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苹果好吃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1:25:10
字号:

问题一:山东苹果好吃还是山西苹果好吃 一、滞销严重性对比

山西苹果好吃吗

今秋山东苹果喜获丰收,但是苹果销售却遭到冷遇。据统计,蒙阴、沂源、日照、烟台等地均有大量苹果滞销,一块多一斤商贩都不敢收,而相对来说,同为苹果产出地之一的陕西省情况则好的多。

二、市场面向差异

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白军飞博士等人撰写的《基于路径依赖视角对中国苹果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异化的解释对陕西和山东苹果产业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一文指出,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异化趋势,其中,以陕西和山东两个地区最为典型。尽管陕西和山东两省的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苹果生产,但是在经历30年的发展后,陕西和山东苹果产业表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征。

山东:苹果产业带有明显的出口导向性

大量鲜果出口对山东苹果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是中国较早开始苹果鲜果出口的省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少量出口苹果鲜果,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山东苹果的出口迅速增长。相较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对苹果品质的要求更高,不仅对苹果的外观、品质要求较高,还要求在产后保鲜、贮运和包装方面一条龙作业,而山东苹果一直粗放采收和装运,果品在运输中腐烂损坏严重,极大影响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陕西:果汁加工助力产业链条

在控制生产标准,不断地推出新品种保证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陕西果业继续壮大果汁加工业,据陕西省果业局产业化处统计,目前全省有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7家,35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63万吨,可消化鲜果400多万吨;产品90%实现出口,提高了陕西果品的知名度,目前陕西省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苹果浓缩汁集中产区。

三、营销方式的差异

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水果展厅里迎面而来的,是巨幅的陕西苹果宣传画,大多摊位也被陕西省占去。相较之下,山东省的企业只去了三两家,且偏居展厅一隅。在南方一些大型超市里,陕西等地的苹果已与山东苹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现代网络构筑陕西省苹果营销新模式

商品核心竞争力在于过硬的质量。但是,决定企业生死成败的,更是商品能否最终卖得出去,因此马克思将销售环节称之为惊险的一跳。为了缩小生产领域与市场要求之间的差距,陕西果业部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使市场主体更趋集中,因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为提高。利用现代网络建立全国营销网络,在微博注册洛川绿迈果业专业合作社和宜川县腾博果业合作社构筑了新的营销模式,对市场的把握将更为灵敏,可以根据市场信号及时调整生产、加工的规模和方向,进可攻,退可守。

苹果出口量坐滑梯出口之门越来越窄

山东省果农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美国、新西兰等国家有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网络,山东苹果出口仅以周边几个国家及地区为主。苹果营销公司或营销个人没有与果农形成利益联合体,参与国际竞争力弱。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国内消费市场,如果没有立足国内市场,就无法避免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

四、品种结构差异

苹果是一种多年生经济树种,其生产的果实为商品,一经栽植,如有不适,再行改植,则损失殊大,所以在选定品种时,首先应具备优质、高产、少费的三个条件。世界上的苹果品种约8000个以上,而经济栽培的品种不过100多个,品种选择的适宜与否,对苹果的产量、质量、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

陕西苹果的特性

在陕西目前在生产中可见到的苹果品种有40多个,主要品种为富士系、嘎拉系和元帅系,早中晚熟合理栽种,其面积和产量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形成了以红富士、嘎啦、粉红女士为主的系列化、多元化、国际化优良品种的格局。同时根据陕西自然条件和苹果深加工的需要,澳洲青苹近年来......>>

问题二:山西哪的苹果好吃? 石楼的!

问题三:山西的苹果是最好吃地吗? 算不上是把,但确实很好吃啊

希望采纳

问题四:山西哪里苹果最好 北京盈陈隆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溢价授权经销商全线产品,目前负责中国北方地区的业务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迅速上升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业务范围已覆盖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省,已成立了在这些地区的高五家分公司和大约10专业标准。

问题五:山西运城苹果好吃,还是烟台苹果好吃? 我个人比较喜欢山东烟台的苹果,所以说还是烟台苹果好吃的。

问题六:山西苹果哪里最好 晋南,比如吉县苹果,运城红富士

问题七:山西苹果是不是很便宜?多少钱一斤?还有陕西,山东哪里的好?谢谢辛苦了! 陕西和山东苹果各有特色,陕西苹果主要是脆甜,山东苹果水分多,山西苹果介于两者之间,要说便宜,每个省都有便宜苹果,主要是以膜带纸袋来区分,膜袋最便宜,纸袋最贵,纸夹膜介于两者之间,整体来说陕西苹果价相对最高,山东次之,山西最后,因为陕西苹果,特别是高原苹果,以脆甜爽口文明,吃起来特别香甜,山东苹果虽然不甜,但是离海近,苹果果面非常好,卖相一流,很多人买去送礼。山西苹果特点相对不突出,所以价格稍微低一些。

