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影响社会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 *** 机关背上了沉重的?瘢?氩环蟪觯庵植普?纯稣?桥┐謇氖辗训母?粗?弧A硗猓莨?彝臣凭值谋ǜ妫?┐宓幕?嵯凳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恶化,诱发的农民反抗时间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加大,出现了反抗形式逐渐升级,出现暴力化趋向。“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三农问题”的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
国民待遇
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 *** 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 *** 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 措施
国务院总理 *** 在3月5日的 *** 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编辑:何延波)
近几天来,笔者看到网上关于三农,有这样一种观点:建议取消农村低保、粮补等补助政策,这样农民才能受益更多。这是咋回事呢?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为啥要支持取消农村低保?
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是给困难农村家庭发放的一项生活补贴,可以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现实生活中,很多困难家庭缺少收入来源,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低保补助虽然不高,每个月一般只有几百元,对他们来说却是雪中送炭,能解决最起码的吃饭问题。
这么好的政策,为啥有人建议要取消呢?支持取消的原因在于,现在农村低保在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宝贵的补助资金,没有给到真正困难的家庭,而被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并不困难的人冒领了。
低保补助虽然不高,但每月几百元,每年也有至少四五千元,有的人为了不劳而获,就盯上了低保补助,通过各种违规手段,把自己也评为低保户,每月领低保补助。特别是有的村干部,在各种扶贫补助评选中出现了“优亲厚友”的问题,明明自己的亲属、朋友家庭条件不差,也把补助资格给他们。
近年来经常有媒体报道说,在低保进村入户核查时,发现所谓的“低保户”竟然住着崭新的还有装修的楼房里,各种家具家电齐全,有的还有小汽车。这显然就是假低保户,属于违规操作。
正是由于这些假低保户的存在,让普通农民感觉到,还不如彻底取消低保这些政策,免得让好好的补助,都让这些人冒领了。
为啥又要取消粮补呢?
粮补现在的说法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给种地农民发放的补助,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地种粮积极性。粮补可能是惠及农民最多的补助,凡是家里种地的都能领。
目前各地的粮补,每亩地每年从40多元到150元都有。虽然看似不多,但家里要是有十来亩地,一年也有至少几百元。在种地成本日益提高、粮价却相对涨幅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多发一项粮补,多少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那为啥要建议取消粮补呢?可能包括这些原因:一方面,虽然发粮补了,但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跟外出打工相比几乎不值一提,打工一两个月,可能就比种地一年挣的更多了。想要提高农民收入,粮补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农民想要的是大幅提高粮食价格,让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的收入跟打工差不多,这样谁还愿意常年离家外出打工?
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多种粮大户,本身他们就是城里或者农村的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通过土地流转,低价租了大量打工农民的耕地。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这些种粮大户,能降低投入成本,每亩地获得收入,比小农户更高。大户种粮种地收入更高,却还能领着粮补,更何况还有的大户专门“骗补”,大量套取国家的补贴资金。
因此,才有农民建议,干脆直接取消粮补,提高粮食价格,吸引农民返乡种地种粮,这样就能解决农民为了进城打工而抛荒耕地的问题。
取消低保、粮补有可能吗?
笔者认为,因为当前农村低保、粮补存在问题,就要取消,并不合理,也不现实。低保取消后,困难家庭将如何生活呢?粮补取消后提高粮食价格,那种粮大户只会更多,小农户租地收入大幅提高,也都愿意把地租给大户。
低保、粮补存在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各种办法来完善,剔除那些“害群之马”,让低保给到真正困难的家庭手里,保障粮补发给真正种粮的农民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