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期管理方法_水稻管理技巧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0:50:13
字号:

 水稻抽穗期的管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抽穗期要怎样管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稻抽穗期管理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抽穗期管理方法_水稻管理技巧

水稻抽穗期管理方法

 1、科学灌水

 水稻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其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后期。由于水稻抽穗正处于高温季节,植株蒸腾与蒸发量大,为满足水分供给,应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也不宜断水,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输送,但是也不能长时间深水灌溉,否则不利于根系生长。因而应采取间隙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3-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尤其对大穗型品种,因其灌浆结实期较长,更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响产量。水稻黄熟后,其生理需水量下降,一般在收获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以便适时收获。

 2、科学施肥

 水稻齐穗期施肥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有利于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叶片功能和维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齐穗期施氮肥要看土壤,看气候、看苗情、看肥料而定。一般土壤肥力高的田块不施,气温低、寡日多雨天气不施,苗色不黄的田块不施,病害重的田块不施。齐穗期施肥通常采取根外喷施的方法,每亩可用0.5公斤尿素加0.2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60公斤,在下午水稻开花后喷施到叶面上。高肥力田块,如前作是大蒜的田块,可不再加入尿素,而单独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3、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

?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如节稻瘟、穗稻瘟、支梗瘟),白叶枯病等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白穗)、稻飞虱等,这些病虫害通常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中期就被发现并进行过防治,但如果仍存在上述的病虫害,就应当?对症用药?及时进行防治,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中耕除草,主要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彻底拔除各类杂草,防止杂草种子散落在田间,增加来年水稻中耕除草工作的难度。鼠害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投放灭鼠?毒饵?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止因鼠害导致产量损失。

水稻抽穗期打药方法

 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抽穗前后一般都是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期,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但在这个生育期施药,有些很容易造成药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值得引起注意。

 三唑酮水稻抽穗前,常会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危害,常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水稻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三唑酮类杀菌剂防治病害的机制是抑制真菌体内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生物合成,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从而使植物矮化,叶片、果实短小。

 烯唑醇在晚稻抽穗初期,常用烯唑醇之类的农药如12%井?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曲病,药剂超量,容易出现晚稻抽穗困难,或者穗子抽出一半就会停止的现象。在水稻破口期或破口抽穗初期使用曲纹星、禾果利等含烯唑醇的农药后,大面积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反应,水稻穗颈节间生长受到影响,出现?包颈?现象,不能正常抽穗。发生药害后,及早喷施赤霉素有一定的解害作用,一般每亩用2克九二O,加水50公斤喷施。

 砷制剂砷制剂在水稻上不当使用会对水稻产生药害,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目前生产上一般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药剂防治稻瘟病,多次用药时最好交替使用这些药剂。

 唑类杀菌剂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用好了,防病增多;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已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到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已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形成,在水稻上部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加量使用时,可能抑制节间拔长,导致抽穗困难,影响水稻灌浆结实。

 草甘膦水稻孕穗期误喷草甘膦危害大。误将草甘膦施入杂交稻田,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受害,成片稻田不能正常抽穗,产量损失80%~100%。草甘膦属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幼穗分化部位易产生药害,造成心叶枯死、幼穗畸形等症状。稻田误喷草甘膦出现药害后及时喷施适量赤霉素和磷酸二氢钾,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穗生长发育,7天后可再喷施适量尿素。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幼穗分化初期补救效果较好;到孕穗期,尤其是孕穗后期受药害,穗轴基部变褐坏死,补救效果差。

水稻抽穗期管理水分的方法

 7月中下旬是水稻进入抽穗结实的时期,水分管理的科学性对水稻增产高产相当关键参考如下:

 一、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其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后期,正值高温季节抽穗,蒸腾与蒸发量很大,要满足水分供给,保持浅水层。

 二、灌浆结实期也不宜断水,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但又不能长期淹水,长期淹水不利于根系生长,因而要采用间歇灌水的方法,即灌一次水3-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反复进行,直到成熟。

 三、黄熟后,水稻的生理需水下降,一般于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以利于收割。

>>>下一页更多精彩?水稻管理方法

1、 合理管水,使土壤有通气的条件,以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因此要保证不缺水、不受旱,一般田保持30毫米的水层,使稻株对养分的吸收运转畅通,保持最大的光合效率,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颖花败育。寒冷及高温地区,可适当加深水层调温,使土温比较稳定,避免因气温高低变化影响穗分裂,水稻拔节长穗期需水最多,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因此,应保证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可是水稻进入拔节长穗期间,一般气温都比较高,有机物分解加快,微生物活动旺盛,耗氧量最大,造成有毒物质积累和根系缺氧,不利于根系生长,因而不宜长时间深水灌溉。?

为此,水稻拔节长穗期灌水方法,应当是前期即分蘖末期或拔节初期适当撤水晒田,控制过多的无效分蘖发生,并有利于控制病虫危害。后期应保持水层,以满足抽穗前5-15天内减数分裂及花粉内容物充实期的需水要求。其余时期应以间歇湿润灌溉方式为主,即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灌溉方法,促进水稻植株稳健生长。

2、科学施肥

水稻拔节长穗期施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在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施用,保花肥在抽穗前15天左右施用。追施促花肥和保花肥要看苗情而定。若前期水稻长势差,苗数不足,叶色变黄的田块,可亩施3-5公斤尿素作促花肥,以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实粒数,反之,就不宜追施促花肥,以免引起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保花肥则要求只要属于正常长势长相的田块,就应当追施。巧施穗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穗肥施用效果因环境不同而异,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增花增粒作用,反而造成空秕率高,产量下降。因而穗肥施用应根据品种、气候、土壤、高产结构的预期要求和理想的长势长相等综合考虑。可以在拔节期叶喷水稻专用叶面肥诺普丰,可以增强开花率、增强结实率,通过叶片补充微量元素,可以增强开花率,为后期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做准备。在施肥当中对早熟品种可以不施穗肥;一般的中迟熟品种杂交稻,在早施蘖肥的基础上不应施穗肥,特别是对肥力水平低及保肥力弱的沙田更为必要。对前期生长不旺,拔节期叶片淡黄,早晨叶片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应施用促花肥,若到孕穗期“二黑”不显著,还应施保花肥,以提高结实率,促大穗。 

3、采取综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水稻拔节期主要虫害有螟虫、稻苞虫、粘虫、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节、长穗期需水量最多,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必须保证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但水稻进入长穗期间,一般气温都较高,有机物质分解加快,微生物活动旺盛,耗氧量多,易造成有毒物质积累,不利根系的生长。因此在拔节长穗期的水分管理上不能长期深水,前期保持湿润,保持通气良好,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特别是抽穗前5—15天内要保持浅水层。其余时期,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管水方法,促进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0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