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米(稻谷)的产量大于小麦。
以2016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61624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0693万吨,小麦产量12885万吨,因此稻谷的产量大于小麦。
扩展资料
我国水稻种植的分布特征为:
1、我国稻作分布广泛,从南到北稻区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5个温度带。从总体看,由于纬度、温度、季风、降雨量、海拔高度、地形等的影响,我国稻作区域的分布呈东南部地区多而集中,西北部地区少而分散,西南部垂直分布、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的格局。
2、水稻种植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种植区域以南方为主,南方3个稻作区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3个稻作区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其稻作区跨度很大,包括7个明显不同的稻作亚区。
3、南方省份多为双季稻,以种植杂交籼稻和常规稻为主,而北方稻区大多种植单季稻,以种植粳稻为主。
4、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黑龙江等12 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百度百科-粮食产量
古代的稻谷和小麦的亩产量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产量情况:
1. 在古代中国,据《孟子》记载,战国时期的小麦亩产为**百斤**左右。而到了大汉全盛世时期,小麦亩产已经达到**两百斤**。
2. 在唐代,稻谷的亩产可以达到**三百斤**,甚至有些地区的良田可以高达**四五百斤**。
3. 在北宋时期,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亩产已经超过**三百斤**,尤其是好田的产量更高。
4. 在明清时期,由于精耕细作和杂交水稻的出现,江南一带的稻谷亩产已经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大约在**一百斤至两百斤**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都是古代记录的估计值,实际产量可能存在更大的差异。同时,古代的产量通常是以“石”为单位进行计量的,而非现代的公斤。根据明清时期的换算率,1石约为70公斤。因此,可以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现代通用的公斤单位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