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黄瓜西红柿什么的三五分钟即可搞定,比炒菜还省事。当然,一些凉拌菜需要提前把蔬菜焯熟,这种的似乎也省不下多少时间。
凉菜好处理,放点盐,甚至切切就能上桌。至于北方感觉都是上几个凉菜,来点酒,然后聊天,凉菜是开胃的,碗菜酸甜可口,拍个黄瓜,淋上香油,或者上卤味,猪羊牛小鱼,压桌碟,上几道鲁菜双爆腰花,京酱肉丝,上几个热菜,热场,然后上硬菜,黄河大鲤鱼,金龙狮子鱼,各种打肉,然后上主食,上汤,最后是饭后甜点……
凉拌豆腐皮了,豆腐皮可以是油豆皮,也可以是干豆皮,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好了,需要的佐料也不多,油,生抽,醋,芝麻油,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些生菜。
豆腐的吃法应该算是比较多的了,炒着吃,煎着吃,做成汤都是可以的,其实除了上述的几种吃法之外,豆腐还能做成凉菜来吃,加上青椒红椒,蒜头还有生抽,味道也是杠杠的。
以烙饼,馒头等为主食的,凉菜吃得比较多,因为可以少生火了。古代的柴火可是非常昂贵的;米饭为主食的,两把秸秆把火都生了,干脆用灶头余温把菜也炒了。东北看起来是个特例,但是东北水稻种植是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的。饮食习惯还是保留了游牧民族和山东人的很多特征。比如大葱,比如蘸酱菜,这俩都是典型的凉吃菜。
凉拌菜刀工要精细,切条时长短要大体一致,切片时厚薄要基本均匀,切丝时粗细要基本相同等等。?色泽也要好看,凉菜在调色上要保证各种食材的最好色泽,比如蔬菜翠绿、肉丝红亮等;色彩的搭配还可以通过胡萝卜和干辣椒来点缀,一盘凉菜有红有绿,非常吸引眼球,心情甚是愉悦。
做为一个东北人,我家里每天早晚两顿都是以大米为主,早上是大米粥,晚上是大米饭。父亲是军人出身的原因,全国各地去过很多地方,而且因为现在年龄大了早上就喜欢喝大米粥。南方的大米在我们这里售价比较便宜,一般都是籼米,我家里以前也买来吃过,但是感觉不太适合家人的口味,给我感觉南方的大米有这么几个缺点:没有东北大米的粘、香,成熟后基本都是粒粒分明的,感觉有些硬,有点夹生的感觉。同样制作米饭,南方的大米吃水性要差一些,需要多放一些水,而东北的大米不需要。用南方大米做米饭和粥的时候,我都需要掺点糯米,这样来给它增添粘性和香味。东北的大米熬粥的时候,熬到一定的时间会出现米油,而南方的大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东北的大米尤其是盘锦、黑龙江和吉林的大米,如果是当年的新米,做出的米饭即使不吃菜那独有的米香也能干吃两大碗,而南方的大米没有米香味,吃在嘴里有些发渣。
我觉得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的主要原因是:东北的无霜期短,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南方的水稻一般都是两季。这个属于散养鸡跟速成鸡的区别,生长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东北大米自然味道上胜南方大米一筹。东北的水稻品种基本以稻花香和长粒香为主,这两种水稻本身就自带稻谷的天然香味,而且也最适合东北这个地方种植。南方的水稻为了追求高产,水稻的品种不如东北的水稻。
东北的土地是有名的肥沃,土壤中的养分非常的充足,而且因为一年只能种植一茬,自然生长出的水稻味道要比重茬种植的南方水稻好吃。我觉得东北大米要的是味道和质量,南方大米要的产量。不过也遇到过南方朋友嫌东北大米太黏、太油的,这个可能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原因,习惯的味道不太好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