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水稻育苗主要采取棚式育苗,具体分4种,即小棚、开闭棚、简易中棚和大棚,棚内采取以下4种育苗方式:普通旱育苗、软盘育苗、隔离层育苗和秧钵育苗,无论采用那种形式育苗都需采用育苗专用药肥混剂,或者采用肥、酸、药自行混制的营养土。水稻旱育苗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真正旱育苗技术的年代只有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人们也总结出不少的可贵实践经验。目前水稻旱育苗在管理上都采用适时早播、及时通风练苗和精耕细作等。但在床土配制上则采取了不同方式。
二、自行利用肥、酸、药配制床土育苗这种方式是比较原始的,是稻农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主要是通过无机肥混拌制成床土,喷施硫酸水进行调酸,喷施敌克松溶液进行消毒。但在育苗过程中,往往由于稻农掌握不好尺度,时有发生因硫酸浓度掌握不好出现酸害、施肥不均出现肥害、敌克松用量不准出现药害等不良后果,加之在育苗过程中用工多,增加了成本。另外肥料利用率低,床土消毒效果不好,秧苗素质差,一旦遇到气候异常年份,就会发生大面积病害,损失不可估量。采取这种方式育苗的主要是比较偏远地区,及科技意识不强、资金短缺的农户。
三、用基质具有质地松软、通透性好、无病原菌等特点,再配合配方严谨的专用肥,可培育出符合标准的壮苗,在根系的生长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育苗。
四、所以底土用泥浆不利于水稻育苗。
就是其他种子育苗也要要求泥土湿润,何况水稻育苗,水稻育苗可以把谷子发芽撒泥浆上,也可以不发芽撒泥浆上,这两种育苗方法都是说:水稻出芽生长育苗需要大量的水份,泥浆育苗,水肥充足,有利于谷种出苗生长。反之干土谷种没法发芽,上面又是薄膜覆盖了,也没法浇水,水稻出苗困难。所以水稻育苗采用泥浆育苗。
水稻种植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稻的开花决定了水稻的产量,但是在这个时候,病虫害很容易发生,所以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控制病虫害,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后期如何管理水稻?
一、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类型
1.立枯丝核菌是水稻生长中后期最常见的病害。现在,从分蘖后期到抽穗期的水稻比较多,这种病的侵染部位逐渐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扩散到其他部位。当水稻的根、茎上出现深绿色涝斑,或水稻的叶片枯萎时,则可判断水稻有纹枯病,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传染性极强。稻瘟病可以通过空气广泛传播,属于一种流行性水稻病害,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病害,就会造成水稻产量的降低,甚至粮食收不到,给种植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3.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两年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发生于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影响较大。如苗期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分蘖期,分蘖受侵染,分蘖增多,病株丛生,高节处有倒伏的须根和分枝。苗期和分蘖期,大部分不能抽穗。虽然部分主茎仍可抽穗,但多数被穗覆盖,结实率降低。
4.二化螟又称三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南方此类害虫的主要类型有二化螟和二化螟。这种害虫主要发生在水稻刚抽穗至齐穗期。害虫进入水稻茎秆内部吸收茎秆营养,破坏茎秆的编织结构,导致稻穗枯萎、白穗、空穗,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害虫之一。
5.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螟。幼虫吃苞片中的叶肉,离开表皮,形成不同长度的白斑。如果后期受损,主要是旗叶以下的两个营养叶,会严重影响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养分积累和运输,导致籽粒不足、过度干燥、减产。
6.稻飞虱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是近两年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种昆虫群落隐藏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具有明显的危害中心。严重时会形成“窝”,以后逐渐扩大成块,最坏的情况是整个田地荒芜干枯,造成严重损失。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重视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各部门和农户都要高度重视。把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作为农业工作重中之重,严格落实“牵头、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合理制定工作方案。倡导大力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同时,要增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田间调查,摸清当地病虫害情况、秧苗生长情况、品种等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将苗多、感病品种多、重叶瘟、偏施氮肥的田列为穗颈稻瘟病重点防治对象,重点抓好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对象,加强水稻病虫害统一防治。
2.加强预测监测、及时处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是防治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必要措施。各地植保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将抽调专职测量员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组织农户及时进行统一防治,达到防治目标,把握关键时期指导防治。当当地大部分水稻已进入抽穗期至灌浆期,即产量提高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时,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点对重点病虫害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和防治,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3.合理选择药物,及时杀灭病虫害相关农业技术部门应帮助农户选择相应的农药,并保证防治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可用75%三环唑、40%富士1号或5.7%苯甲酰胺防治穗颈瘟。对三化螟,25%阿维菌素三唑磷、25%三唑磷、46%特布卡、48%毒死蜱等。可用于控制。对稻飞虱,可用10%吡虫啉、25%吡蚜酮和2.5%氯氰菊酯防治。20%井冈霉素可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籽粒饱满,上述药剂交替使用。
4.水稻病虫害防治趋势无人机应用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传统施药方式相比,无人机施药效率更高,施药效果更好,施药人员安全性更高,是未来植保发展的新方向。推广生物农药、减量控害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既能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