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养蚕,就不要把它取下来。当你保存它时,你可以把它夹在一本书中。蚕出来后,可以用刷子把蚕宝宝扫到桑叶上。如果你不想留着,就把它丢了。
如果你的纸很重要,你想留着它,你应该用切纸机把蚕卵刮掉。如果你想要那张重要的纸继续养蚕,你应该等到幼蚕出壳,然后刮掉空壳。
扩展资料
卵面消毒的必要性与要求
刚产下的柞蚕卵面上不仅粘附有鳞毛、蛾尿、灰尘等脏物,而且还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蚁蚕孵化时会随着卵壳被一起食下,造成蚕体感染病害,幼虫孵化前必须进行卵面消毒。
1重视消毒工作各种病原物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刚制种结束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较多。不仅要重视卵面消毒,而且对保卵的房屋、用具等均要全面彻底消毒灭菌。消毒后的房屋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消毒后再感染。
2严格控制消毒温度卵面消毒常用的几种药品,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对病原物最大的杀灭效力,消毒才能彻底。如用甲醛消毒,必须保持消毒液为23~25℃;用盐酸或硫酸消毒,消毒液温度要保持20℃;漂白粉消毒液温应掌握在18℃左右。早春气温低,消毒时应有加温设备,保持规定的液温。
3消毒药液浓度要准确卵面消毒药液浓度过高,影响胚胎生理;过低,则影响消毒效果。因此消毒药液浓度一定要准确。市售的药品应测定其成分含量,再按标准浓度配制。消毒过程中,由于多次浸卵消毒,药液浓度会逐渐降低。
4时间标准一定坚持时长标准。
卵面消毒标准与方法
要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防病药剂。盐酸、甲醛混合液消毒法也可采取先用3%的甲醛消毒30min后,再用10%的盐酸消毒10min。甲醛和漂白粉主要以防治脓病与微粒子病为主;盐酸和硫酸则主要以防治软化病为主。甲醛和盐酸混合液则对脓病、微粒子病及软化病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1.浴种柞蚕卵产下后3~5天或出蚕前1~2天,将蚕卵装入塑料纱袋等能漏水的容器内浸入清水中浴种,水温与自然温相同,轻轻揉搓洗去卵面附着物。
也可采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卵55s,洗去卵面的胶着物质并有消毒作用,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空去水分。采用氢氧化钠浴种因其对卵壳有溶解作用,应严格掌握浓度和和时间。也可不进行浴种而直接消毒。
2.卵面消毒将经过浴种并漏去水分的蚕卵浸入到标准温度和浓度的消毒药液中消毒,,然后用接近消毒药液的温度的干净水冲洗蚕卵,直至无药味为止。最后将蚕卵放在无毒环境中自然干燥。
卵面消毒后的管理
1蚕卵应薄摊卵的厚度掌握在1~1.5kg/m2。隔2~3h轻轻翻动蚕卵一次,促使蚕卵尽快干燥,避免蚕卵粘附。消毒后的蚕卵要尽快使之阴干,防止阳光直射,必要时可用电风扇吹干。
2蚕卵的分装和运输经卵面消毒干燥后的蚕卵应分装在小的盛卵容器内,便于管理、销售和运输。盛卵容器多采用无毒的塑料纱制成,根据需要可制成规格为30cm×20cm、26cm×16cm等,每袋盛卵0.5~1.0kg。大的袋子中间再用缝纫机器缝成几个隔,防止蚕卵堆积造成伤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蚕卵
“抗大”,是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高产性好的“选大”作母本,以抗病力强的抗病2号为父本,在人工杂交之后经过5年10代选育而成的二化性柞蚕强健型新品种。它将亲本的多种优良特性集于一身,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2005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特征特性 抗大雌蛾前翅前缘脉较粗,后翅网状斑外侧土**,外缘斑纹黑色。蛾肚盘球状,鳞毛较密。雄蛾斑纹明显。蚕体背侧橄榄黄绿色,体侧鹦鹉绿色,刚毛粗壮,长而密。蚕茧淡褐色。蚕蛹褐色,间有黄褐色。
该品种属于青黄蚕系统的二化性、四眠、五龄、中熟强健型柞蚕新品种。其突出的优点是抗病力、生命力、配合力都明显强于对照品种选大和抗病2号,单蛾平均产卵数多(311粒)、平均孵化率高(99.2%),蚕体强健、发育整齐、结茧集中,抗饥饿、耐粗饲、易养殖,龄期经过较短,茧质和丝质性状优良。
2.产量表现 抗大高产性和稳产性好。春秋两季平均收蚁结茧率48.6%,千粒茧重8.4公斤,单蛾收茧数142.5粒,每公斤卵收茧量433.8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高出(或增产)6.3个百分点、0.5公斤、17.3%和15.7%,其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3.养殖技术要点 春蚕和秋蚕的各项养殖技术都要抓早、抓细、抓实、抓好,并确保各技术措施精准到位。在养殖过程中要早移蚕、早窝茧。应该利用大树收蚁养蚕,保持树体健壮,提高饲料效率。五龄期壮蚕食叶集中,食量较多,务必适当调整养殖密度,切忌过密而将树叶吃光,一定要确保每头蚕都能良叶饱食。在匀蚕时应该剔小留大、剔弱留强、剔病留健,以提高结茧率和千粒茧重。对二把场和窝茧场上的害虫和鼠类都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和人工捕杀。必须选择晴天采摘蚕茧,及时薄摊摆放,切勿长期厚堆存放,以免生热而发生霉变,并要尽快剥茧、选茧、分级、销售。对选出的优良种茧要及时穿串高挂,妥善保管,以备制种。在冬春两季保种期间务必特别注意防止混杂,以确保翌年制种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彻底性。
4.适宜养殖地区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表明,抗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适宜在我国柞蚕二化性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及河南等省(区)养殖(彩图参见77页图7)。(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王德生 邮编:1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