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田种植蔬菜中价格最火、市场最缺的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01:06
字号:

适宜发展水生蔬菜茭白生产。近年来,市场供求有缺口,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值达5000~8000元左右,或者更好。水田种植茭白,改善了农村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对水生蔬菜茭白的田间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简述如下。

春季水田种植蔬菜中价格最火、市场最缺的是什么?

一、茭白的特性特征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菰手,为禾本科茭白属的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茭白的可食率为45%,每100%食用部分所含营养成分:水分92.1g、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6g、热量25kcal、粗纤维1.1g、灰分0.6g、钙4mg、磷43mg、铁0.3mg、硫胺类0.04mg、核黄素0.05mg、尼克酸0.6mg、抗坏血酸3mg和微量胡萝卜素等。

茭白喜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萌发始温5℃,适温15~20℃,植株分蘖适温20~30℃。超过30℃就难以成茭,黑穗菌的生育适温25℃,茭白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松粘适中的壤土,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

二、主要品种

茭白分为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春季种植后可连收两次,第1次在当年9月至11月下旬叫“秋茭”,第2次为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叫“夏茭”,因时值春蚕吐丝结茧时节,故又名“蚕茭”。单季茭蚕季种植,于当年9~10月上旬采收,按农历推算正是8月份,故名“八月茭”。

1.中介茭。原产江苏无锡,中熟,为双季茭。植株高大,生长强健,孕茭适温幅度较大,春茭5~6月上市,秋茭9~10月上市。肉茭长筒形,肉白质嫩,个大,但表皮微皱,带有绿色,商品外观不及梭子茭。

2.梭子茭。原产浙江杭州,晚熟,为双季茭,株高2m,肉茭大而肥胖,中间大两头尖,品质佳,春茭5月底至6月上市,秋茭10~11月份上市。

3.一点红。原产浙江杭州,晚熟,为单季茭,叶鞘外壳有紫红斑点,茭肉一侧常有红晕,采收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4.象牙茭。原产浙江杭州,中熟,为单季茭,植株较矮,生长强健,茭肉形如棒状,色洁白如象牙,品质好,采收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三、栽培技术

适宜江浙、福建、广东、江西、湖南一带种植,单季茭于春季分墩定植,双季茭可春栽也可秋栽,以春栽为主。

1.翻耕、施基肥。茭白应注意轮作,在水稻收割后,放干田水,冬季深耕进行休闲,来年清明前施入基肥(有机肥3000kg),然后耕翻耙碎,磨平再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000kg作面肥,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2.适时插秧,合理密植。春栽适期谷雨前后,近年逐渐提高清明前后,连泥将老茭墩挖起,用快刀顺着分叶着生的趋势分成小墩,每小墩要带有老茎及匍匐茎,并有新抽生的新苗4~5株,如新苗较大,每小墩带苗2~3株也行,随挖、随分、随栽,如从外地引种,运输过程要注意保湿。茭白苗可按梅花形插种,株距1m,行距可分大小行,大行行距0.5m,小行行距0.4m,每隔4行需一条操作道(宽度为1m),以备耕耘采收之用。也可按株行距40cm×80cm等距离插种。

3.新茭田的管理。(1)水层调节:刚种下时灌水较深,约7~10cm,目的在于护苗,5~6天后,放浅至5~7cm,以利于升温,分蘖后期,水层逐渐加深,每次放肥后,宜待肥料吸入土中再灌水,台风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茎管伸长;秋茭采收后期,水温低,灌水宜略浅些,以利采收;采收后,应逐渐回落到3~6cm,大田以浅水或渐湿状态入冬,不能干旱。(2)追肥:一般在栽后10天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500~1000kg,再过10天施发棵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1000~1500kg,到6月初以后,茭白已进行分蘖高峰期,一般不再追肥,以免无效分蘖大量发生。至8月中下旬,在30%的茭墩或20%的植株已孕茭时,每667平方米施3000~4000kg的人粪,是为“催茭肥”,在距植株10~16cm处施入,以免伤苗。(3)耘田除草,剥黄叶:从茭白栽种到封垄前要耘田除草2~3次,疏松田土,将杂草埋入行间。在大暑、立秋间,将植株基部黄叶剥去,随剥随踏入田土内,剥叶要求“拉清不拉伤”,使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温度,促使早孕茭生长。

4.老茭田管理。(1)割茭墩清理田间:秋茭采收时,发现雄茭和灰茭植株,随时做好记号,寒露以后连根挖去。大雪、冬至间,放干田水,齐泥割去枯叶,使来年分蘖整齐、均匀,割去枯叶后应灌浅水,保持根株湿润越冬,使第二年提早萌芽。(2)补茭墩、压茭墩、疏茭墩:于早春茭白开始萌芽时,在田间老茭墩中,掘出6~8苗,补在上年挖去雄茭、灰茭处,并在原来茭墩空间较大之处补栽分株。老茭墩根茎密集,分蘖拥挤,在清明、谷雨期间,分蘖高36cm,进行疏苗。将细小密集分蘖除去。同时向根际压一块泥,使蘖芽向四周散开,以改善营养状况,使墩间通风透光。(3)追肥:夏茭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清明前后,当苗高9~12c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3000kg,待肥吸入土中后,接着施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3000kg。如粪肥不足可加施尿素。但化肥施用过多,茭肉发硬,影响品质。

5.病虫害防治。茭白病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纹枯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螟虫和蚜虫。可参照水稻同样病虫害进行防治。

