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基腐欧氏菌玉米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至灌浆期发生,分蘖期可出现零星病株,主要特征为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变褐,并逐渐发黑腐烂,易拔起,有恶臭。分蘖期发生,先心叶青卷、枯黄,似螟害枯心苗,随后茎基部进一步发黑腐烂,全株叶片自上而下褪绿枯黄,直至整株枯死。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则自下而上依次枯黄,严重的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半包穗或枯穗。病株易齐泥拔断,洗净后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混浊细菌菌脓溢出,有恶臭味。
发病规律:目前对该病的侵染循环尚缺乏系统研究,初步认为,病菌能在病稻草和田间病残体中,以及田边的菖蒲等杂草上越冬,种子带菌也可能为初侵染来源之一。病菌由植株伤口侵入。大田发病一般有3个明显高峰,即分蘖期进入第一次发病高峰,以“枯心型”病株为主;孕穗期为第二次发病高峰,以“剥死型”病株为主;抽穗灌浆期为第三次发病高峰,以“青枯型”病株为主。继后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机肥和钾肥缺少,偏施氮肥发病较重;秧苗素质差,移栽时难拔难洗,造成根部伤口,有利病菌侵入,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2、加强秧田管理,严防长期深水或脱水干旱,移栽前要重施“起身肥”,使秧苗好拔好洗,避免秧苗根部和茎基受损。3、提高插秧质量,避免深插,以利秧苗返青快,分蘖早,长势好,增强抗病力。4、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有显著减轻发病的作用。5、轮作,水旱轮作可减轻该病发生。6、药剂防治。发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田块立即排干水,撒施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抑制病菌,亩用50%金消康WP1000-1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3-4小包兑水60-75公斤喷雾,隔5-7天再喷一次。喷药后灌水,保持静水。
这是什么病?水稻基瘸病吗。怎么防治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根部有恶臭,腐烂,只能控制,建议打细菌性药剂比如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等,或者混合使用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若茎基部发褐腐烂,有恶臭味则是,及时排水,拔除病株后,选用壬菌铜、链霉素、噻森铜、噻菌铜、噻霉酮或氯溴异氰尿酸、中生菌素等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对准水稻植株均匀喷施封锁防控2~3次,7天一次,可以有效防止扩展或加重发生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