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随着夏天的到来,又到了吃水果的旺季了。
要知道在水果刚上市的时候,往往量少,所以价高,一度令人望而却步。
但是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监测,全国水果均价连续2周回落,时令水果像西瓜、甜瓜等降幅明显。
1、大量上市,水果降价了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监测,6月份第一周,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均价为7.31元/公斤,环比下降了1.1%,这也是连续第二周水果价格回落。
其中,像常见的西瓜、甜瓜等时令水果品种,与上月相比,价格降幅达到了20%左右。
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是上量的增加。
随着5月下旬开始,江苏、云南、山东以及北京周边等地区西瓜进入到了集中上市期,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价格持续回落。
例如,北京新发地西瓜价格上个月还在3.2-3.3元/斤,进入6月以后就回落到了2.4-2.5元/斤,明显便宜了。
除了西瓜以外,近期河北、山东的甜瓜也迎来了大量上市,价格相比上个月降幅也达到了20%。
此外,像荔枝、樱桃、桃子等也逐渐进入到上市高峰期,价格也陆续有所走低。
2、水果产量稳中有增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水果消费大国,正因为市场需求庞大,近些年我国的水果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品种也不断增加。
当前,水果产业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位居第三位,仅次于粮食及蔬菜两大品类,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相关预测,今年全国水果产量或将达到2.99亿吨,同比增长2%。
品种方面,除了大宗水果苹果、香蕉、柑橘、梨等,时令水果发展也很快,而从消费层面来看,随着饮食结构的转型,水果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也在增加。
3、吃货们为啥高兴不起来?
水果价格回落按说是好事,但是吃货们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2个原因:
一是虽然近期水果价格连续2周回落,但是对比发现,相比去年同期,价格仍然高出不少。
以苹果为例,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的数据监测显示,去年同期全国苹果批发均价为6.56元/公斤,而在上周全国批发价格为8.13元/公斤,同比涨幅达23.9%;
菠萝去年同期批发价格为4.23元/公斤,而今年则为5.19元/公斤,同比涨幅也达到了22.8%;
西瓜价格上周回落到了4.8元/公斤,环比上上周的5.18元/公斤下跌了7.4%,但是相比去年同期却仍然上涨了16.8%
二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开工率下降,部分家庭收入受到影响,使得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
所以,即使水果便宜了,消费动力却不足。
不过,水果价格同比偏高一方面是受种植成本以及人工、运输费用等成本增加影响而上涨,而另一方面也与成熟上市周期有一定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后续上市高峰来临,水果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青菜价格一个晚上翻了一倍,昨天还是每斤2元,今天变成4元了”“一斤菠菜要卖15元”“猪肉也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菜价有波动,而且全国各地都出现类似情况。有自媒体将此解读为“这是物资短缺的信号”。这是真的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查证发现,蔬菜价格上涨不假,但与“物资短缺”关系不大。
菜价为何涨?
全国蔬菜价格变化,主要与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降雨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表示,进入9月后,寒潮和持续降雨天气对全国主要蔬菜产区造成一定影响,蔬菜供需偏紧,秋冬季蔬菜价格创下历年来新高。
按照往年采收情况,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各地地产蔬菜和南方产地蔬菜批量上市,加上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小幅下行趋势。
但今年9月下旬以来,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并迅速降温,导致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上海部分农产品批发商也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与“南北衔接断档”有关。以菠菜为例,本来这段时间供应上海的菠菜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聊城。但当地菠菜基地受淹,使得批发商转从其他产区寻找供应商,从而提高了价格。
菜价什么时候跌?
受天气和供求变化影响,菜价涨跌是常态。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信息,目前南方产区的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能按期上市,这将推动菜价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只是在短期内,部分蔬菜品种可能还会上涨,但大趋势是回落。
就上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看,根据往年规律,从9月底开始,上海客菜供应将从北方产区逐步转移到南方产区,今年北方产区提前收尾,才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客菜和本地菜的供应量都在提升。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国际、江桥市场、江杨市场等三大一级批发市场反馈称,经梳理排摸,目前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本市主要蔬菜供应的南方产地菜源均有保障。同时,三大批发市场正加大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组织辣椒、娃娃菜、豆类等花色蔬菜,从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组织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云南和福建等地组织西葫芦、笋类、绿叶菜等蔬菜,丰富近期的蔬菜市场供应。
地产蔬菜的供应也将增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表示,9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有利于地产蔬菜生长。秋冬是最适合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生长的季节,产量高,品质好。
物资缺不缺?
官方统计还显示,菜价变化与天气变化和不同产区产期衔接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物资短缺。
首先,目前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并非年内最高。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92,“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是127.66,“粮油产品价格指数”是108.6,环比前一天均略有上升。但如果放在全年看,以上指数并未处在最高位,最高位出现在今年2月,该指数在今年1月和3月也均高于目前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类农产品价格数据,重点体现鲜活农产品、粮油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
其次,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记者查询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近7日(10月15日至10月23日)主副产品价格,其中蔬菜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肉类和禽蛋呈小幅上涨,但水产品、水果和油价均保持稳定。
其次,各种主副食品生产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其中,夏粮量质并增,产量2916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60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稳定。其中,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水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