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的军粮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0:56:20
字号: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135年,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咸阳,他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的治国之道完全打动了当时的秦公,《史记》记载,两人挑灯夜谈三天三夜。从此,商鞅开始执掌秦国的大权,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耕战。

秦军的军粮

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史记》上说,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 但是,这一国策具体是怎样执行的,它如何影响500多万普通的秦人?言简意赅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提供答案。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开了棺之后,除了他的尸骨以外全部都是简,头枕的也是简,头两边也是简,身上是简,手里还按着简,脚底下还是简。由于棺材一直浸泡在地下水中,温度恒定,这些竹简因此才没有腐烂,墓主人的尸骨也保存得相当完好。竹简中绝大多数是秦国的法律条文,但有一小部分很像一部自传,它粗略地记载了一个人的生平。这个人的名字叫“喜”。长眠在湖北云梦的秦国小官吏“喜”生前一定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在地方法律秘书的任上,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也要永远放在身边。

研究人员开始仔细整理这些竹简。在中国历史上,秦国以法律严厉著称,但秦法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却并不很多。1975年,展现在专家面前的这1000多枚竹简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秦人法律方面的各种规定。 竹简上有这样一些内容:士兵不许冒领军粮,违者戍边两年;私自买卖军粮的士兵,同样要受到惩罚。法律还规定:在饮食上,军官的待遇与士兵不同。喜抄写的竹简最终提供了答案:在秦国,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

根据史书记载: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秦国灭楚,战争打了将近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50万吨以上。连年负担如此沉重的军粮生产,可以推想,没有一个空前发达的农业,根本就无法保障这种规模的战争。

幸运的是,喜抄写的1000多枚竹简,为我们了解秦国的农业提供了线索。这些法律条文清清楚楚地显示:2000多年前,秦人是如何管理农业的。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种庄稼。国家对耕作的管理,竟然能够具体到如此程度。 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

“喜”竹简上说:各县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过去,历史学家们知道,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但湖北云梦出土的这些竹简,让今天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秦国的法律严谨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法律规定: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国家又为什么如此重视铁农具呢?

陕西省凤翔县,这个大坑曾经是秦国一个国君的坟墓。80年代初期,考古人员在这儿发现了一大批铁制农具。根据常识判断,国君的陪葬物理应是当时最为贵重的东西。铁农具在秦国的价值确实非同寻常。

当军队还在使用青铜兵器厮杀的时候,秦国就鼓励农民大量使用铁制农具。与牛耕一样,铁农具的应用也是革命性的。中国最早利用铁农具的很有可能就是秦人。

在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时代,秦国却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有效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先进的管理最终造就了秦人发达的农业。 秦国尽管有发达的农业,但是有限的国土面积仍然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国家的决策者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该夺取西面的巴蜀还是攻打东面的韩国。当时的秦王支持了司马错的建议,攻占巴蜀。随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为秦国最终赢得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

然而,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并不能稳定地为秦军提供粮草。岷江经常泛滥,旱灾也时有发生。在司马错之后,李冰来到巴蜀,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这个人,使成都平原最终富甲天下。李冰在最恰当的地方将岷江一分为二,洪水季节,江水漫过水坝,从远处干涸的河道泻洪;干旱季节,岷江水被李冰的水坝送进宝瓶口这个狭窄的通道,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修成以后,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四川叫“天府之国”,就是这个时候造就的。

秦国拥有巴蜀之后,军粮储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史记》中记载:几十年后司马错攻打楚国,秦军顺长江而下,一万艘船运载了600万斛的大米。

秦人天才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在都江堰之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秦国的决策者仍然不满足。

秦国的都城咸阳建在关中平原上,这一带是国家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区。但是,由于降雨量稀少,都城粮食的战略储备受到影响,秦王嬴政为此忧心忡忡。

一天,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咸阳,他告诉秦王嬴政,在关中平原上的泾水和洛水之间挖一条大渠,把两条河连接起来,利用泾水丰富的水量灌溉洛水一带的干旱土地,关中就不怕干旱了。这条大渠将有250公里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郑国的这个建议马上就得到秦王的响应,说:“这个主意好,我就派你做总工程师,你给我修这条渠。”

在关中平原上,2000多年前郑国修的渠至今仍有痕迹。考古人员认为,泾河中一些巨大的石头就是当年郑国拦河筑坝的时候留下来的。

渠修到一半秦始皇才明白:修郑国渠是韩国的阴谋,是为了消耗秦国国力,使秦人腾不出手攻打韩国。但他仍旧饶恕了间谍郑国,让他继续修渠。

《史记》记载:郑国渠全长250多里,灌溉农田280多万亩。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秦国的两粮仓就此建成。

野门临水稻阳香的解释是什么

相比11月初时的主粮集体大涨,如今行情却接连走跌,不管是玉米、小麦还是水稻,价格均不尽人意,很多农民也开始了惜售,这是咋回事?

