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明王朝1566》
大明朝开国时国运昌盛,帝王们也殚精竭虑地治理国家,但是到了嘉靖时期,国家贪腐问题严重,奸臣严嵩当道,权倾朝野,民不聊生,作为嘉靖帝沉溺仙术,虽有心管理这天下,但是面对权谋相争的众位大臣,他也无能为力了。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就讲述了在嘉靖三十九年大明朝的政治、社会风貌,再加上一众老戏骨的加盟,让这种权力斗争的权术更加好看,电视剧里的细节也恰到好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张力,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体现的淋漓尽致。
2、《大明风华》
有了《大明王朝》的珠玉在前,明朝古装剧在同一题材上超越是不可能的,最近大火的《大明风华》另辟蹊径,给大家展示了明朝朱棣治理国家开创盛世、孙若微历经五朝的故事。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
《大明风华》和《大明王朝1566》侧重的点不一样,想要表达的内涵也不同,《大明风华》在注重朱棣谋得皇帝之后的雄心抱负和朱棣一家家庭内部的故事,相较于权谋故事来说多了一份温情,后期也着重体现了朱棣孙子和两位皇后之间的爱情故事,戏剧张力虽然没有《大明王朝》精彩,但是大家的接受程度会高一些。
3、《朱元璋》
《朱元璋》这部根据作家朱苏进的作品改编的正剧有胡军出演,这部剧在豆瓣上获得了8.1的高分评价,相对于前两个电视剧来说。
《朱元璋》侧重通过历史人物创建王朝的过程,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这种王朝更迭之间惊心动魄的魅力,历史人物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影响历史的走向,在这种正剧的叙述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的过程,会有亲历其中的感觉。
4、《郑和下西洋》
要介绍的最后一部关于明代的电视剧就是大型史诗类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明代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已经到达了鼎峰,与朱元璋心胸狭隘的观点不同的是,朱棣认为应该取消海禁,因此他命令郑和下西洋去彰显明代的国力强盛。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当时在靖康之难中下落不明的朱允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部电视剧制作宏大,足以能让人们看到当时明代的国力。
大明王朝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既反贪官又反皇帝的电视剧,这固然是它非常可贵的地方。但真正难得的是,虽然它反贪官反皇帝,但却在叙事的时候给了这两种人足够的同情与理解,把历史深处的矛盾与无可奈何表达了出来,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义愤或者轻蔑。前面几十集,讲改稻为桑,讲丝绸贸易,讲抗击倭寇,兜兜转转,来来回回,各位表演艺术家飙足了戏,到海瑞登上舞台,“狐狸尾巴”才暴露出来了。一切积弊,都在于皇权的绝对性,在于法律的随意性——因为法律的渊源在于皇帝,法律的最高解释权也在皇帝。制定法律的人想要带头违法又不便明说,这就产生了一种难以解决的冲突。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总在想,皇帝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权力?真的仅仅是手握兵权与特务机关?并不仅仅是这样。皇帝的命令之所以能够生杀予夺,是因为所有人一方面都惧怕皇帝,一方面又依赖皇帝。皇权才是这个体制内,一切逻辑的起点。只要接受这个逻辑的,并投身其中,你就无法反抗。皇帝看似坐拥四海,但其实是孤家寡人。如果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那么天底下就只有皇帝是在替自己办事,其它人只不过打份工而已,谁会对国家治理真正上心呢?所以皇帝要人替自己办事,怎么能不给办事的人一点好处?而这些好处从内阁到州府再到县乡,层层转包,到最后层层网织的官僚集团最后必定会尾大不掉。皇帝总有一天会发现好处不够分了,大臣们明里暗里开始抢自己的那一份了。回头看历史,似乎是能看出这样的规律:每当整个系统臃肿庞大,难以调度的时候,太监群体、特务机关这类可以直达天听的集团往往就会粉墨登场,权倾一时。而等他们的使命完成,整个帝国要回归科层制的正轨的时候,这些临时性的小集团的下场多半也是比较凄惨的。剧中的嘉靖是个聪明人,他很早就洞察了皇权的实质,并且利用了这一规律来偷懒。因为他相信只要手段足够灵活,离岸平衡玩得溜,就可以在群臣的你争我夺之间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为什么他有胆量和手段去做一个不上朝的遥控皇帝。
其实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搞政治永远都逃不开耍权术,玩平衡。《雍正王朝》里面花那么多笔墨把唐国强,啊不,四爷塑造成一个夙兴夜寐、关心民间疾苦的好皇帝。但同样并不讳言其过河拆桥,杀人灭口的毒辣手段。更不幸的是,我们的嘉靖连四爷也不如,他不是一个愿意和自己较劲的短命皇帝,他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大内的财政盈余和自己的修仙之旅是不是顺利。所以在他身上,地主官僚集团和皇帝之间的分肥协议才越发表现的赤裸裸。就像很多答主所指出的,真正让嘉靖下决心扫荡严嵩集团的原因,其实是这个集团已经咄咄逼人地与皇权争利。对嘉靖来说,与其重签协议,还不如把乙方干掉算了。甚至都不需要他自己出手,反正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争着要来当乙方。
而海瑞这个人在剧中其实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穿越者(就像走向共和里面的袁世凯一样)。一方面他利用朝廷法度为自己的行为当挡箭牌(现实中的可行性观众就别去追究了)。另一方面,他奉献自己的性命来揭示这个体系的要害之处。这首先是让人非常敬佩的。但在整部剧中,愣头青海瑞所做的,无非就是把胡宗宪等一干人早就知道的道理公之于朝野,把胡宗宪苦苦维持的平衡打破而已。一封奏则搞得朝野震动,不是因为他发现了什么惊天大幂幂,而是他把这个秘密喊出来了。这就好比一个新入职大学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明白了单位人尽皆知的潜规则,接着给全单位的人群发邮件,而且还把矛头指向了老板。让人搞不清这是喜剧还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