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是季节性波动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53:02
字号:

8月28日报道,近期,全国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检测,8月份以来,全国28种蔬菜批发均价逐周走高,8月第4周为每公斤4.19元,比8月第1周上涨11.7%。菜价上涨是否和“蔬菜之乡”寿光受灾密切相关?未来蔬菜价格走势将会如何?对此,农业农村部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跟踪分析。

全国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是季节性波动吗?

菜价上涨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

此前,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省出现一轮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据8月27日农情调度,本次台风共造成山东省23万个大棚不同程度受损,蔬菜受灾面积187.5万亩、成灾面积116.1万亩、绝收面积45.4万亩。

山东省农业厅昨日对媒体表示,受损的蔬菜大棚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宁、菏泽三市。其中,素有全国“菜篮子”之称的潍坊蔬菜受灾102.9万亩、成灾59.3万亩、绝收27.7万亩,22万个大棚受损。特别是大棚蔬菜主产区寿光,弥河两岸部分村庄被淹,大棚灌水,受灾比较严重。

“总的来看,近期蔬菜价格上涨总体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寿光蔬菜受灾对全国蔬菜市场供给影响有限,不会大幅推高全国菜价,预计后期全国菜价将趋稳回落。”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

唐珂指出,近期菜价上涨总体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从多年历史价格数据看,冬春季往往是全年菜价高点,之后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上市增加,价格持续下跌至年内低点,暑期随着全国进入大范围高温多雨天气,菜价止跌回升,9、10月份将有所回落。从今年以来的蔬菜市场运行情况看,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7月份菜价开始季节性反弹,8月份保持上涨走势。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系统监测,8月20-26日全国批发市场28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4.19元,环比上涨8.0%,涨幅比前一周增大5.4个百分点,同比高10.8%。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比,当周均价要高9.1%。

“之所以反弹的幅度大,主要是前期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多雨天气,部分主产区遭遇洪涝、地质灾害,对蔬菜生长、采摘、运输带来的影响比往年大一些。”唐珂表示。

寿光受灾对全国蔬菜市场影响有限

那么寿光受灾,是否会影响全国“菜篮子”供应?唐珂指出,本次受灾对全国蔬菜市场供给影响有限,不会大幅推高全国菜价。“近期这两次台风让潍坊特别是寿光地区的菜农遭受了很大损失,现在各级政府正在帮助农户减灾自救、恢复生产,从对全国蔬菜市场的影响看,应该说是较为有限的。”

据调度了解,夏季是潍坊瓜果蔬菜产销的淡季,大量菜农在高温闷棚、种植蔬菜相对较少,蔬菜上市品种少、产量少,不影响全国蔬菜供应大局。

“如北京的蔬菜市场7-9月主要由气温较低的河北、内蒙、辽宁等地区供应,山东主要以葱姜蒜为主,潍坊蔬菜占北京市场供应总量约6%,潍坊蔬菜受灾对北京的蔬菜价格影响不大,目前北京蔬菜市场供应比较平稳。”唐珂表示。

国内多地极端天气频发,会引发粮价、菜价上涨吗?

6月本来是蔬菜成熟的时期,往年价格都便宜些,但在今年全国菜价却都在上涨,涨幅最高的超过20%,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后期蔬菜价格有何变化?想了解详情的朋友赶紧看看下文吧!6月本来是蔬菜成熟的时期,往年价格都便宜些,但在今年全国菜价却都在上涨,涨幅最高的超过20%,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后期蔬菜价格有何变化?想了解详情的朋友赶紧看看下文吧!

一、6月全国菜价上涨是怎么回事?

1、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菜篮子价格指数”是114.41,较上年同期上涨了3.5个点,“蔬菜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了6.31个点,蔬菜价格处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2、据介绍,春季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蔬菜播种、育苗及定植受到一定影响,冷凉地区蔬菜种植面积总体同比略减,另外,今年入夏以来,南方暴雨范围广、极端性强,而近期北方夏菜主产区河北、山东多地发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都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今年夏季蔬菜的整体价格高于去年同期,也处在历史同期的较高水平。

3、6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斤2.02元,环比涨3.3%,同比涨5.2%。

分品种看,蔬菜价格环比17种上涨,11种下跌,其中,涨幅超过20%的有菜花、莲藕、菠菜、芹菜、莴笋。

二、后期蔬菜价格有何变化?