问题八:烟台红富士好吃 还是山西陕西苹果好吃? 各有各地好处,烟台苹果触色泽鲜艳、清脆香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产量高、品质好,苹果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江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

陕西苹果要属陕西洛川的苹果好了,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

山西苹果,地处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无霜期长,加之土层深厚,节令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优势,苹果味美甘甜。

种植环境不同所产的苹果口味当然就会不同,烟台、陕西、山西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苹果各有各的优势。

查询关注更多苹果信息请关注中国苹果网,免费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价格信息及供求信息,全国最大的苹果信息资讯平台。

问题九:山西运城苹果那里好 临猗坡上的比较好吃

问题十:山西苹果、陕西苹果、山东苹果那个好吃,有什么特点?大神们帮帮忙 山西。陕西靠近黄河一带的口感比较好,但没山东苹果漂亮,果面红度不足,山东苹果由于气候原因漂亮但口感差,没山西陕西一带的脆甜

分析比较详细的文章:

即便在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仍有许多自诩“制造大国”的中国企业人在固执己见,不能正视自身存在产业结构选择方面“加工并非制造”,以及经营理念方面“生意并非事业”这两大本质病原。

无情的经济现实,让2008年成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次贷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持续的出口受挫和缺乏后续资金等困难,使得中小企业倒闭现象由起初的暗流涌动,恶化至目前的尸横遍野。随着奥运后经济回暖美梦的破灭,股市持续走低,继之华尔街爆发金融海啸,乳业更不合时宜地以“毒牛奶”失去世界……制造业的生与死,同样导致相关行业出现萧条景象,由此拉开中国企业社会进入冬天的序幕。

一、中国制造的内忧外患

本质表现:哪里最发达,哪里最受伤

以玩具巨头“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突然倒闭,以及素有“糖王”美誉的广东中谷糖业集团庞贵雄先生跳楼自杀为代表,加上众多无良老板携眷私逃国外之事,珠三角已然哀鸿满地;位于长三角的江浙一带,曾经是民间借贷最发达的地区,同样堕入无助的深渊。在这场巨大的危机中,除了众多企业遭遇灭顶之灾,也必将有一些老板陷入绝望。

1.外贸总量表现(1)

从泛珠区域(2)的进出口贸易及相关表现稍作展开。

2008年上半年,在GDP增长方面,仅江西省同比增加13.3%,其他省区的整体经济势头呈放缓趋势,同比增长率平均下降3.7%。进出口总值4035.1亿美元,虽同比(同上年比较,下同)增长16.7%,但低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2.7%。其中,广东进出口总值为3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但增幅低于全国12.4个百分点。

泛珠区域累计贸易顺差675.4亿美元,增长8%,同期比增幅回落44.7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额的68.2%。其中,出口总额为2355.3亿美元,增长15.4%,低于全国出口增幅6.5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679.8亿美元,增长18.6%,低于全国进口增幅12个百分点。

比较中国内地进出口的总体表现得知,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减速和进口加速态势。

2.传统大宗商品及企业总体表现

2008年上半年,由于外需不够和低价不再等多重原因,泛珠区域出口增幅明显减缓。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8.4亿美元,下降23.2%;塑料制品出口34亿美元,下降7.3%;鞋类出口80.8亿美元,增长11.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家具及其零件出口58.9亿美元,增长23.9%,增幅略微放缓0.3个百分点;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31.5亿美元,增长19.3%,增幅放缓8个百分点;玩具出口23.4亿美元,增长3.1%,增幅放缓26.5个百分点(如下表)。

同时期,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倒闭数超过1万家,另外超过2/3以上的纺织企业将面临洗牌或重组。仅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就已占到收入比重的8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则跌入“不景气”区间,二季度为98.5,同比下降22点,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跌至122.4和131.5,同比下降22.7和23.3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相关行业表现

由于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2008年上半年,就泛珠区域相关行业出口而言,钢坯及粗锻件出口531.9吨,下降99.9%;钢材出口333.2万吨,下降25.2%;铝材出口45.3万吨,下降10.5%;水泥出口85.8万吨,下降20.3%;化肥出口287.9万吨,增速由去年同期1.3倍减缓为14.8%;农产品出口50.8亿美元,增长12.4%,较去年同期回落了6.6个百分点。而在进口方面的主要表现分别为,汽车进口3万辆,增长62.7%,价值10.7亿美元,增长79.8%;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84.7万吨,增长57.1%;农产品进口65.4亿美元,增长52.8%;锰矿砂及其精矿进口127.6万吨,增长27.5%;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2248.3万吨,增长19.8%;成品油进口571.1万吨,增长13.6%。

