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脸绞面
古代婚俗女子出嫁前,进行开脸的仪式。请一位多子多福的老妇,给她修额,用细丝线绞除面部汗毛。
2.三梳礼
在传统习俗中,结婚梳头是非常重要的流程。由媒婆或者自己的妈妈来讲一些吉利的话,
也会有不同的说法。一梳,举案又齐眉。二梳,比翼共双飞。三梳,永结同心佩
3.加笄礼
洗脸沐发,挽髻加管,然后拜祖先和父母,聆听父母教诲。
4.亲迎礼
六礼中的第六礼。俗称“迎亲”。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5.奠雁礼
主婚者出门迎接新郎进入堂内,新郎仆从呈大雁一对,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
6.却扇礼
新娘自出阁大礼起,扇拿在手中,见人即双手张扇,用以遮面。
7.三拜礼
赞者引婿妇至席所,东西相向。赞礼唱拜兴、拜兴。婿妇皆再拜。婿揖妇就坐。
8.沃盥礼
新人入席前,净手,以表庄重和诚意。沃盥礼毕,赞者入席,新人入席对坐。
9.合卺礼
将苦葫芦一分为二,夫妇各执一半而饮。合一,象征夫妇一体合巹杯用红丝线牵连,寓意夫妻永结同好。葫芦味苦含义同甘共苦。
10.同牢礼
新人同席共坐,同食一餐,新夫、新妇席前的主食泰和稷,以及调味用的肉酱,供新夫、新妇。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新人依次祭泰、祭稷、祭肺,并以羹酱佐餐,三饭而礼成。
寓意夫妻相亲相爱,从此合为一体之意
11.解缨结发礼
新郎解下新娘头上事先系上的红头绳,然后由侍者分别从新郎和新娘头上剪下一缕头发,放入准备好的锦囊中。象征两个人牢牢结合在一起,永世不分离。新娘头上的红头绳,寓意已有婚约,新郎解下这殷红的头绳,就是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12.执手礼
新人起身,执手相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3.撒帐礼
新婚之夜,新人对拜坐床后,众妇人向床帐内撒同心金钱、五色彩果,以祈富贵吉祥,多生贵子。
14.礼成
赞者与新人答谢宾客。
红事:即是喜事,嫁娶婚宴喜事。
喜事:过文定: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相夹,定下日期,男家带备“三牲酒礼”到女家。
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嫁妆: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桔和一个小桔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蝴蝶双飞”较剪;“良田万顷“尺,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