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近几年发展的很快,为了使大棚蔬菜得到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能够周年栽培,我们就要互道蔬菜大棚可以种植什么作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蔬菜大棚可以种植的作物,一起来看看。
蔬菜大棚可以种植的作物
一、西瓜、夏大白菜、菠莱
西瓜选用抗病苏蜜、丰乐1号、黑美人等优良品种,1月底2月初采用营养钵加电热线育苗。3月上旬定植,大棚内套中棚和小拱棚加地膜四层覆盖栽培。5月下旬上市,7月上旬拉秧。西瓜拉秧后耕翻整地,播种夏大白菜,选用夏阳、夏丰40等品种,覆盖遮阳网促进出苗,肥水猛攻不蹲苗,9月上中旬上市。菠菜9月中下旬播种,元旦至春节上市。
二、冬瓜、小白莱、莴苣
冬瓜选择上海青皮、广东黑皮、马群1号等品种,1月底2月初育苗,3月中旬定植,三层覆盖,6月上中旬上市,8月上旬拉秧,小白菜于冬瓜定植时撒播,4月中旬上市。莴苣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外界气温降至3~4℃时覆盖棚膜,2月下旬上市。
三、春黄瓜、豇豆、秋黄瓜、青菜
春黄瓜选用津春2号、津春3号、中农5号品种,1月底2月初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株行距为25~30cm*40~60厘米,4月中下旬上市,采收期20~30天。豇豆选用豇28-2、宁虹3号等品种,5月中下旬套种于黄瓜根旁,每穴播种2~3粒,7月上中旬收嫩荚上市。秋黄瓜选用津春5号、津研7号,8月上旬直播,10月上中旬上市。青菜9月中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春节前后上市
四、茄子、扁豆、花菜、苗芹
茄子选用灯泡紫茄品种,10月中旬播种育苗,3叶~4叶期分苗,2月底3月初定植。扁豆1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于大棚中间走道两侧的茄子行间,行距约1米,每亩30穴。覆盖方式为大棚内套小棚加地膜,并加盖草苫或2层或3层遮阳网。4月下旬茄子上市,7月上中旬拉秧,5月下旬扁豆上市,7月底清田。花菜选用瑞雪特早50天、龙峰特大50天等早熟品种,6月20日前后用遮阳网覆盖育苗,3叶~4叶期分苗假植,7月底8月初定植,覆盖遮阳网促进缓苗。9月下旬上市,10月中旬清田。药芹选用玻璃脆芹、津南实芹等品种,8月上中旬育苗,覆盖遮阳网,10月中旬定植,夜间气温低于10℃时覆盖大棚膜保温促长,元旦至春节上市。
五、番茄、冬瓜、青蒜、茼蒿
番茄选用早熟、抗病品种,如霞粉、合作906,11月上旬育苗,2叶~3叶期分苗,2月中旬定植,四层覆盖,4月中下旬上市,7月上旬清田。冬瓜3月上旬青苗,4月上中旬套栽于棚架下脚内侧20厘米的番茄行间,每亩200株,伸蔓后在大棚脚外侧用芦竹搭架引蔓,6月底7月初上市。大蒜7月下旬条播播前蒜种进行低温处理或用水浸泡24小时,适当密植畦面盖麦秸,覆盖遮阳网,10月上中旬上市。茼蒿11月上旬播种,覆盖棚膜,元旦至春节上市。
六、青椒、丝瓜、药芹
青椒选用苏椒5号、洛椒4号等品种,10月中旬播种育苗,3~4叶期分苗,2月底3月初定植,四层覆盖,4月中旬上市,7月上旬拉秧。丝瓜选用白籽棒状肉丝瓜,3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套栽于棚架脚旁青椒行间,亩栽220~250株,6月中旬上市,8月中旬拉秧。药芹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元旦至春节上市。
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一、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害;四是引发蔬菜缺素症。
二、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发生药害后,有的蔬菜叶片很快失绿;有的产生焦斑、穿孔;有的落叶、落花、落果或者出现畸形;最严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发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旱害既影响蔬菜适时播种安苗,又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给蔬菜施肥、打药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旱害的影响有时还超过肥害和药害。
四、连茬障碍。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种同一类别或同一种蔬菜,而产量和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产生障碍的原因,
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
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
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因此,为了使塑料大棚能生产更多的优质蔬菜,在棚址的选择和生产过程中,应总结教训,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选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确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开好沟、渠,便于引水、排水。有条件的地方,每座大棚应安装一个供水龙头。标准高的还应配设喷灌设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稳健生长。