01、玉米接连下滑

近期,玉米行情继续下滑,特别是华北黄淮一带,随着潮粮大量入市,企业的到货量走高。而这些潮粮的存储困难,且品质不高,企业对其需求并不高,因而压价态势比较强烈。这几天,山东玉米到货车辆一直在1000辆以上,因压价意愿比较强烈,因而行情走跌。

从今天来看,山东干粮行情在1.4元上下,但潮粮则回落到1.32-1.34元/斤。从报表来看,平原福洋跌了0.5分,价格为1.395元/斤;沂水大地跌至1.415元/斤;乐陵中谷跌至1.375元/斤;肥城福宽跌至1.39元/斤。

可见,即便是干粮,也已有多地跌破1.4元。而采购价高的厂家,如柠檬生化1.46元/斤,对玉米要求高,收购辆不大。

华北一带也是如此,如飞天淀粉跌了1分,价格为1.41元/斤;华兴生物跌了0.5分,价格为1.425元/斤;长清生物跌至1.365元/斤;宁晋玉峰跌了2分,价格为1.34元/斤。

华北黄淮玉米走跌,还因近期气温回升,基层的运输容易,而农户也开始了积极售粮,使得上市量偏高,因而企业也开始压价,玉米有所走跌。

东北一带,近日行情还算可以,潮粮0.95元/斤左右,干粮在1.18-1.2元/斤左右。如扎兰屯玉米涨了1分,价格为1.215元/斤;巨峰生化涨了1分,价格为1.235元/斤;绥化象屿20水涨了0.58分,价格为1.1212元/斤。

目前贸易商也开始了“抄底”,加快对基层采购,因抢购需求高,为了抢夺更多玉米,贸易商也纷纷抬高行情,使得东北玉米开始走高。但部分企业,因潮玉米太多而降价。

眼看着玉米已下跌多日,基层的出货潮接近尾声,预计接下来几天基层惜售增多,玉米行情将逐步偏稳。

02、小麦动荡走跌

11月份的小麦行情,迎来了先涨后跌的局面,在上中旬时,随着面粉消费需求增加,企业也加快了对小麦的采购,开工率也因此而跟着增加。同时,贸易商的惜售情绪加大,再次支撑了麦价走高。

不过因面粉价格太高,中下旬开始,消费需求明显下滑,厂家也只能被动减少采购、加工,结果麦价进入下跌期。当然,即便小麦走跌多日,但跌幅并不是太大,如今小麦均价依旧在1.41元/斤。

从近日行情来看,咸阳五得利跌了0.5分,价格为1.48元/斤;陕西金沙河跌至1.473元/斤;天祥金喜燕跌至1.42元/斤;华龙面粉跌至1.415元/斤。

相比往年1.25-1.3元/斤来看,今年的行情明显走高,其主因是面企收购需求加大,再加上上半年饲企对小麦的采购,使得小麦库存只有4000多万吨,相比水稻1亿多万吨少了很多。因而,官方迟迟没有推出政策性拍卖,因而使得麦价接连涨破历史新高。

如今面粉出场均价为1.75元/斤,比起月初反弹0.12元。要知道大米出厂最低价也已跌至1.7-1.8元/斤,可见面粉已明显走高,这也是麦价下跌的主因。

因临储拍卖迟迟没有进行,使得近日面粉行情有所稳定,麦价跌幅不大,有偏稳的可能。接下来预计仍不会大跌,这一点大家放心。

03、水稻举步维艰

近期水稻市场再次恢复冷清的局面,因企业的库存仍有不少,因而对新稻的采购意愿不是太大。11月初时,因市场的抢购,水稻普涨60-100元/吨,东北粳稻普涨至1.3元/斤大关,江苏粳稻更是涨至1.44-1.48元/斤。

但如今来看,价格又开始回落,如黑龙江圆粒粳稻已回落至1.28元/斤,山东圆粒粳稻为1.33-1.35元/斤;信阳丰两优跌至1.27-1.28元/斤,新米出厂价为1.87-1.88元/斤;天津圆粒稻为1.38元/斤;长丰糯稻为1.35元/斤,丰两优为1.3元/斤;老河口市,丰两优为1.265元/斤,黄花粘为1.28元/斤;连云港优质粳稻为1.42元/斤。

对稻谷市场来说,稻价的低迷,说白了就是米企的采购量不多,而临储库存有1亿多吨,官方采购也不多,使得稻价举步维艰。如今6省已启动托市采购,但采购量并不是太多,截止11月半,采购了1530万吨稻谷,总体数量不多。

同时,国际米价也不尽人意,而我国进口量偏多,1-10月份进口390万吨,同比涨破110%,创下多年来新高。

如今的稻米行情不尽人意,想要稻价走高并不容易,短期内没太多可能,还要看元旦过后。

诗词名称:《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本名:许浑。别称:许用晦、许仲晦。字号:字用晦,一作字仲晦;。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润州丹阳。出生时间:约791。去世时间:约858。主要作品:《咸阳城东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早秋》《谢亭送别》《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等。主要成就: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野门临水稻阳香”的详细介绍:

一、《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的全文点此查看《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的详细内容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阳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_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二、许浑其他诗词

《早秋》、《咸阳城东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夜归丁卯桥村舍》、《塞下》。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的详细信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0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