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下农业带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33:37
字号: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的高原山地间),形成原因为(受地形阻挡,降水少,是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需灌溉才能发展农业,草原面积广,地广人稀,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美国以下农业带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分布在(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形成原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形成原因为(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适宜水稻,柑橘,甘蔗等热带作物的生长。)

“混合农业区”分布在(棉花带以北,玉米带、乳蓄带以南),形成原因为(西部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为大西洋沿岸。亚热带湿润气候,加上该地多变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既适宜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又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

①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是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适合发展畜牧业。社会条件城市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

②小麦区---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春小麦,中部冬小麦,由气候决定。发展的自然原因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社会条件我就不知道了。

③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社会条件是不利的:因为长期不合理开垦,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在已发展为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哈哈,估计以后的地理书又该变了。

④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由于各地区气候、土壤、劳动力以及市场条件不同,美国农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区,大致可分为:

1、乳酪带 乳酪带地处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那里气温较低,雨量较多,牧草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产销结构。乳酪带形成以牛乳和乳制品为专业化生产区,产量占全国1/2。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玉米带 该区位于牧草乳酪区以南,在北纬40°~45°之间,主要包括衣阿华、伊利诺斯、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和密苏里等州。这里地势低平,肥沃的草原黑钙土,土层深厚,无霜期160~200天,春夏两季气温高,湿度大,年降水量为520~650毫米。这种自然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因而从本世纪40年代起,这里就成为美国玉米的主要产地。70年代以来,玉米带已扩及到西起内布拉斯加州,东至宾夕法尼亚等十个州的部分地区。目前这里生产的玉米已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4,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玉米专业化地带。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有牧草与麦类。近年来轮种大豆的愈来愈多,以致成了全国的大豆盛产区,它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60%。利用这些农产品作为精饲料,饲养猪和肉牛,形成一种科学的农牧结合方式。此带虽以玉米为基础,但就全区来说,商业意义最大的是养畜业,它的生猪饲养量占全国的2/3,肉用牛的头数占全国的1/4,因而玉米带又常称为玉米和肉畜带或玉米大豆带。

3、平原小麦带 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个州。这是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3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棉花带 棉花带位于美国东南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的东部,是历史上有名的老棉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棉花带逐渐崩溃,老棉区的棉田已缩到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带,并且向西推进,形成了一些新棉区。而这里原有的农业则趋向多样化发展,开始向以畜牧业(养畜和养禽业)为主的多部门农业演化。目前,美国的棉花产区大致可分为三带:东部带,包括亚拉巴马、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里曾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4以上,如今大片棉田已改种大豆和牧草,养牛和养鸡业十分发达,并成为“肉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带,即密西西比河下游和三角洲农业区,其中以密西西比州的棉花产量为最多(约占全国产量的1/10),目前水稻和甘蔗生产发展很快。西部带,包括西部平原的两个州,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得克萨斯州是全国棉田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一个州(占全国产量1/3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带的肉牛饲养和高粱的种植发展较为迅速。美国的老棉花带目前虽已分散,不再呈连续的带状分布,但是,由于这里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共性,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生产力水平较低以及人口中黑人比重较大等,因此人们仍然称这一地带为棉花带。、

5、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 落基山西部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放牧肉用牛和羊。二战后,南部有些地区迅速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化的灌溉农业区,其他地区为粗放的放牧区。

6、混合农业区 混合农业带分布于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种植棉花和玉米。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小麦的主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

7、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该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灌溉农业,大量生产蔬菜、葡萄、水果,供应全国各地。加利福尼亚州商品菜产量占全国1/3以上。

8、亚热带作物区 墨西哥湾沿岸,种植有柑桔、甘蔗、水稻等亚热带作物和早鲜蔬菜,供应全国。

9、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业牧业区 又称乳酪森林区,分布于北纬40゜以北,在河谷地带生产小麦和苜蓿等。还饲养牛,丘陵地带盛产温带水果,仅华盛顿州苹果产量占全国1/3