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
二是要施用精制有机肥、高能有机肥,如叶美丰、果美丰等;
三是要改偏施氮磷为减氮,稳磷,增钾,配施微肥;
四是要分次适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现肥害,要喷施多种活性液肥缓解危害。
再次,要科学用药,确保蔬菜安全。
一是发生轻微的药害,可用加强肥水管理的办法,恢复蔬菜正常生育机能;
二是要选准对口农药,特别是除草剂要慎重施用;
三是把住农药的剂量、浓度关,同时避免重复使用一种农药;
四是切忌随意混用农药;五是施药要避开高温;
六是施用过除草剂的器械一定要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用。
第四,要轮作换茬,调整蔬菜栽培环境。
一是茄子、番茄、瓜类易感病的蔬菜,要分年或者分季更换种植其它蔬菜品种;
二是易发生连连障碍的大棚要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三是选用土壤重茬剂,抑制病菌;
四是针对缺素土壤,及时补充所缺养分。
如何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
一、什么是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载培设施,由于其建 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 界各国普遍采用。
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 倦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塑料大棚 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前、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 用,一般春季可提前30—35天,秋李能延后20—25天,但 不能进行越冬栽培;在我国南方地区,塑料大棚除了冬春季 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外,还可更换遮荫网用 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的设施栽培。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花 卉等的设施栽培,对缓解蔬菜淡季的供求矛盾起到了特殊的 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现实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塑料大棚的发展
我国利用塑料棚进行蔬菜的设施栽培始于50年代。当时,随着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在风障、阳畦、温 床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较大规模地发展了小拱拥栽培,也 有少数塑料大棚的发展;到了60至70年代,由于多功能塑 料薄膜的发展和应用,塑料大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当时的 塑料大棚主要是竹木结构和钢筋焊结钢结构的骨架,其操作 空间的扩大,大大方便了操作,更符合农艺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到是在80年代,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我国自行研究开发了薄壁热镀锌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 形成工厂化生产的系列产品,成为标准、规范的现代化设施, 也带动了我国塑料大棚蔬菜栽培的快速发展。
至1996,我国塑料大棚蔬菜、花卉的栽培面积达到200 万亩,占到设施栽培面积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在栽培技 术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发展,针对主要地区类型和主要 蔬菜种类,形成包括品种、环境条件、水肥管理等在内的成 套技术以及栽培管理规程。
三、塑料大棚的类型
从塑料大棚的结构和建造材料上分析,应用较多和比较 实用的,主要有三种类型。
1、简易竹木结构大棚
这种结构的大棚,各地区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参数和棚 形基本一致,大同小异。
大棚的跨度6-12米、长度30—60米、肩高1一1.5米、 脊高1. 8—2.5米;按棚宽(跨度)方向每2米设一立柱,立 柱粗6—8厘米,顶端形成拱形,地下埋深50厘米,垫砖或绑横木,夯实,将竹片(竿):固定在立柱顶端成拱形,两端 加横木埋入地下并夯实;拱架间距1米,并用纵拉杆连接,形 成整体;拱架上覆盖薄膜,拉紧后膜的端头埋在四周的土里 拱架间用压膜线或8号铅丝、竹竿等压紧薄膜。其优点是取 材方便,造价较低,建造容易;缺点是棚内柱子多,遮光率 高、作业不方便,寿命短,抗风雪荷载性能差。
2.焊接钢结构大棚
