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17:36
字号:

水稻常见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其中病害主要有水稻白叶枯病、稻恶苗病、稻纹枯病、稻瘟病四种病害;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五种虫害。下面分别来说说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一、水稻常见病害

1、稻白叶枯病

表现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措施:白叶枯病应该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

加强肥水管理,在梅雨季节,可采取湿灌法,田间不留水层,只保持湿润。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按2:1:2.5合理使用,穗肥在烤田复水后看苗、看天施用,并增施磷酸二氢钾,以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禁止盲目施肥及过迟、偏重施用氮肥。

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用20%叶枯唑粉剂每亩100g稀释成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或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粉剂亩用10g对水50~60kg喷雾,或7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或亩用50%菌毒清水剂170?250ml对水喷雾,如已发病可根据病害程度和气候情况间隔5~7天连续喷雾2?3次,能有效遏制白叶枯病的蔓延。

2、稻恶苗病

表现症状: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细、瘦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少数病株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数病株移栽后25天内枯死。

防治措施:在旱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2000倍液。田间发现病株后,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ml,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2000倍液对水喷雾;在制种田,母本齐穗至始花期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ml加25%三唑酮乳油20ml,对水30kg喷雾,或亩用25%氰烯茵酯悬浮剂100?200ml对水喷雾。

3、稻纹枯病

表现症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逐渐增多,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

防治措施: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首选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5%己唑醇微乳剂20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不仅治病效果好,还可起到明显增产作用。也可亩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g对水75kg喷于稻株基部,兼治菌核病,或亩用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50g对水75kg对水喷雾,或用三环?丙唑、30%乙唑?稻瘟灵、丙唑?咪鲜胺、井冈-杀虫单等多种药剂。

4、稻瘟病

发病表现:

秧苗:病苗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①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②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

穗茎病斑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谷粒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防治措施:稻瘟病可采用的药剂较多,有稻瘟灵、稻瘟净、三环唑等。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诱导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以致药剂用盈越来越大,药效印越来越差。在选购药剂时最好交叉选用上述农药。

二、水稻主要虫害

1、稻纵卷叶螟

危害特征: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初孵幼虫至1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叶尖的叶缘,即?束叶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白叶;3龄后幼虫食量增加,虫苞增长;进入4-5龄,幼虫频繁转苞为害,被害叶片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防治措施:根据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大的特点,亩用50阿维菌素乳油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50~lOOml,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ml,加水30kg,均匀喷雾。或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g对水喷雾,或亩用20%虫酰?辛硫磷乳油90~12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0%甲维?三唑磷乳油100~14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4.1%甲维?毒死蜱乳油60?70ml水喷雾,或亩用12%阿维?仲丁威乳油50~60ml对水喷雾,或亩用37%阿维?丙溴磷乳油50~75ml对水喷雾,或亩用60%吡虫,杀虫安可湿性粉剂50~70g对水喷雾,或亩用30%喹硫?辛硫磷乳油80-lOOml对水喷雾。

2、稻大螟

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水稻的生长点、茎秆和果穗,分别造成枯心苗、茎秆折断和烂苞,以枯心苗的损失最大。

防治措施:在卵盛期,亩用2%甲维盐乳油40ml,或20%三唑磷乳油lOOml,或50%杀螟硫磷乳油lOOml均匀喷雾。

3、稻飞虱

为害特征:稻飞虱成虫、若虫多群聚在水稻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吸食和产卵,以针状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水稻植株中吸食汁液,受害稻株茎秆上出现很多黑色或褐色斑点,叶尖褪绿变黄,并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严重时,稻株基部变黑、枯死、倒伏,呈现?通火?惨状,甚至大片枯死。农民比喻为?远看似火烧,近看禾秆倒,镰刀割不起,吊吊轻飘飘?。

防治措施:稻飞虱百丛虫量达1500只以上时,要立即开始防治。亩用48%毒死蜱50~

80ml,或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g,或亩用10%吡虫啉30~50g,或亩用25%噻嗪酮50~60g,或亩用15.5%噻嗪?甲维盐乳油75~9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5%甲维?仲丁威乳油60~75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阿维?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g对水喷雾,或亩用42%噻嗪?毒死蜱乳油20?30ml对水喷雾。施药时要用够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50kg,机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25kg,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可先用竹竿将稻株向两边分开,喷药时将水稻中下部打透。抢晴天施药,保证施药后4个小时无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

4、三化螟

危害特征: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人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一般情况下,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人茎杆内只需20-30分钟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利时,蚁螟会大量死亡。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蚁螟不易蛀入。

防治措施: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一般在卵孵高峰前1?2天用药;发生量大,需防治两次的,第1次在卵孵始盛期用药,隔6?7天用第2次。查卵块孵化期,定防治适期,以卵块孵化期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水稻生育期,一般在卵块孵化高峰前1?2天用药。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或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g,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三唑磷乳油1OO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或亩用20.5%阿维?三唑磷乳油60~7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5%啶虫?三唑磷乳油90~12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吡虫?三唑磷乳汕10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30%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25~50g对水喷雾,或亩用16%二嗪?辛硫磷乳油230~2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甲毒?三唑磷乳油150?200ml对水喷雾。

5、二化螟

危害特征:为害分孽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防治措施: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在一般年份二化螟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和枯心苗;在各类型稻田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每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三唑磷乳油lOO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或亩用20.1%甲维?杀虫双微乳剂10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6%阿维?杀螟松乳油60~7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阿维?二嗪磷乳油12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阿维?毒死蜱乳油40~6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噻嗪?三唑磷乳油100~150ml对水喷雾。

以上为水稻的常见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及防治措施,总之水稻的病虫害要结合肥水管理,才能更好的防治。

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稻曲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对水稻的影响仅次于稻瘟病,排在第二位。

水稻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进而使叶片干枯。使水稻秕粒增多,出米率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种。

01.水稻纹枯病属于积年性病害。水稻纹枯病形成菌核,脱落后落入田中,是下季水稻主要菌源。头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儿,第二年易于感病。

物理防治对策:水耙地后,在稻田下风头打捞菌核,带出田外销毁。

02.水稻纹枯病菌萌发适应高温高湿的条件。28℃~32℃,湿度90%以上时发重最重。

物理防治对策:水稻田水层管理以浅湿为主,浅湿干相结合。

03.水稻生长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组织柔嫩易于发病。

物理防治对策:

物理防治对策:

1.合理密植。

2.氮肥施用不要过多过晚,增施磷钾肥。

3.分蘖末期控制无效分蘖,基本苗数达到预期及时晒田或者烤田。

水稻分蘖末期至始穗期,叶片紧簇,通风透光不良。这一时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高发期,要抓紧药物防治。特别是要保护好水稻植株上部的三个功能叶片不受严重感染。这三个功能叶片决定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分蘖末期至始穗期要喷施两到三次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的发生。

以前生产上常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有井岗霉素和多菌灵。井冈霉素主要起保护作用。

水稻纹枯病是从植株下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药剂很难喷施到植株下部。所以用井岗霉素防治时药剂需水量较大。生产上很难达到用水量要求。

水稻纹枯病对多菌灵已经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明显。

现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正在探索使用新型药剂。笔者推荐使用瑞士先正达公可生产的杀菌剂“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德国拜尔公司的杀菌剂“拿敌稳”(25%肟菌酯+50%戊唑醇)和国产杀菌剂“满穗”(24%噻呋酰氨)。

这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都达到90%以上(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为65%左右)。而且这三种药剂均能够兼防水稻其他多种病害。同时具有调节水稻生长的作用。防病的同时达到水稻增产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0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