一、农业特点

1、 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

①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

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

②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20世纪60年代,西红柿、棉花、樱桃采摘就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人口1993年约占总人口的1.9%,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总数的2.1%,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近100个人消费。美国农业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约占外汇总收入的20%,在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外贸平衡中起了很大作用。

③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

美国生物工程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已逾200家,当前正致力于把许多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在种植业方面,它们通过改变基因培养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品种,如耐寒、耐旱、耐碱、抗除草剂、抗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加工、能“固氮”、蛋白质丰富以及具有特殊风味等等。

电脑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1983年,美国已有6.5万家农场使用了电脑,近年来发展更快。农场主通过电脑来寻找最佳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用电脑来管理财务,通过地区的信息网络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装微处理器的农机可大大节省燃料,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动的、电脑遥控的无人操作农机也在研制中。电脑和电子传感器的结合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技术起了根本变化。为农业服务的电脑软件公司已有200多家,并正在发展。

2、 美国农业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控制愈益加强。

美国农场总数已经由19世纪30年代的600万多个减少到1997年的205.8万个。大批中小农户纷纷破产。目前,约占农场总数的不到1/10的大农场,生产了商品性农产品的60%以上。许多工业、金融商业垄断公司越来越多地插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农工联合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农场。

3、农产品的命运和不稳定的市场紧密联系。美国农业最严重问题是生产过剩,生产和价格极不稳定。

美国农业商品性很高,农场的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而所需要的农机具、化肥、农药、饲料、种子、食品几乎都要购入。在历史上美国农业的发展就同国外市场密不可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除战争期间和战后需求旺盛的少数年份及个别世界性歉收年份以外,美国农产品经常大量“剩余”,造成价格波动,使大量小农破产。

4、 美国农业部门结构比较全面,作为农业基本部门的种植业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有耕地1.87亿公顷,牧场草地2.4亿公顷,近年美国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近(1996年种植业占54%,畜牧业占46%)。美国农业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先进技术,除英国移民带来的西欧传统农业(种植麦类、牧草和养畜)外,又向印第安人学来了玉米的种植,西班牙人则传入了放牧业和柑橘种植技术。美国的谷物上产中以玉米和小麦最重要。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烟草为主。在种植业中,牧草也占重要地位,蔬菜、水果的生产也很发达。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

5、 美国的农业高度专业化。

包括个别农场专业化和明显的分区专业化。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的地区分布上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各地区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高。二战后,农业化分区明显加深。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都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方,连原来各农户都要从事生产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的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美国拥有明显的9个农业专业化区。

6、 美国农业正在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带来的最大污染是水污染,包括沉渣、盐、化肥、除虫剂和农家肥料,多种污染源估计要占表面水污染的50%;土壤盐碱化和农业灌溉已经成为西部干旱区日益严重的问题。至少在26个州,现在的种田方法已经使某些除虫剂渗透到地下水中。在加州发现,传统的农作法已经使22种不同的除虫剂流进了地下水。在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由农业带来的硝酸盐(主要是农家肥料和合成化肥),在好几个州中其水平已经超过了安全标准。

7、 美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家庭农场,另一种形式是农业合作社。

美国农业生产历来以家庭农场为主,尽管随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也存在农场数目减少、规模增大趋势,但并未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根本特征。农业合作社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由家庭农场为主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集体所有制性质,在维护农业劳动者利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社可以分成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类,其中前两类占绝大部分。

二、农业部门构成

美国农业主要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

种植业:

谷物生产包括:玉米种植、小麦种植、高粱种植、燕麦种植、大麦种植、稻米种植。

经济作物生产包括:大豆种植、棉花种植、烟草种植、牧草种植、蔬菜和水果种植。

畜牧业:

饲养牛、猪、鸡为主。

三、专业化农业区的构成和分布

1、乳酪带: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

2、玉米带:美国中部乳酪带以南

3、 小麦带: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和北部地区(春小麦)

4、 棉花区:北纬35°以南地区

5、 混合农业区: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

6、 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地和高原、盆地广大地区

7、 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北纬40°以北

8、 太平洋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加利福尼亚州

9、 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0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