这种钢结构大棚,拱架是用钢筋、钢管或两种结合焊接 而成的平面衍架,上弦用16毫米钢筋或6分管,下弦用12毫 米钢筋,纵拉杆用9—12毫米钢筋。
跨度8—12米,脊高2.6—3米,长30—60米,拱眨1— 1.2米。纵向各拱架间用拉杆或斜交式拉杆连接固定形成整 体。拱架上覆盖薄膜,拉紧后用压膜线或8号铅丝压膜,两 端固定在地锚上。
这种结构的大棚,骨架坚固,无中柱,棚内空间大,透 光性好,作业方便,是比较好的设施。但这种骨架是涂刷油 漆防锈,1—2年需涂刷一次,比较麻烦,如果维护得好,使 用寿命可达6-7年。
3.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
这种结构的大棚骨架,其拱杆、纵向拉杆、端头立柱均 为薄壁钢管,并用专用卡具连接形成整体,所有杆件和卡具 均采用热镀锌防锈处理,是工厂化生产的工业产品,已形成 标准、规范的20多种系列产品。
这种大棚跨度4一12米,肩高l一1.8米,脊高2.5—3.2 米,长度20—60米,拱架间距0.5—1米,纵向用纵拉杆(管)连接固定成整体。可用卷膜机卷膜通风、保温幕保温、 遮阳幕遮阳和降温。
这种大棚为组装式结构,建造方便,并可拆卸迁移,棚 内空间大、遮光少、作业方便;有利柞物生长;构件抗腐蚀、 整体强度高、承受风雪能力强,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是目前最先进的大棚结构形式。下面主要介绍镀锌钢管装配 式塑料大棚结构、品种和安装。
四、平顶遮荫棚
一、遮荫栽培的主要方式
遮荫栽培,是一种较简易的设施栽培技术。在夏秋强光、高温季节,对蔬菜、花卉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或无法 进行正常生产。因此,在一些地区针对某些蔬菜、花卉,进 行设施遮荫栽培,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利用遮荫进行育苗和栽培,主要有四种方式:
1.直接覆盖栽培
也叫浮动覆盖,是把遮阳网直接覆盖在苗床的畦面上,间 隔一定距离压网,以防被风吹掉。主要用于育苗或直播蔬菜 的苗期覆盖;也可把遮阳网直接覆盖在作物上,适当固网,随 作物生长而升高。
2.小拱棚覆盖栽培
把遮阳网覆盖在小拱棚上,使其一边固定,一边活络,即 可固住冈又可揭盖网。一般网两边离地40—60厘米,有利通 风透气。
3.大棚覆盖栽培
利用已有的塑料大棚骨架,在强光、高温季节进行遮荫 栽培。覆盖的方式主要有:①用卡槽直接把遮阳网固定在棚 架上,网的两边离地面1.5米左右,即可遮中午的强光,又 。可在早晚弱光时段使光照进入棚内;②在塑料大棚薄膜上覆 盖遮阳网,一边用卡槽固定,另一边系上绳子,可根据天气 变化和作物生产需要盖上或揭开遮阳网;⑧把遮阳拼接成与 大棚尺寸相应的大小。在棚内离地面1。2—1.4米高悬挂于作 物上方,两边分别固定在棚架两边;④在棚内肩高处,设置 遮阳网拉幕系统,可以用手动或电动遮荫系统。可随时遮盖 或开启,使用方便。
4.平顶遮荫棚覆盖栽培
平顶遮荫棚是遮荫栽培的专用设施,由思索式骨架和遮 阳网拉幕系统构成。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所栽培作物对 光照的要求,选择适当规格、遮荫率合适的遮阳网。拉幕系 统采用手动报幕或电动拉幕,能快捷、方便的闭合或开启遮 阳网,是较理想的遮荫栽培专用设施。
平顶遮荫棚使用方便,—效益显著,其一次性投资低于塑 料大棚。在我国夏秋较长时期强光、高温的南方地区(包括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应用的较多,效果明显。
二、遮荫栽培的作用
1.遮光、降温、保湿作用
由于遮阳网覆盖,防止了强光照射所带来的负效应,可 以使超过各种作物光饱和点的强光照,减弱到适合作物正常 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光的辐射热,降低网下 气温和地温;由于光照和温度的降低,减少了畦面水分蒸发, 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空气湿度,改善了作物根际小环境。 选用不同规格的遮阳网,一般可减少光强15%一75%; 降低地面以上气温1—3℃;降低地表地温8—12℃,降低地 下5厘米处地温7—8℃,降低地下10厘米处地温5—6℃,降 低地下15厘米处地温3—4℃;一般可提高网内空气的相对 湿度15%,减少了浇水量。
2.防暴雨、防风作用
夏秋季节,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常有 暴雨和大风袭击,往往使种植的蔬菜、花卉毁于一旦,造成 灾害。采用遮荫覆盖栽培,可以避免暴雨和大风直接冲击作物和表土,减少毁坏作物、土壤板结和使根系窒息的现象。如 果是用于育苗,其效果更加显著。
3.保暖、防霜冻作用
在早春和晚秋,覆盖遮阳网也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一般 可使网内气温高于外界1℃左右;当有霜冻时,霜凝结在遮阳 网上、避免了直接冻伤作物,有一定的防霜冻作用。
三、平顶遮荫棚的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
平顶遮荫棚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基柱、立拄、钢铰线构 成框架,由遮阳网、托膜线、压膜线和拉幕系统组成遮阳网 棚顶。
2、构件的主要参数
基柱:30—60厘米长(根据地下水位、冻土层等因素确 定),用Φ56×3.5毫米镀锌钢管外面挠注20×20厘米混凝 土(方、圆均可),一端露出10厘米的钢管,其端部打孔,用 于与立柱连接时紧固镭钉。
立柱:Φ60×3.5毫米的热镀锌钢管,长3—4米,一端打 孔,用于与基柱的连接。
钢铰线:用Φ4.5×7的热镀锌钢铰线。
