口港区规划了“三纵三横”的集疏运系统,并有连接港区与广阔经济腹地的多条铁路线,2009年开建的围绕董家口港区形成网格放射型的集疏运格局。

2009年3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对董家口港区做了明确定位:董家口港区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7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