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是水稻夺取高产的一大障碍,倒伏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据测算,水稻乳熟期倒伏将减产34%,蜡熟期与黄熟期倒伏将减产20%。倒伏不但造成减产,而且收获时费时费工,影响米质。因此,在水稻生产上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倒伏。
水稻倒伏的类型:
根倒: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缺乏支持力,稍受风雨侵蚀,就发生平地倒伏。
茎倒:由于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重量,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水稻倒伏与诸多因素紧密联系,是品种特性、环境因素、栽培措施以及各种抗倒伏性状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根系抗倒方面,根的长短、粗细、内部结构以及整个根系的数量、构成和在土壤中的分布都对水稻倒伏产生影响,特别是深层根系的数目和比例影响最大;在茎倒方面,株高、节长、节粗、壁厚等方面对植株影响最大。
1.归纳水稻倒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喜欢"一水到底",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图省工省事,并未进行移密补稀,植株过密就会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还是靠化肥当家,有的施用的农家肥少得可怜,有的简直就是"卫生田",从没有施用过水粪和土杂肥。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1.4病虫危害
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有人戏说现在的农药不杀虫还“养人”,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药效的降低和虫体抗性的增强。甚至有人反映,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先卖一些千奇百怪、花样翻新的新药(药效如何不得而知),目的就是先大赚一把,万一病虫大发生,屡治无效,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实践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防治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cm×23.1cm或16.5cm×19.8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kg/hm2、优质农家肥7.5t/hm2,或碳铵7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氯化钾75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2.4适时防治病虫害
注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扑虱灵、艾美乐、毒死蜱等。要注意做到晴天施药,蓄水打药,防治及时,用药有效。
水稻的抗倒伏和易倒伏是显性还是隐性
一、我们要想知道防治水稻倒伏的方法,首先便要知道水稻倒伏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水稻倒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密度过大,通风不好
插秧密度过大,株距过小,没有控制分蘖株数,惜苗心态严重,整田密度大,株数多,通风不好,引起大面积倒伏。
2.插秧过浅
这样的水稻根系伸展不好,根系不发达,抓地牢固性差。
3.不晒田,氮肥施用过量
氮肥施用过量,大家舍不得晒田,使得根系不发达,新根数量少扎根浅,水稻节间过长,水稻表面长势旺盛,但杆壁过薄茎秆组织不紧密,水稻过高抗倒伏力低。
4.水层管理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如果稻田中总保持水层,*壤通透性不好,根系不发达,易中毒,根力弱,长期有水,水稻生长过高,秆软,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如有外力侵袭易倒伏。
5.病虫害侵袭,如纹枯病形成倒伏。
二、水稻倒伏的预防措施
1.选用抗性品种,合理密植选用茎秆粗壮、株型较矮、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合理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关系,种植密度过大,倒伏机会也多,尤其是直播稻田,更要把握好播种量和田间分蘖苗数。
2.做好水肥管理,预防病虫草害合理施肥,多施磷、钾肥,生物菌肥,施用硅肥,增强水稻抗倒性。氮肥不宜食用过多、过晚,以免倒伏。及时开沟排水晒田,深泥田、烂泥田多晒、早晒、重晒,晒至脚踩不陷泥、田间开裂为度。浅沙田则勤晒、轻晒、多次搁水。抓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杜绝因害成灾。
3.加强水稻生长期管理工作搞好生长调控,主要是缩短茎节间长度,使水稻重心降低,茎秆健壮,根系发达,提高抗倒性。
4.遇不良天气及时处理暴雨来临时,要开沟排水,使田泥不发软,并常观察动态。一旦有倒伏,可以人为扶起来,2~3蔸一丛并用稻草拦腰扎稳。
三、水稻倒伏的急救措施
1.及时开沟排水轻搁田这对减缓纹枯病蔓延,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继续灌浆,防止穗发芽和茎秆腐烂,都有积极作用。
2.对于轻倒伏的水稻不宜扶稻扎把因为倒伏的稻株一般都是顺势向后倒伏的,稻穗、穗茎节和倒一叶、倒二叶基本都暴露在表面,倒伏后3~5天,由于稻株的自动调节作用,会使叶片和穗轴自动翘起,特别是倒伏不太严重的田块,稻株自动调节能力更强。而倒伏后扶稻扎把,反而会人为地破坏稻穗、穗茎、叶片的自然分布,使机械损伤加重,造成倒伏损失更为严重。
(1)水稻的抗倒伏与易倒伏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
“将两株亲代抗倒伏水稻杂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子代水稻的性状有易倒伏的,因此抗倒伏是显性(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易倒伏是隐性性状.
(2)“子代水稻出现易倒伏性状”,这是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子代易倒伏水稻的基因组成是dd.
(4)子代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已知水稻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则一株亲代水稻为子代水稻提供12条染色体.
(5)水稻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故答案为:(1)相对;显性
(2)可遗传的
(3)dd
(4)12
(5)成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