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7:24:40
字号:

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自己培植开始的,包括原始社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稷、麦、稻、桑、麻;西汉时提到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唐宋明代则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有:唐朝从波斯引入胡椒、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最初多为粮食作物,后来农副产品增多,最后很多是经济作物,反映了农本经济向商品经济逐渐过渡的趋势;此外,农作物种植的推广有南北交流的趋势,其中到北宋时,北方的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和两广、南方的占城稻也从福建传到江浙和淮河一带。

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成因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朱元璋曾说:“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为了发展农业,首先要把战后流散的农民固着土地上。为此朱元璋曾多次令民归耕,并以减轻赋税为鼓励措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规定允许百姓垦荒田为己业,并免徭役和赋税三年。洪武三年,令苏、松、杭、嘉、湖五郡无田百姓到临濠垦种,官给钱、粮、耕牛、种子,免徭役三年。又以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有余力者不限顷亩”。“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又令四方流民各归田里,丁少地多者,不许多占,丁多地少者,验丁拨给荒田。这些措施有效地召回了流散人民,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初期,由于多年的战争加上通货膨胀,且前朝元惠宗为治水加重徭役,经济近乎在崩溃的边缘。明太祖洪武年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移民垦荒,也实行屯田政策,军屯面积占全国耕地的近十分之一 。此外,商屯也相当盛行,政府以买卖食盐的专卖证(称之为盐引)作为交换,利诱商人将粮食运往边疆,以确保边防的粮食需求,然而此方式并非以以物易物方式,而是要求盐商先交钱再等晒盐季再给盐,却又为税收不足而将新产出的盐另行外卖,延后交盐给正规盐商的时间,致使盐商交了钱却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后才拿得到盐,却又因身份管制而无法抛弃盐商身份另行谋生,因此而家破人亡,私盐亦大为流行 。明太祖也曾派遣国子监下乡督导水利建设,并以减免税赋奖励耕作。这些措施使得过去很多饱受战乱损毁的地区恢复生气,使明朝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 。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新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高效的“榨油枯饼”;植棉采用著名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采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要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明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农业革命”,通过对越南稻种的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明朝江南首现了生态养殖法,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在宋元两朝曾肆虐中国,到明朝却已不是大害。

明朝第一次创造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在江南治理水患,持续千年的江南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消解,徐贯等人留下的水利工程,今天还是江南大地抵抗雨季的生命线,从此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大多数人更不知道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把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分成两个马鞍形,在宋朝到达一个马鞍顶峰,在明朝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马鞍形。两个马鞍形两边的元朝和清朝,却是生产力的大滑坡。

 1、两宋: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

2、明朝时期:多熟种植;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除了农业 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1、 明朝、宋朝的灭亡大都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尽管明朝是被李自成灭掉的,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真耗尽了明朝的能量。

2、 明朝、宋朝统治时期内,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困扰。但是灭掉它们国家的却并不是一直受到困扰的部落。北宋受到辽国的骚扰,结果是被金国灭了,南宋受到金国的进攻,结果被蒙古给灭了。明朝大部分时期一直受到蒙古的骚扰,结果是被自己人灭了,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

3、 明朝、宋朝统治时期经济十分发达,十分繁荣,朝政里都是以文制武。文官威信比武官大,重文轻武。不同之处在于明朝军队战斗力不算特别弱。

4、 两个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类似于唐太宗的流传千古的皇帝。但是都有一些有作为的皇帝,比如说朱棣,比如说朱祐樘,比如说宋理宗,宋神宗。两个朝代都没有过类似于商纣夏桀隋炀的昏君。但两个朝代都出现了性格十分相似的人,一个是宋徽宗,一个是明武宗-朱厚照。两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玩,并且都好大喜功。宋徽宗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朱厚照想要平定叛乱,结果王守仁已经解决掉了叛变者宁王朱宸濠,结果朱厚照又把他放出来在抓了一遍。彻底无语……两者都智商过人,宋徽宗精通琴棋书画,朱厚照什么玩法都想得出来。

5、 两个朝代都有皇帝被少数民族俘虏了,不同的是蒙古人优待俘虏,而徽、钦二帝客死敌国,非常惨。

6、 两个朝代都出现了太上皇。而且都是被少数民族俘虏的那两位。只不过是一个是害怕把自己儿子当做傀儡,一个是被自己弟弟囚禁了。

7、 两个朝代都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军队,并且都流芳百世。一支是抗金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支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两人都取得过9战9捷的好成绩。

8、 两个朝代都有流亡的小朝廷。被蒙古灭掉之后,南宋人民出现了流亡小朝廷,明朝出现了南明小朝廷。最后都是被游牧民族灭掉。

9、 两个朝代在与游牧民族的抗争中都取得过一次大捷,一个叫做钓鱼台大捷,一个叫做宁远大捷。

10、江山飘摇的年代,都出现了两位力挽狂澜的豪杰。一位是文天祥,最后宁死不屈,一位是孙承宗,被俘后向南方自尽而死。

11、两个朝代都诞生了两位著名的学者,一位叫做朱熹,一位叫做王守仁。朱熹创造一门叫做理学,王守仁创造了心学。心学理学的区别在于。理学认为:“求天理,去人欲”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并认为去人欲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是正常的。”反正比较难理解,王守仁觉得朱熹的“求天理,去人欲”是不对的,但认同“理”的存在。

12、两位亡国之君的情况比较类似,都是没有屈服。崇祯皇帝上吊,南宋的宋端宗与赵昺(没有谥号)最后投海自尽。十分顽强

13、宋朝与明朝对于少数民族负隅顽抗的精神实在震撼。蒙古灭掉金国,西夏,西辽,大理都用了不到25年的时间,然而彻底消灭宋朝却花了50年。而相信有许多人不知道南明王朝的历史,这个政权延续了18年,从万历四十六年的萨尔浒之战开始,到南明王朝灭亡整整持续了43年。如果再加上台湾的郑成功,清朝统一中国彻底消灭明朝花了60多年。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抵抗外敌的伟大精神。

14、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在乱世中获胜的。五代十国,和元末的割据势力。情况是非常相同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4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