遮阳网:根据当地的光照条件和种植作物的要求,选用 适宜遮光率的遮阳网。
托膜线、压膜线:选用14或15号不锈钢丝。
拉幕系统:根据使用要求,选用专用的手动拉幕系统或 电动拉幕思统(由专业厂提供)。
3.棚体的主要参数
跨度:7米 开阔:6米 高度:3—4米
基本单元7米×6米,一般以28米×24米为一个单元, 可以更大范围连片,其效果更佳。托膜线间距0. 5—0. 6米, 压膜线间距1—1.2米。
塑料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塑料大棚作为全盟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不仅改善了菜农的生产条件,而且使本地蔬菜供应状况有很大的改观,菜农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好的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差的仅有二三千元。
在这里我们以黄瓜为主,结合西红柿种植对塑料大棚的管理做介绍,希望能给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一、塑料大棚管理
根据本地区的气象条件,一般在9月中旬扣膜,10月中旬可撤膜,管理的原则是:保住最低温度,限制最高温度,延长最适温度。黄瓜低于12摄氏度根系停止生长,低于5摄氏度易受冻害,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黄瓜最适温度25—2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35摄氏度。尽可能使黄瓜生育最适温度保持时间达到6—8小时,当气温下降至20摄氏度时应及时闭风,天气不好时可提早闭风,当气温降至15摄氏度时应盖草帘,遇到寒流可在17—18摄氏度时盖草帘,盖草帘的气温可回升2—3摄氏度,以后逐渐下降,白天保持在22—25摄氏度,夜间保持16—20摄氏度,下半夜10——16摄氏度。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早晨短时间最低气温降至8摄氏度,甚至5摄氏度,黄瓜也不致于受害,但若低于5摄氏度,或较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则会对黄瓜造成寒害,所以应加温室的保温,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建造温室,及时补住温室漏洞,温室前口加防寒裙,遇强寒流等连阴天的灾害性天气,还应适当补充加温。
冬季地温低是黄瓜生产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千方百计提高地温。研究表明,地温提高1摄氏度,则相当气温提高2—3摄氏度的效果。所以在温室前沿必须挖防寒沟,温室内铺盖地膜,且在冬季尽量减少流水,既使流水也应事先将水进行预热,防止过分降低地温。
番茄:最高温度30摄氏度,最适20—25摄氏度,最低6—10摄氏度。
茄子:最高温度35摄氏度,最适25—30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
二、光照管理
延长采光时间,提高适光率,扩大利用范围。塑料大棚冬季生产,增加光照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早晨阳光照出棚面上时应立即揭开草帘见光。适用适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的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并及时清扫灰尘,清洁膜面,增加适光率,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充分利用好直射光的同时,还要注意散射光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采用地膜覆盖,张挂反光幕等措施,都能增加棚内有效光照。
三、施肥管理
施足基肥是基础,追好三肥是关键,一清一浑不间断,常喷微肥保叶片。进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生产期长,需肥量大,应一次施足基肥,一般每亩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饼肥200斤,三元复合肥75公斤,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集中施用。大量施有机肥一方面做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经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温室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在黄瓜产前瓜盛期进行三次大追肥,黄瓜根系又“怕肥”,因此,黄瓜的追肥应是“少量多次”,在正常生长季节,是间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亩追施尿素不超过15公斤,达到一清一浑不间断。严冬季节,由于控制灌水,所以追肥也应看苗进行,对缺肥的植物给肥,不缺肥的不给肥,追肥多无法可将肥料化在水里浇灌,但一定要注意浓度,避免烧根。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喷施叶面微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四、水分管理
