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好现代感召力的城市,香港的经济超级发达,而且这里的娱乐产业也是世界第一流的存在,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旅行体验,下面给大家分享香港吃饭贵不贵详细分析。
根据2017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数调查》显示,香港超过东京,排名全球生活成本最高成本第二位,成为亚太地区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这项调查还不包括香港令人乍舌的房价,只是餐饮、购物、休闲活动等一般支出,可见香港日常消费的物价高。
在香港吃饭贵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游客集中的旅游区、豪华商业区,但如果不去那些高档餐厅或前往平民的生活区,价格并不是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甚至对比食材的新鲜度,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
香港餐厅是一个什么样的消费水平?香港被誉为“美食之都”,在这个区区1100平方公里的拥挤城市中汇聚了一万多家餐馆,其中米其林推荐的餐厅就有230家之多。
香港人爱吃,也喜欢研究饮食,中国、西方、亚洲的各种风味美食相互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香港美食文化,这也让很多游客慕名前往香港。香港有太多的高档餐厅,人均消费几千并不稀奇,但是丰俭由人,有贵的自然也有便宜的。
香港一般街边的茶餐厅,不仅具有浓厚的市井特色,而且是香港饮食文化历史的缩影,价格也很便宜,人均消费30-40港币,节省一点一碗面可能也就20港币。
此外,像本地连锁餐厅大家乐、大快活、美心、翠华等的套餐也就30港币左右,很多著名的“米其林”餐厅价格也非常亲民。
香港餐饮物价高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香港寸土寸金,人工费高,并且几乎所有食材都要依靠进口,即使像海鲜,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香港餐厅经营成本要高很多。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我们不能拿大陆的收入与香港的物价作对比。
香港大多数人均月收入超过2w港币,虽然他们也有购房的压力,但是餐厅30~40港币的价格对香港人说并不算贵。
其实,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物价也不便宜。上文提到的《全球生活成本指数调查》中,上海位居第8位,紧跟其后的还有北京(第11位)、天津(第12位)、深圳(第13位)和广州(第19位)。
在这些城市中,平日与亲友外出吃饭,人均差不多100元左右,“一顿正常饭也就十多二十块”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少见。
所以,香港餐厅的价格的确不便宜,但是你可以享受更新鲜的食材、更好的服务,那么这个价格看上去还是物有所值的。
本次去香港是去旅游,带着孩子和老婆。先说住,住的是九龙区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每标间600元,但除了配套设施外,房间根本没去和国内比,这么说吧,相当于国内好一点的快_酒店,面积16,7平方米左右,床是1米宽的,淋浴间最多90宽,进去都困难,吃的方面,根本不敢在酒店用,随便说一句,这个房价是不含早的,用一个早餐要100多。
吃只能在外面解决,附近有一家小有名气的餐厅,叫翠华餐厅,也就是中式快餐店,3个大人,一个小孩,胡乱吃了点,268左右。后来几餐,选择在茶餐厅解决,相当于国内苍蝇馆子,环境如图
价格不多说,见图
关于日用消费品,看了几家超市,不管饮料,方便面,奶制品还是其他,首先是没多少国内产品,这点很替国内厂商悲哀,是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不知道,同类产品价格是国内3至4倍,7一11店(相当于国内连锁便利店)也是如此,饮料都是10起,遇到做活动,300升可乐19元三瓶。
