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28日《广州日报》报道,11月27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考试全国开考,2.5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报考中央、国家机关驻粤单位的考生在广州考点参加笔试。记者获悉,本次考试中申论“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这道题难倒了不少考生。
笔者非常不解:“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媒体上谈论最多的社会热点之一,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都是具有大学以上文凭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怎么就会被普遍难倒了呢?
想想就明白了,根子出在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政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实上。试想,在农业、农村、农民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当生在农村的大学生急于离开它,当生在城里的大学生更不愿到那里去工作时,怎么会有许多主动了解和思考“三农”问题的大批考生呢?
我们的教育也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三农”问题。我国教材的编写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因此学生课本中很少有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但教师尤其是大学的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知识分子、专家或教授,他们应该更早地看到城乡二元分治的危害性,应该及时地对“三农”加以研究,提出对策,并把他们观察、思考的成果讲给学生们听,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当然,考生们自己也有责任。在传媒、交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中央日益重视“三农”问题的情况下,只要稍稍关注一下,就不会对“三农”问题一无所知。我们从这里可发现另一个问题:目前的大学生们对弱势群体普遍缺乏同情心,对社会热点和难点不很关心或不知道怎样去关心。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公务员将在与“三农”有关的岗位上工作,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们对“三农”问题的无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刘盟
2018年1月,第八届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颁奖盛典,在中国农业电视中心演播大厅隆重举行。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农民创业正成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驱动工作之一,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创业者们正需要引领者,带动者。
? 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创业正能量,营造崇尚创业、参与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创业榜样的激情和智慧,去鼓舞、启发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人。
? 让更多的人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主动去了解、去把握身边的商机,早日实现创业梦想。
只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只要具有善于发现商机的慧眼,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传统行业一样可以做到风生水起,一鸣惊人。?
?
?曾志宏,齐妙农场创始人,2015年7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深入齐妙农场,深入了解并报道了齐妙农业的创业故事 《世界那么大 我就要回家种地养殖》 的主人公。
凝聚一帮人才, 建立一套标准, 打造一个品牌, 搭建一个平台, 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