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坳镇的简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1:44:38
字号:

茶山坳镇地处中南重镇、国家老工业基地——衡阳市东北部,是衡阳市区的东大门,也是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卫星城镇,总面积56.8平方公里,5.8万人。辖1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东邻衡茶吉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高速铁路,南临高铁衡阳东站、耒水,西依湘江、衡岳高速公路,北接兰厦铁路怀邵衡铁路、安张衡铁路、衡邵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二环东路、船山大道、衡大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与酃湖乡一水之隔,与合江套街道、松木乡及樟木乡隔江相望,东接泉溪镇。现为衡阳市工业重镇、衡阳赏花第一镇、湖南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镇。

茶山坳镇的简介

茶山坳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以三百年宝塔——珠晖塔而闻名遐迩。境内资源得天独厚。地下矿产氯化钠、钙芒硝储量湘南第一,开发前景看好;水陆交通便利,东外环路、衡大高速公路为茶山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八大农产香西瓜、白萝卜等久负盛名;珠晖生态公园蓝图绘就,珠晖宝塔、唐宋青瓷窑址遥相辉映,堪为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农工商贸迅猛发展。以种植为基础,以养殖为主导,以加工为龙头的效益农业规模初具;驻镇省、市属单位湘衡盐矿、衡铁衡阳北站、衡南粮库一举成为工交行业中的璀璨明珠,托辊厂、建材厂等镇属企业蒸蒸日上,衡海盐卤、福娃儿童用品、湘旺食品、茶山鸽场、樟木苗圃等民营企业日益壮大;新兴的东环市场,成为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集散地,构架了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桥梁。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境内中学四所,小学六所,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普及推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独树一帜;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等机构一应俱全。

境内珠晖塔、唐宋青瓷衡州窑址闻名遐迩。茶山坳镇具有良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镇为目标,坚持“生态立镇、项目强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和谐安镇”的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城镇产业规划、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突出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加快茶山、金甲小城镇建设步伐 。

茶山坳镇白菜、萝卜、豆角、凉薯等八大传统蔬菜种植盛名远播,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高妻”优质葡萄、网箱养鱼等高效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东外环市场的建成,为全镇农副产品的产供销开创了美好的前景。湘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湘旺”牌雪饼、“金甲岭”牌鸡萝卜在第五届省农博会上获得银奖及最畅销产品奖。

茶山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为衡阳松木工业园区组成部分,湘衡盐矿、衡南粮库等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海联、晶科威、湘旺、南风、泰源升、华强等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xx年,xx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xx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xx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xx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xx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xx年,xx镇xx村与中粮米业xx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xx万元。xx镇xx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xx镇xx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xx镇xx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xx镇xx村从20xx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xx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xx万亩。20xx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xx镇xx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xx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xx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xx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xx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xx村地处偏远,是xx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xx年底,xx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9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