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
1、选择良种(穗形大、抗衰、壮秆抗倒),合理密植
适量群体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结实率与粒重。在合理密植,穗数适宜的基础上,主要靠每穗颖花量的增加。因此,在拔节期幼穗分化(圆秆期),加强水肥管理,尤其注意硼元素的补充,增加穗分枝数,穗粒数,减少颖花退化,促进花粉母细胞的分化,减少花粉畸形,败育等。
2、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
以带蘖壮秧为合理群体起点,促进个体分蘖早生快发,以足量大分蘖提高够苗时的群体质量。要求移栽时的秧苗能基本保持叶蘖同伸,有效分蘖 80%能按同伸规则发生;
有效分蘖期末适当减肥,并提前在群体 80%够苗即断水搁田,及早控制无效分蘖,调节形成合理群体动态及其规模,育壮秆,攻大穗,以良好的株型优化群体结构,在满足群体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
茎秆节间的伸长、充实以及茎秆上部 3 张高效功能叶的伸出,总体上均是与幼穗分化发育及形成同步进行的。因此,大穗的形成必然存在壮秆与高效叶片合理配置的基础。
3、科学的水肥管理
高水平的水稻施肥技术,一方面能够使水稻植株在生育期,保持强大的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即农民所说的 “ 胃口好” 、 “ 吃得进” ;另一方面,水肥充足,且土壤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即所谓 “ 有得吃 ” 。
注意基肥、追肥的使用以及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同时,抓住水稻生长关键期,破口期、齐穗期、灌浆期,科学防治病虫害。如稻飞虱(噻嗪酮、吡蚜酮)。稻纵卷叶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二化螟(阿维·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虫);细菌性条纹病(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纹枯病(噻呋酰胺悬浮剂)等。
此外,水稻圆秆期,科学晒田,水稻颖花分化期,立即复水,停止晒田,水稻孕穗期,减数分裂期,灌好“养胎水”,但灌水不宜太深,一般保持水层5~10cm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