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普洱茶茶区这样整理出来就不难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7:01:31
字号:

茶知识|普洱茶茶区这样整理出来就不难了

茶知识|普洱茶茶区这样整理出来就不难了

详解普洱茶茶区

云南普洱茶的久负盛名,与山头有着重要的显隐关系。普洱茶是最讲究山头的茶,也是最适合讲究山头的地方。正所谓,一山一味,百山百味。整个普洱茶产区可以概括为:一条大河、三大茶区、六大茶山、十大名寨。

一条大河:澜沧江;三大茶区: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易武茶山、布朗茶山、勐库茶山、勐宋茶山、南糯茶山、景迈茶山;十大名寨:冰岛、老班章、老曼峨、弯弓、曼松、那卡、困鹿山、刮风寨、昔归、麻黑;

普洱茶三大茶区

正宗的云南普洱茶产地本有四大产区之说法,这四大产区分别指西双版纳产区、临沧产区、普洱产区和保山产区,

但保山产区的产量与其他三大产区相去甚远,有90%~95%的原料都出自其他三大产区,

因此普洱茶四大产区慢慢就变成了三大产区,即西双版纳产区、临沧产区、普洱产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山古树也都出自于这三大产区。

一、临沧茶区

临沧的茶香气较好、甜味明显,回甘耐泡的特点

临沧号称天下茶仓,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行政区域: 沧源、双江、凤庆、云县。

著名茶山: 永德茶山、邦东茶山、动库茶山、白莺山。

代表名茶: 昔归、大雪山、冰岛、忙肺、小户赛。

二、普洱市( 原思茅)茶区

普洱茶区,旧称思茅茶区。是重要的普洱茶古茶区。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即: 营盘山、景迈山、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其中景迈山古茶园最为出名

行政区域: 澜沧县、景谷县、景东县。

·著名茶山:景迈山、千家寨、邦威、困鹿山。

代表名茶: 困鹿山。

三、西双版纳茶区( 一 )

西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其中茶区主要集中在两大版块,勐海县和勐腊县。

行政区域: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著名茶山:布朗茶山、易武茶山、倚邦茶山。

代表名茶: 老班章、老曼峨、弯弓、曼松。

勐海茶区,其茶叶的表现特色较为强劲,其香气高扬,收敛性较大;易武茶区,其茶叶表现为收敛性较小,滋味较为甘甜。

普洱茶七之最

在每一个喝茶人心目中,对普洱茶的百般滋味,又各有一套评判标准在。下面给大家简单罗列一下普洱茶界那些被称之......的茶为“最香”、“最甜”、“最苦”。

最甜一一冰岛

最香一一景迈

最柔一一易武

最苦一一老曼峨

最稀少一一曼 松

最霸道一一老班章

最鲜美一一昔归。

各名山头的古树茶的特征

西双版纳茶区13座古茶山

曼糯古茶山(勐海县)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临,属勐往乡勐社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明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胜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破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都。

勐宋(勐海)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南糯山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古濮人在此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

帕沙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贺开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还流传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布朗山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巴达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易武(慢撒)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澈、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易武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倚邦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

茶质特色: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

蛮砖古茶山(勐腊县)

释义:亦称 “曼庄”,“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革登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莽枝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诸葛亮)埋铜(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攸乐古茶山(景洪市)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前面讲述了古树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最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各种珍贵山上的古树普洱茶都有哪些特性?

 依据云南省茶山遍布,不一样茶山不一样味儿,有一山一味的观点,那麼,每个山上的古树普洱茶,实际上或是有差异的,那麼,各种珍贵山上的古树普洱茶都有哪些特性?

老班章

 老班章茶的影响力,在普洱茶中好似大红袍在福建乌龙茶中的影响力。在普洱茶界‘’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说法也广为流传,这足以说明班章的魅力。老班章讲究所谓的茶气,正宗皇室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叶中茶气比较丰富的一款茶叶,其优点是茶的苦涩味、苦涩味最重要回甘实际效果长久、茶汤颜色鲜艳、叶底绵软、均匀、有点红茶功效。香气正宗深厚、稳定、味道浓郁,有止咳化痰、喉润、脸颊生津功效。

 从古至今,老班章群众沿用传统式古方人力保养古树茶,遵循民风民俗手工制作采收茶青,土办法:日光烘青,时迄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地区难得少有不应用有机肥、化肥等无机化合物,是天然、零污染、纯天然的茶叶品种。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直,厚实香醇,霸气十足,在普洱茶叶中一直被誉为“霸者”、“茶王”、“班章王”等高于一切的喜乐。

 特性:茶气王道,苦涩味入口就化,口中持久力香甜且香气宽广,缭绕绵绵不绝,汤色一通道,明显的香气就贯穿始终。与香气一样明显的是苦涩味,王道而强力刚健。但这类苦多聚集于舌体,一瞬间融化后脸颊生津,水道丝滑,回甘,喉韵到处突显个性化。