1、一些蔬菜基地引进了水肥一体机等新设备,和接入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同时提醒,7月份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要加强在田蔬菜的管护。

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张晶:下一阶段,以夏季高温多雨天气为主,且频繁发生强降水、强对流天气,那么在田蔬菜的管护进入关键时期,暴雨洪涝及强降水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那么对蔬菜生产和流通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3、张晶分析,综合蔬菜生产的有利因素和天气的不确定性,后期蔬菜整体价格或继续高于去年,但涨幅有限。

4、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张晶: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同比基本持平,随着蔬菜市场的产地转换逐步完成,各地应季蔬菜大量上市,那么后期蔬菜整体供给有保障,预计后期蔬菜价格整体将高于去年,但涨幅有限。

看完上文,我们现在可以知道6月份的蔬菜之所以会上涨,受新冠肺炎疫情与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据了解,在7月份,很多地区降雨量仍较多,所以蔬菜价格后期还是会有所上涨,不过涨幅也有限。

自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了持续的高温状态。

多地温度先后突破了历史纪录,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江苏等6月份的气温均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即便有些地区下了雨,温度却也不见降低。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截至8月15日,本轮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有60多天。

而根据监测评估,自今年6月13日至今,区域性高温事件的综合强度已达到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

8月立秋后,北方部分地区的早晚总算有了一丝丝的秋意,但西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仍然是“烧烤模式”,并且近期中央气象台还多次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

持续的高温干旱,使人开始担忧两件事:

一是当前正值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像玉米、大豆、水稻等正是产量的关键形成期,那么持续的高温会不会对农作物长势及产量产生影响呢?

二是高温干旱的天气对蔬菜会有哪些影响,进而是否会引发粮价及菜价的大幅上涨?

首先粮食方面,根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8月16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6省约有78.3万人次因旱灾需要生活救助,而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达到了1764万亩,根据农业农村部此前的数据显示,今年秋粮的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

目前南方的水稻进入了成长的关键期,对温度及水分比较敏感,而高温叠加干旱可能会影响后期的结实率,对部分秋粮产量形成威胁。

而大家更为收藏玉米。

南方部分地区因持续的高温干旱,玉米有减产的迹象,不过春玉米总体占比不大,玉米的主要产量还要看东北。

东北玉米产量约占到全国玉米产量的4成以上,与南方的高温干旱不同,东北面临的是湿涝。

6月份以来,东北暴雨不断,辽宁、吉林部分地区的低洼地带内涝比较严重,可能会使玉米减产及上市延迟。

再来看蔬菜方面,我国蔬菜种植主要是两大区域,一个是以河南、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南地区,另一个则是以山东为代表的华东地区。

而从产量上来看,山东是我国的蔬菜大省,其蔬菜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约占到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2%;其次是河南,蔬菜产量约占到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0%左右。

但可以看出,我国蔬菜种植大部分位于南方地区,因此高温干旱的天气对蔬菜生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自小暑后,南方多地气温持续上升,武汉等地区受影响较大。

一方面是影响了叶菜的生长,由于气温过高,蔬菜生长速度变慢;另一方面则影响运输,高温作业下也增加了运输难度,因此菜价也出现了上涨。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12日至8月18日这一周,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3.96元/公斤,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略有上涨。

那么,随着高温的持续,会引发粮价及菜价的大幅上涨吗?

对于这个担忧,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从整体来看,受灾区域的占比还是比较小的,对于秋粮整体丰收影响有限,蔬菜也影响有限。

一方面,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不仅产量高,而且库存也高,即便有部分地区出现减产,对整体市场影响较小。

而未来玉米的收藏重点则是新玉米延迟上市后,可能会对市场情绪有一些影响,进而产生一些波动。

另一方面,我国蔬菜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需求,“南菜北运”的需求旺季是在每年的冬春季节,距离当前还有一段时间,并且蔬菜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后续随着气温下降,蔬菜生长速度恢复,这个节奏很快就会调整过来。

此外,8月以来,国家针对受灾地区多次部署,下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以及派出多个工作组及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指导推进抗灾保丰收关键措施落实,以减轻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经过两年多的“保供稳价”,市场的供需平衡已基本恢复,而我国在“保供稳价”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经验,因此粮价、菜价可能呈现阶段性的小幅波动,但是大涨的几率很小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19198.html