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大家都说适口为珍,找到自己喜欢喝的,就是好茶。这样的说法也太过笼统,个人主观性太强,深究下来,茶的门槛就太低了。随便问几个朋友,回答也均不相同。
好茶,这个“好”,应该是要有个标准的,从哪几方面衡量一下,这才是客观。更符合好茶的本质。
从哪些标准衡量,这又是纠结的老问题了,撇开适口为珍不说,咱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评论茶的好坏。
一款茶,通常从山场(种植区)、制作工艺、味道三方面评比。这三点也是有先后的,先说的一般是此茶选用的是哪个山场的原料,原料的好坏是茶叶的质量基础。其次是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可以将茶叶的品质提升至最大,最后才是味道,茶叶的味道主要受人的影响,主观性太强,众口难调,互相说道起来也容易吵架。而山场和制作工艺虽然会受到天气和人为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都在把控范围内,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变化,所以评断起来较为客观。
追溯茶的源头,先聊聊茶的山场,也就是种植区的问题。茶叶原料的品质,与种植区关系紧密。虽然茶的种植区被炒作的很厉害,但不得不承认,种植区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气候、海拔、土壤,光照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从而使得茶叶品质有所区别,所以从种植区来判断茶的好坏,是可以的,虽然有些果断,但这也是有根据的。
客观来说,例如种植区的海拔高度,虽然不能作为判定茶叶品质的绝对因素,但可以作为基本参考将茶叶分为高山产区和低山产区,众所周知,高山产区的自然环境比低山产区好,生长出的茶叶物质含量也比低山产区的茶丰富,总的说,高山产区的茶叶是比低山产区好的。
分级之后,再从茶叶阶级说,虽然高山茶比低山茶好,但也不能断定低山茶差,都是次茶。在低山产区这个范围里,同为低山茶之间,也有好坏之分。
所以,先将茶叶区分为不同的产区,再从各产区的范围内进行茶叶评断。所以,识别茶叶的产区非常重要,不是要你准确的说出此茶的产区在哪里,而是要喝出此茶的产区原料有多好,哪里好。
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产区看自然环境,这制作工艺就是人为因素了,好的制茶师自然可以锦上添花,将茶制作成品质上等的好茶。制作工艺不到位,哪怕茶的原料再好,也得做成废茶。好的工艺要求并不高,将品种茶的香气做出,茶汤清澈纯净,没有异味、杂味,别人一喝就知道这是啥茶,茶味茶香明显,这工艺就算是好的。哪怕是中规中矩,只要制作工艺及格、到位,这茶就没啥毛病。
确认此茶的制作工艺没问题之后,再去评断茶的细节,也就是茶香、茶味、茶色和口感。
至此,一款茶的好坏,先从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进行区分和评断,这两点最为客观,都有标准在哪里,可以区分出好与坏,不至于闹僵。
最后提提茶味,对于茶的味道,众口难调,从个人喜好评断茶的好坏,主观性太强,吵架还是小事,打起来的都有。每个人爱喝的味道不同,自然会有较大的分歧,自己不喜欢这款茶可以,但不能妄加评断此茶太差。
正确的说法应该像谈恋爱给别人发好人卡,“你人很好,但我没有感觉。”对茶一样,通过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评断出此茶的好坏,然后说“此茶很好,但不适合我。”
不同茶种之间的对比,分不出高低,只能在单独的茶种之间做对比。
好了,打住,本篇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大家也有自己的评茶标准,互相交流吧。如果能起到帮助,那自然最好了。理论提升不了评茶经验,还是“实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