浇足定植水,少浇促秧水,多浇催瓜水。在造好底墒的基础上,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定植缓苗后一般不浇水,干旱时只浇少水,浇水早了会造成瓜秧徒长,影响结瓜,严重时甚至坐不住瓜,而造成大量“化瓜”。只有到70—80%的瓜秧上根瓜坐住,长到15—16厘米长,瓜把变深绿色?即“根瓜黑把”?时才能淌点水。如果浇迟了影响瓜条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在正常生长季节应均匀浇水,使土壤有一个干干湿湿的过程,既满足黄瓜对水分的需要,又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直观指标是在不盖地的地方,地皮“发白”浇水,一般深冬期间每15天浇一次水,选晴暖的中午进行,浇水最好是用滴灌,如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是膜下暗灌。4月以后,天气变暖,每7天左右 浇水一次,浇水还应遵循“攻瓜不攻秧”的原则,即在摘瓜前浇水,不要在摘瓜后浇水。
五、空气湿度和气体成份的管理
塑料大棚通风除调节湿度外,更重要的是调节温室内空气湿度和气体成份。
由于薄膜有很好的保湿性,在密闭的情况下,室内空气湿度经常保持在饱和状态,在严冬季节更是如此。这样高的湿度是各种病害发生流行的良好环境,因此要通过放风排温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即使在严冬季节,也要在不致使瓜秧受冻的情况下通风,春秋季病害严重发生时更应以考虑降湿为主放风排湿,尽量使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
通风还有调节气体的作用,在密闭条件下,室内的二氧化碳是严重缺乏的,因此应通过换气来保持室内0.03%的正常二氧化碳浓度,满足蔬菜生的需要。在温室内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一般在揭草帘后半小时开始施放二氧化碳,至通风前半小时结束。施放的浓度最高可以达到 0.15%。
在施肥后塑料大棚内会积聚氨气,也应通过换气来排出有害气体。
六、植株调整
早蔓要有弧度,落蔓要有梯度,摘叶要有限度,掐须要有力度。早蔓时,秧蔓要按“S”型早蔓,让瓜蔓形成一定的弧度,旺长的瓜蔓弯曲的弧度大一些。当北端长到1.7米高,南端长到棚顶时,进行落蔓,落蔓后要形成北高南低的梯度,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随着瓜蔓的生长,下部病老叶应及时摘除。但摘瓜下部应留5—7片叶,保证每株有20—30片叶,整枝时侧枝和雄花很小时就应及时摘除,并及时掐掉卷须,减少养分消耗,同时,还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采用合理的棚型结构 塑料大棚的棚型较多,性能各异。生产上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生产水平和经济基础状况,合理选用棚型,这是确保大棚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1、选用质量好,保温效果好的保温被,比如,安新恒昌棚被厂的就不错。
2、选用无滴膜 塑料大棚薄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由于无滴膜膜面没有水滴附着,因而可提高透光率,增加进光量,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3、选用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良品种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对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冬暖型塑料大棚栽培黄瓜,要选用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4、采用嫁接育苗技术 大棚蔬菜采用嫁接育苗,可以克服土壤连作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并能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耐低温的能力,从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5、采用二氧化碳施肥 二氧化碳施肥是蔬菜保护栽培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新技术,增产幅度一般都在30%左右,尤其对于冬暖型大棚的冬季生产和春用型大棚的早春生产,增产的效果更为明显。
6、采用化控技术 在番茄开花期,用10~20毫克/公斤2,4-D溶液蘸花,可防止落花
7、采用立体种植技术 塑料大棚建造成本较高,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进行立体种植,可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大棚立体栽培,可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早晚和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8、燃放沼气 在塑料大棚内燃放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
10、使用镀铝膜反光幕 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