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规律与白叶枯病基本相同。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和病草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其次在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斑上的菌脓可借风、雨、露及农事操作等进行再侵染。病菌从气孔和微伤口侵入,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繁殖扩展。
一是进行种子消毒。一般用8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25%施保克乳油、10%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浸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该病多在稻株营养不良情况下发生,因此,防治该病应多施有机肥,酸性土可施石灰,稻苗生长缺氮要增施氮肥和钾肥或人粪尿、草木灰等;既要避免长期淹水,又要防止缺水受旱而诱发胡麻斑病。三是用药剂防治,方法是发病初期用瘟特灵悬浮剂每667米215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150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以上两种农药均需两次用药,即隔5天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