文末有张记美食指南,吃过的东西都很详细。七月二十号刚从香港回来,在香港住宿一定要住600左右的,600以下的实在是太坑爹,在香港米其林餐厅很多,三星就不说了,去了十几家一星的米其林,人均消费大概是50-100。
添好运,何洪记,沾仔记都是香港特别有名的米其林一星餐厅,每顿饭人均消费大概最少在50港币。去香港呆了一个礼拜每天吃的东西都有记录,甜品建议去铜锣湾那边的义顺牛奶公司,他家的双皮奶特别棒,添好运家的酥皮叉烧包真的是特别爆炸,香港的物价虽然贵,单价高,但是食物的品质真的是特别高,牛肉面里面真的有牛肉,而且是大块的牛肉。
在香港早餐吃天下第一肠粉两个人一百元,中午吃添好运在200元,下午在吃些甜品大概一百元,晚上在吃一顿在200元以上,一天光吃大概600块港币,当然也可以去元朗那边吃便宜的小吃,但是元朗那边环境差,感觉和城中村差不多,不过还是建议元朗呆一天就行,铜锣湾和尖沙咀可以多住几天。
香港的吃的真的是太棒了,吃货的天堂,元朗那边的车仔面,b仔凉粉,烧卖皇后,串皇都是元朗那边很经济实惠的店,上环中环的饭品质高,单价高,在中环附近有兰方园,是丝袜奶茶的发源地,而且兰芳园在大陆没有任何分店,所以大陆的都是假的,他家的丝袜奶茶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但是20块一杯,半杯都是冰,我喝了两杯最后剩下一杯冰。记得告老板少冰,而且下午6点就关门了,只能去旁边兰芳园的肉店买奶茶。实际都是一家。
我再说一下,香港的饭的品质是真的高,50港币折合人民币42块多,但是同样价位的饭,香港做的会更用心,简简单单的一碗面,汤都做的非常棒,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只是感觉抛开其他,就做饭,他们的品质更好一些。而且香港服务员的工资一个月一万二港币,折合人民币10200多,大陆的人均工资也就是两三千。大陆的十块是工资的二百分之一。香港的二百分之一是60,同样都是工资的二百分之一拿出来吃的饭就很大。
沾仔记云吞面米其林一星(上环)。店里只有三个品种可以双拼或三拼
九记牛腩香港最好吃的牛腩(上环)强制消费48元/位。牛腩肉量很足,但是煮得很软,看个人口感。人多的时候需要拼桌才行。
添好运茶餐厅米其林一星(西九龙海庭道)极力推荐酥皮叉烧包服务让人很舒心菜品都是极品。
第一肠粉(太子地铁站附近)老板娘服务比较淡漠,但是肠粉真的好吃。
兰拉面Ichiran酒店附近
(尖沙咀)日本一兰拉面在日本以外开设的唯一一家分店,气氛很不错,浓度推荐吃清淡的,价格略贵,但味道极为纯正。
乐烧鹅米其林一星(中环)强制消费50每位。网上都有推荐,但是服务态度极差,而且价格高,菜品一般。《不推荐》
兰芳园丝袜奶茶创始地(中环)20元一杯
甜度刚好且在丝袜奶茶独有的涩感下口感极佳,但是量有些少,一杯奶茶有半杯都是冰块。下班早,去晚了也可以去旁边的一家烧腊店喝。
德成号最好吃的蛋卷神级手信(北角)8点半之前排队最多买四盒400g的或者2盒800g
义顺牛奶公司双皮奶(铜锣湾)原味双皮奶和法兰西多士超级好吃,极力推荐吃这两种。
何洪记干炒牛河和云吞面米其林一星(铜锣湾)人均100品质一般装修环境没有什么特别。不推荐
越北牛肉粉专门店
生牛肉河粉。(西环水街)无意间路过的的一家餐厅,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这家店的食材选料无可挑剔,制作非常用心,底汤口感极佳让人回味无穷。极力推荐生牛肉河粉。下午两点零五分以后再去是下午茶时间,每样菜品价格会便宜十块钱左右。
永年士多(朗屏地铁站附近)车仔面。便宜量超多。自选三份肉或菜加到车仔面内。一碗管饱
佳记甜品(朗屏地铁站附近)b仔凉粉87元一份
差不多有4斤重的各式水果,下面是凉粉和龟苓膏,份量超足,缺点太甜甜到发腻,建议三人以上吃。
以上就是对之前香港之行的美食做的部分记录。
为何香港一斤是600克
水果店水果定价的方法有:根据选址定位定价、根据附近同行价格定价、根据水果质量定价、巧用零头定价、买量促销定价。
1、根据选址定位定价
在定价格之前建议先去附近各个水果摊、水果店打探一下周围市场价格情况,了解下周围的定价,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定价。
基本上要和周围价位保持差不多的节奏,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引发恶性竞争,尤其是落单经营的朋友在定价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2、根据附近同行价格定价