6.采收。单季茭采收较早,一般在9月至10月上旬,每667平方米产带壳茭1250~1500kg,双季茭、秋茭在9月下旬至11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1250kg,夏茭于5~6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产带壳茭2000~2500kg。夏茭采收后期,气温渐高,成熟快,容易发青变老,应及时采收。茭白最好鲜收鲜销,如运销外地,应将水壳装包后浸于水中,可贮存一周。

7.留(选)种。茭白采取分株繁殖,种株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种株需年年严格挑选,剔除“雄茭”、“灰茭”和容易发生壳黑青(即包着叶鞘的茭肉由白变绿),“爬管”(结茭部位过高)现象的茭白植株,选留结茭整齐、结茭形状完美、无病虫害具有品种特性的茭墩做种。

每年的3-4月份都是消费淡季,此时市场的肉菜价格均有所走低,大家的购买压力并不是太大。

然而,今年却显得有些不同,很多人发现近日“菜篮子”价格有所走高,尤其是菜价、米面油,其涨幅更大,这是咋回事呢?

1、肉价走高

笔者今天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肉类价格明显偏高,就连猪肉也没有明显降价。

具体来看,五花肉报价为15.8元/斤,前后腿肉为13.8元/斤,相比春节期间并没有降价。

不过相比之下,北方不少地方猪肉跌幅明显。

如在石家庄一超市内,猪肉价格下跌明显,如五花肉为10.9元/斤,后排骨为16.9元/斤,猪肝为2.99元/斤,后丘肉为9.9元/斤,前槽肉为9.9元/斤,前排骨为12.9元/斤。

而在呼和浩特,五花肉、后腿肉为9元/斤,前肩肉为8.5元一斤,排骨也才14元一斤。

而在西安一市场中,五花肉才8.5元/斤。

鸡蛋价格也不便宜,在笔者家乡,鸡蛋普遍在5.5-6元/斤,相比2月中旬3.9-4元/斤来看涨幅很大。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蛋价也已涨至5.69元/斤;沈阳鸡蛋也在5-6元之间。

当然,牛羊肉、鸡肉价格也不便宜,如笔者家乡,牛肉普遍为45元/斤,山羊肉普遍为50元/斤,绵羊肉为43元/斤,白条鸡价格也已涨至9.5-10元/斤。

苏州有网友表示,当地的牛肉已涨至55元/斤,鸡蛋20元一板,羊肉为50元/斤,草鱼也涨至12元/斤。

可见,目前肉价相比年前总体迎来了一波上涨,主要是多地交通受阻,使得产地肉类无法进入市场,销地市场供应偏少。

因而,在产区,肉类价格相对便宜,销区反而要贵上很多。

如猪肉价格就是如此,北方产区猪肉已降至10元以内,但笔者家乡仍在15元左右。

2、菜价飞涨

近期,笔者发现蔬菜价格也开始了一波悄悄上涨,如我们这韭菜已涨至7元/斤,青椒为5.99元/斤,尖椒为14.8元/斤,油菜为5.8元/斤,菠菜为6.3元/斤,大葱为6.5元/斤,芹菜为4.8元/斤,青黄瓜为5.89元/斤,西兰花为7.5元/斤,长茄子为8.3元/斤,散菜花为6元/斤,刺黄瓜为6.8元/斤。

显然,就目前蔬菜来看,其价格相比2月份偏高2元左右,就连土豆也涨至2.9元/斤,洋葱为2.5元/斤。

无锡一网友表示,当地菜价也明显飞涨,如丝瓜为7.56元/斤,生菜为4.2元/斤,荷兰豆为11.28元/斤,大圆椒为4.68元/斤,小青菜为4.8元/斤,西红柿为6.8元/斤,小香芹为3.8元/斤,红苋菜为5.68元/斤,茼蒿为3.8元/斤。

在沈阳地区,当地居民也表示菜价较此前有所走高。

如小白菜为1.98元/斤,大白菜为3.58元/斤,油麦菜为2.98元/斤,角瓜为4.58元/斤,西红柿为3.98元/斤,鲜蘑为4.98元/斤,水黄瓜为3.98元/斤,香菇为4.98元/斤,豌豆为4.98元/斤,紫芸豆为7.98元/斤,韭菜为4.58元/斤,特价尖椒为6.98元/斤。

如此来看,菜价相比2月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高。

笔者家乡菜价上涨,主要是受购买的人偏多,使得蔬菜短期内供应不过来,带动价格走高。

同时,前几天气温偏低,大棚蔬菜长势缓慢,也减少了蔬菜上市量,菜农也有了挺价走高的心态,从而带动菜价上涨。

不过接下来气温回升,相信蔬菜生长速度加快,进而产量增加,带动菜价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3、面油走高

近期,受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受阻的影响,食用油价格开始了一波大涨,大豆油、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比去年涨了65.8%,相比原油50%的涨幅更为强烈。

就目前来看,新发地市场豆油批发价从240元/箱涨至270元每箱;郑州批发市场中,20升大豆油从190元涨至220-225元/桶。

除了大豆油外,其他油价格也已涨高,如一箱花生油已涨至370元,调和油为240元一箱,菜籽油为275元每箱。

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全球的80%,受其影响,大豆油、菜籽油价格均迎来涨价,部分国家更是颁布棕榈油出口禁令。

当然,近期不少人发现米面价格也开始走高,尤其是面粉,以50斤一袋来看,其价格普遍从85元涨至105-110元。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五得利面粉为103元每袋。

面粉之所以涨幅这么大,还因小麦价格涨至1.6元大关,而往年才不过1.25-1.3元每斤。

而受面粉走高,市场大米价格也有所走高,但涨幅不大。

不管怎么看,相信要不了多久,高涨的“菜篮子”价格会再次回落,大家咋看呢?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97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