9月份前后,在金融海啸的倾巢之下,房地产、钢铁及其关联行业均无完卵。此处不探讨房地产市场早已出现的全国性持续低迷问题。

10月份以来,国内钢铁及相关行业全面亏损。仅钢铁大省河北,已有超过四成的小钢厂倒闭,铁矿石企业普遍倒闭,积压的矿石染红了港口。由于需求疲软,这些高价进口的原材料必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而且,行业性亏损现象究竟将持续多久?是不得而知的。关联行业,如北京市五金建材市场就同奥运前的表现迥异,以及房地产业,销售情况直到今天仍无升温迹象。

4.经济社会受影响的表现

同样,制造业危机对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也对运输及服务行业的发展,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首先谈金融、资本和企业的关系。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要有足够强劲的现金流,一家成熟的企业并非离了银行就必然死亡。但中国企业发展具有自身明显的特色,以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包括类金融机构或个人在内)的关系最为微妙,构成了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同企业“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借贷就没有产业的发展,企业基本上没有积蓄,有多大产量老板就敢借多少钱;二是几乎每位老板都对资本运作情有独中,且对IPO上市(4)有某种特殊情结,但又过于关注收益回报表现,疏于精细化管理。

其次说运输。目前,从事货运与物流的国内外企业,相继呈衰败或破产表现。这一态势也表现在客运方面。从近期一份并不完整的《中国部分倒闭企业名录》中,发现其中至少有超过30家大中型国际货运或物流公司倒闭,超过100家中小型企业破产。而实际上,据笔者考察所知,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国内货运与物流企业均已开始出现亏损,或濒临破产的压力;涉外运输及港口运营更是风声鹤唳,相关中小企业频频倒闭;中国航空运输2008年前三季度客货周转量,平均同比至少下降5%。

再讲对各类基本服务业的严重影响。目前,不仅是连锁商业和零售市场受到影响,餐饮酒店业也难以幸免于难。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杨位醒坦言,餐饮业将成为“倒闭潮”的下一个“重灾区”,未来一年的生意并不乐观。

综合国内整体表现,借鉴相关经济运行数据比较分析可知,中国企业具有的“加工”属性这一行为病原已沉疴恶化:一旦进口国需求降低,危机迅即爆发。即便是泛珠区域这片国人曾经无比自豪的“制造业热土”,也就必然验证了“加工暴富终有期”的命运:这一产业结构素质下的中国企业社会,处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大局势,必然是哪里最发达,哪里最受伤。

二、变革谋变

基本点:产业要转型,企业更要管理转型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奉行自由市场原则和凯恩斯主义的美国因政令繁杂而出现众多金融衍生品终致华尔街风暴,其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而过于放任的管制环境和过分依赖外贸的中国,目前的企业危机,则是实体经济潜藏已久的本质病原终于火山爆发,是社会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初步征兆。

可以说,同发达国家大企业同中小企业在产业分布及营运模式方面泾渭分明的差异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几乎是处在相同的行业和发展水平上:凡是大企业做的事,中小企业都能做,甚至单个私人也能做。此次必然的危机告诫我们,亟需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变革与转型。

1.产业结构调整

在占最大份额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回落,以及矿产资源进口增长这些不利表现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半年,泛珠区域机电产品出口值是1532.2亿美元,增长21.6%,占出口总额6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782.9亿美元,增长21.9%,占出口总额33.2%。这说明在出口萎缩的总体态势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依旧保持了20%以上的稳定增长幅度。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泛珠区域外贸发展globrand.com本身呈现极不平衡的分布状态,也因为很多省(区)对外贸的依存度不高,可见,中国企业目前尚未颓至“兵败如山倒”的绝境,但由于一般加工贸易收入占GDP的巨量比重,充分反映了国内和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紧迫性。

当然,也必须正视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主要有:一是如何消化和激活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导致附加值不高的技术研发问题(5)?三是如何进行产业整合和优化企业管理?四是如何综合提升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生产效率和市场运作能力,以提高竞争国际市场的实力?

