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生物肥料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发挥增产作用的,其有效性取决于优良菌种、优质菌剂和有效的施用方法。因此,生物肥料合理施用的原则是:第一,要保证菌肥有足够数量的有效微生物;第二,要创造适合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1)生物肥料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质量低劣、过期的不能使用。菌肥必须保存在低温(最适温度4~10℃)、阴凉、通风、避光处,以免失效。
(2)为尽量减少微生物死亡,施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拌种时加水要适量,使种子完全吸附。拌种后要及时播种、覆土,且不可与农药、化肥混合施用。
(3)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较差,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强微生物的活动。
(4)微生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因此,必须注意及时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适量的水分。
(5)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气性的,如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磷细菌等。因此,施用菌肥必须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6)微生物活动需要消耗能量。有机质是微生物的主要能源,有机质分解还能供应微生物养分。因此,施用生物肥料时必须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7)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因此,必须供应充足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例如豆科作物生长的早期,必须供应适量的氮素,以促进作物生长和根瘤的发育,提高固氮量;施磷肥能发挥“以磷增氮”的作用;适量的钾钙营养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钼是根瘤菌合成固氮酶必不可少的元素,钼肥与根瘤菌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固氮效率。
怎样合理施用基肥?
1、选择地块:种植大豆要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疏松透气的地块。2、浸种拌种:将大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5-6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液拌种。3、科学播种:将大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4、肥料使用:大豆开花结荚时,为其增施一次钾磷肥。
大豆如何种植
1、选择地块
种植大豆时,要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疏松透气的地块,然后将其深翻30厘米并整平,再将其中的作物残体、杂草和大石块清理干净,最后做出平畦。
2、浸种拌种
将优质的大豆种子放在4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5-6个小时,浸泡过程中及时捞出浮于水面的干瘪种子,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拌种,以消灭其中的病菌和虫卵。
3、科学播种
大豆种子可以采用条播的方式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等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按照30厘米株距、50厘米行距进行移栽。
4、肥料使用
大豆苗移栽一周之后,结合中耕除草施加一次复合肥和尿素的混合液肥,等到植株开花结荚时,再为其增施一次钾肥和磷肥,以促进豆荚的饱满肥厚。
从肥料的用量上看,各种肥料作底肥的具体用量可参照当地多年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及目标产量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高肥力土壤上氮肥总用量的30%左右作底施,中、低肥力土壤则有50%~70%的氮肥作为底肥,而磷、钾肥及微肥尽可能一次全部底施。
从肥料品种上看,氮肥中的碳酸氢铵,磷肥中的普通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钾肥中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微肥中的锌肥、锰肥等,都适宜作底肥。
从施用深度方面讲,一般底肥应施到整个耕层之内,即15~20厘米的深度。对于有机肥、氮肥、钾肥、微肥,可以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做到肥料与全耕层土壤均匀混合。磷肥由于移动性差,在底施时应分上下两层施用,即下层施至15~20厘米的深度,上层施至5厘米左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