以同种单品定价为例,如果定价超出预计的 30%,就可以把自己的定价就定在这个毛利点上,提升竞争力。
如果同行也是 30%,那你就保持这个点就行,但要保证你水果的新鲜度和品质比对方的好,或者要是自己水果质量真的很好也可以适当提高自己的定价。
3、根据水果质量定价
水果易损耗,新鲜度决定质量和价格,刚上市时,如果周边没有同类水果,定价可以稍微高点;如果周边已有,那么略低一点点,因为顾客一定会选价格偏低的,此时毛利可以在 30%-40% 左右。
当水果质量下降时,价格需立即调整降低,以求快速出手,此时毛利可以在 15-20% 左右。
4、巧用零头定价
给水果定价的时候要记得多用零头定价,尽量避免使用整数制定价格,比如 3 元、8 元这样,因为价格越明确,顾客对于你所买水果价位的评判越容易、越快速。如果使用零头定价,就有效削弱了价格对于眼球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客率。
5、买量促销定价
俗话说“一个便宜三个爱”,任何时候,便宜的商品在竞争中总是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夏季热销季节,难免会有库存积压、动销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采取买量促销的定价方法,用毛利率低的产品引流。
做生意的技巧
1、创意制胜
努力开发你的创造力,围绕你的事业让思维不受拘束地展开联想。经营最可靠的是创意,一个好点子、好创意往往能使你的经营之路柳安花明。
2、当机立断
要赚钱必须果断,学会迅速地审时度势。快速决断能够使你占据领先优势,拖拖拉拉、畏首畏尾、不敢决断是赚钱之大忌,这会让你一次次贻误良机。
3、穷追猛打
成功者往往是持之以恒、埋头苦干的人。做事有头无尾,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要赚钱就不能怕辛苦,如此则成功可期。
因为香港香港采用的是"司马斤"制,1司马斤=604.79克≈605克。
在我国古代,一斤所代表的克数是一直在变的。西汉时期每斤折算过来只有256克,到了唐朝就成了640克。但从“斤”这一概念开始,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两,在民国时期差不多就是31.2克,所以在那个时候,一斤是代表16两,也就是605克,人们常说的半斤八两,就是这个意思。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颁布了统一计量制度。现在流行的一斤十两,就是在那个时期,由温州人姜周元先生首倡的,并很快得到重视。
香港直到1997年才回归祖国的怀抱,所以并没有赶上祖国的计量制度颁布,而是延续了之前清朝关于“斤”的标准,而香港一些需要计量贵重物品的行业,如黄金首饰业,依然沿用老式的计量单位,称为“港称”,也就是习惯上称的“司马称”,所以香港一斤就约等于600克。
扩展资料
香港重量单位:
香港文化的多元渗透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香港度量衡制度为例,不仅有通用的国际单位制(公制,香港称 “十进制” ),也继承了中国旧制(司马斤,区别于北洋时期库平制以及近代市制)、殖民时期引进的英制,亦有少许进口商品采用美制。
香港超市及街头的水果等食品常用的计量单位为 “磅” 。“1 磅 (lb) ” 比我们熟悉的 “1 市斤” 要稍稍少一些,不过可以近似为相同。“安士 (oz)?” 又称 “盎司” ,“1 安士” 的质量与“半市两”相近。
街市或小店买粮食、鲜肉时用的 “斤” 并非我们在内地时熟悉的 “500 g 市斤” ,而是沿用旧制 “司马斤” 。比我们熟悉的 “1 市斤” 稍多,约600g。
海味店、药店同样惯用 “司马斤” 及 “两” 。由于此时 “1 斤” 不再是 “10 两” 而是 “16 两” ,需注意虽然 “1 斤” 多于 “1 市斤” ,“1 两” 却是少于 “1 市两” 的。十六进制为我国旧时社会常用,“半斤八两” 的来源就是这里。
而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所使用的 “两” 则又是另一种 “金衡两” 了,与上述的 “两” 都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