2.既要增加内需,也要拓展内销

尽管生产过剩导致大宗商品及相关产品的内销价格下降,但这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消极的影响,既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生产,必将迫使众多企业减产,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同时,必然带来一定的城市失业问题和农业经济压力。所以,从上到下都必须要正视并及时妥善解决此次制造业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冲击。

一方面,中央政府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取消贷款限制,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鼓励技术进步;并通过相关经济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各种措施有效增加内需等等。可喜的是,至本文撰文收笔时,近日中央政府已公布注资4万亿人民币的十大宏观措施。

同时,地方政府应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摆脱大量的生产过剩,以及企业后期发展的困局。比如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日出台《关于推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五大政策举措,对内销纳税大户以及创立了内销品牌的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予以资金奖励,鼓励更多出口企业转攻国内市场。而针对企业所担忧的渠道和品牌难题,明确指出将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一般贸易方式,生产适销国内市场的产品,逐步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创立内销品牌;并将组织和引导企业参加国内会展,为外销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良好的展示和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增加掌控市场的实力。譬如,“渠道为王”永远是家电厂商的命脉。在产业利润被日益摊薄的今天,为应对家电连锁巨头的强势要价, 厂商采取自建渠道、改变渠道或自行开发终端市场等营销策略,是业界对市场模式进行转型的积极之举。这既要求厂商就此增加开支和抓好销售团队管理,也要避免采取“层层批发”的传统模式,确保最终消费者得到实惠。

3.必须改变企业老板的思想:是矫情、煽情,还是无情?

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至少存在如下两点核心难题:

(1)低端的产业结构以及固化的落后营运模式。

这包括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地理上向内地转移的沿海企业,并没有改变产业层次和营运模式;第二类是向沿海企业学习的内地企业,产业层次也是相对较低的。

(2)极具投机性的中国企业社会“造就”“四不像”的中国老板。

作为企业社会的主动主体,中国老板既不像投资家,也不像企业家。这正如中国某位知名民营企业老板所说:“我做企业,就是要将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充分反映“只求得,不愿舍”这一极端的利己本质动机和过于短视的经营眼光。

必然地,一旦遭遇危机,往往市场“势如破竹”以及人才“树倒猢狲散”。前期顾雏军科龙危机,近期三鹿和牛根生蒙牛危机等等,都是典型范例。

4.企业管理转型的出路:企业市场化,管理社会化

由于实际控制者在经营理念方面的头脑病原,即便是新的企业或投资者的出现,或是新管理层(主要是职业经理人)的加入,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命运。也可以说,老板文化并不一定错,错的是形成老板文化的理念。这证明了中国企业社会各个主体的管理模式之变,在未来具有相同的方向:管理社会化。

何谓“管理社会化”?简单地讲,是产权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契约委托管理,产权所有人不再亲自去操作企业和经营资产,而是依靠和委托职业经理人团队去管理。在管理实践中,随着职业化管理团队的介入以及组织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具体的战略实施与目标管理活动中,不再是将管理目标当成或有或无的指标,而是首先建立一套必须高度强调管理目标和确保长期收益的综合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承载的各项管理目标,既是企业市场化与管理社会化的一种标志,也是企业履现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载体,更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为向社会捐款和“献爱心”那么简单。

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契约委托管理,这里本人稍作展开。由于一直以来,政府没有解决好以职权、责任和利益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问题,且人为地将经济指标放在了对国企经营者考核的第一位,这种短视属性始终导致对管理者进行综合评价的机制十分不合理。因为追求经济利益不应损害社会利益,过分强调经济指标必然滋生经济掠夺行为;而重视高额收益以及必然出现的管理者贪腐,又似孪生兄弟。这既是中国国有企业走向行业垄断和市场独占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有企业在顶点阶段容易因外资介入而出现瞬间崩塌的主要内部威胁。非国有企业老板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是同国有企业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泛国企化弊端的原因。可见,老板应当高瞻远瞩地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主动地选择规范管理之路,积极地追求满足各项管理指标要求的利润目标。

目前看来,若不利用危机从根本上诊治病原,不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实现企业管理社会化,企业将永远无法获得长期生存与发展之机。

我们将拭目以待,在中国企业社会,如同企鹅的中小企业,将如何度过严酷的寒冬?如同北极熊的大型企业,将如何迎接炙烤的酷暑呢?

(1) 文中数据均来自于官方。实际情况可能较之更为严重与恶化。

(2) 指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

(3) 中国海关统计资料。

(4) 一般来说,采用IPO上市的中小企业,公司本身达不到上市的条件,比如资产净值未达挂牌门坎,因此必须借助社会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才能顺利实现挂牌上市。所以,采用IPO上市的公司,其自身条件相对于用老股上市(NON-IPO)的企业来说,是较为宽松的。也就必然带来一些盲目上市现象。

(5) 既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也同新兴市场国家有一定差距。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中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在钢铁和纺织业领域的差距是4.1年,而在电子领域差距为3.4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6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