冰岛

 冰岛古茶树是云南省尖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作“云南省尖叶种之纯正”,栽种范畴关键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孟库镇雪山下端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市等地。它是非常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成长叶、墨绿,叶质肥大绵软、茶韵浓厚,十分与众不同,它是勐库茶的绝品、也是云南茶叶的绝品。

 特性:冰岛古茶兼顾东半山茶韵高味扬、口味丰富多彩圆润,香甜质厚及西半山茶安全性能气强之长,茶气强劲有力,气足韵长。通道苦味度低到已经没有感觉,但香气尖酸刻薄,古茶应具的冲力会从舌头慢慢向上拓宽。甘甜的汤色会从口腔上颚一直弥漫着到全鼻孔,通过咽喉有哧哧冷气。冰岛茶的实力整体来说聚焦主要表现在舌体的中后侧,脸颊生津持续。

曼松

 真真正正的“曼松贡茶”生产量并不是很多,严苛的意义上的“曼松贡茶”老树寥寥无几。假若你花高价位购到纯正“曼松贡茶”,那就需要祝贺你了,很有茶缘。

 曼松原属倚邦区第一乡管辖区内,在历史上,有孟库老寨,定居着香唐族,善种茶,因为老班章茶的质量好,被列入皇茶,“年解皇茶100担”,曾因皇茶而名,信誉很高,不但给那时候的倚邦区带去了荣誉,并且推动了地方的奶茶产供销,,每一年曼松贡茶产能极其稀缺,依据内地普通百姓说产量不到10来斤在茶叶中是高端精典。

 特性:清甜,喝的情况下嘴里特甜,喉咙特甜,茶气足而暖,只需喝一点点,人体便会发烫,是其他茶山远远地不如的。

那卡

 那卡古树普洱茶是勐宋茶叶产地极具象征性的茶,那卡村子以生产质量备好的古树普洱茶而被我们所了解。全寨有600余亩一片老树茶树,其茶冠径在300-500年中间。

 那卡茶在大范畴区划上归属于勐海县布朗山茶叶产地,勐宋茶系的灌木老树茶以保塘的最粗壮,以那卡的最着名。那卡茶没有“布朗山”的苦更没有“帕沙茶”的涩,香气高过古树茶本地却相仿,但汤色就没有冰岛鲜嫩;那卡茶经久耐泡且回甘生津明显而显著。那卡的竹桶茶也很有名,那卡拉祜人做的竹桶茶,在清朝就举世闻名,每一年还要上贡“车内宣慰府”。

 特性:山间气较强,杯内持香不错,苦味较显,苦又更突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不错,汤较圆润,茶韵正宗。

昔归

 昔归坐落于云南临沧邦东乡县邦东自然村,乃山区地带。昔归古茶树多分散在半山一带,混生在山林中,古树普洱茶冠径约200年,比较大的油茶树基围在60~110公分。昔归茶,属邦华大叶种,由于本地的习惯性每一年只采新茶和秋茶两个季节,因此油茶树维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别的村落要好很多。

 茶以特有的香气让爱普洱茶熟茶友欲罢不能,优势是泡出去生津不断持续。昔归茶内质丰富多彩,香气高锐,茶气明显,味道厚实,明显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流香长久,温和柔美,清亮的老冰糖韵。

 特性:内质丰富多彩十分耐泡,汤色浓度值高,味道厚实,香气高锐,茶气明显却又汤感顺滑,水道细致并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内部持香长久。

麻黑

 麻黑是易武着名茶山之一,麻安化黑茶也是易武普洱茶中极具风韵的茶。普洱茶叶为什么有下面的知名度,麻安化黑茶有目共睹,措施不力普洱生茶领域独树一帜。

 易武茶的灵性在后期的熟化中回生,简单的说便是“越放茶气越足”,全部茶底韵的指标值在下降近年来茶人的认知能力是易武茶温婉,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如今的研究表明,明前新茶不温婉;柔因为茶料偏春尾,或者夏茶,或者杂乱的茶。中后期熟化后仍然是淡,这或者便是现阶段易武茶的真实写照吧由于大家都想便宜一点的易武茶,因此近期没有过哪些典型的麻安化黑茶。

 特性:麻黑的茶气和味道没有刮风寨的胡立强,醇正圆润,茶汤颜色黄亮,柔中之美,因此算得上易武茶中的老二排名。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安化黑茶更以内敛渐长,江内茶中之佳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初春香气很好,留杯时间长,茶汤颜色油亮通透,口味宽阔圆润,外刚内柔,细密,细致,韵味精工细作,香气胡立强均衡中实厚实,叶底韧性好结实。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4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