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农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1:58:44
字号:

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运输工具太简单化了没有好的保护措施,以至于存在遗失,坏掉,霉变、腐烂等现象

1.我国的农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运输路线的规划不合理,存在迂回运输,对流运输,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3农产品交流信息不流畅,造成产品滞销、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坏掉、降价出售使农户减少收入

4没有进行深度加工的意识,也造成仅仅买了元产品的价格,高附加值都被商家赚取获利,而农户辛辛苦苦的工作只换来微薄的收入

5各个省区市之间都存在市场价格的不均衡政策,难以实现跨地区零税费流通

采取措施:1购买先进运输工具,例如冷库存货、密封技术包装

2运输过程要合理规划路线,避免对流迂回运输,消除浪费

3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信息交流

4引导农民技术进步,开发产品深加工(引进企业)

5政策平等化、打击市场垄断非法强买强卖行为.....

1.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甚至连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都不易获得。由于不同的企业和监管环节具有不同的标准体系,不同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对流动的农产品的控制和监管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使下游机构或最终消费者难以对农产品生产情况等上游监管信息进行回溯性反馈,上游机构也无法对农产品流向进行跟踪,监管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同时,由于农产品供应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导致了农产品交易的高成本、低效率,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控。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信息,不能根据相关信息安排生产,导致了供应链中的产销脱节。

2.农产品物流环节浪费严重

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或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导致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25%~30%,每年约有总值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损失,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一直处于其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即形成了一条冷冻链:田间采摘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部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仅为1%~2%。

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2003年,我国粮食的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以2006年7月西瓜上市价格为例,各原产地收购价格普遍较低,约为每公斤0.3元-0.7元,安徽毫州甚至更低,为每公斤0.2元,而同期北京、深圳等城市的西瓜批发价则在每公斤1.6元~2.4元左右。其中存在大量不合理运输(如无货运输、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等)及不合理包装问题(如保护功能欠缺、包装规格不统一、回收利用率低等),致使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4.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

从农产品产业化整体来看,我国对农产品生产非常重视,投入较多,但产后投入明显不足。如果能够更多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大力提升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将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蔬菜,被其物流公司在日本码头迅速拆分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居民家里。这样赚的利润就是我们生产、出口企业的10倍。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值为1:3~1:4,而中国仅为1:1或稍多一些。水果采摘后经过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我国仅为1:1.8。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农产品附加值的真正实现是在物流过程中,我国的农产品绝大多数在生产地以原始产品的形式销售,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能力非常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4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